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9
版次: 1
ISBN: 9787301212530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字数: 3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91人买过
  •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作者多年来在科研中积累的资料编写而成。全书近40万字,分为九章,主要论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地球表层各层圈对古代人类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综合效应以及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内容。环境考古学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古代人类的行为和文化特征,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背景,而且通过对过去人地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现今人地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史为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具备下述特点:提出以人类生态系统作为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地理环境诸要素对人类的影响,拓宽了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考古学研究的实践,突出了古环境研究与考古学文化的结合;选用的大量材料来自作者本人及其研究团队的实践等。《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可供大学考古系、地理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系的有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教师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供考古文博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考古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内容
    一、环境考古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
    三、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一、环境考古学的诞生
    二、环境考古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一、萌芽时期(20世纪20-60年代)
    二、发展时期(20世纪70-90年代)
    三、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四节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区域分析
    二、时间尺度
    三、二元论

    第二章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人类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生存环境
    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三、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古代人类生态系统

    第三章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第四纪气候演变
    一、第四纪前全球气候的基本面貌
    二、第四纪全球气候
    第二节人类的诞生与进化
    一、人类的诞生
    二、人类及其文化的演进序列
    第三节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形成阶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节古代人类活动的地貌背景
    一、地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遗址的古地貌环境分析
    三、人类对栖息地的选择
    四、地貌演变与人类活动
    五、古代人类迁徙通道的地貌背景
    第二节古代人类与气候环境
    一、气候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古气候的重建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四、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五、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下的人类响应
    第三节人类与水环境
    一、水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水环境状况的重建
    三、古代人类与水环境
    四、水环境变化对古代人类的影响和人类的文化适应
    第四节人类与生物界
    一、生物界
    二、生物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五章生态系统与考古学文化
    第六章人类与自然灾害
    第七章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研究
    第八章新石器文化演进与全新世环境
    第九章华夏文明孕育和起源的环境背景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作者多年来在科研中积累的资料编写而成。全书近40万字,分为九章,主要论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地球表层各层圈对古代人类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综合效应以及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内容。环境考古学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古代人类的行为和文化特征,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背景,而且通过对过去人地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现今人地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史为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具备下述特点:提出以人类生态系统作为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地理环境诸要素对人类的影响,拓宽了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考古学研究的实践,突出了古环境研究与考古学文化的结合;选用的大量材料来自作者本人及其研究团队的实践等。《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可供大学考古系、地理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系的有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教师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供考古文博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考古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内容
    一、环境考古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
    三、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一、环境考古学的诞生
    二、环境考古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一、萌芽时期(20世纪20-60年代)
    二、发展时期(20世纪70-90年代)
    三、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四节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区域分析
    二、时间尺度
    三、二元论

    第二章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人类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生存环境
    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三、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古代人类生态系统

    第三章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第四纪气候演变
    一、第四纪前全球气候的基本面貌
    二、第四纪全球气候
    第二节人类的诞生与进化
    一、人类的诞生
    二、人类及其文化的演进序列
    第三节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形成阶段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节古代人类活动的地貌背景
    一、地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遗址的古地貌环境分析
    三、人类对栖息地的选择
    四、地貌演变与人类活动
    五、古代人类迁徙通道的地貌背景
    第二节古代人类与气候环境
    一、气候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古气候的重建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四、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五、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下的人类响应
    第三节人类与水环境
    一、水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水环境状况的重建
    三、古代人类与水环境
    四、水环境变化对古代人类的影响和人类的文化适应
    第四节人类与生物界
    一、生物界
    二、生物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五章生态系统与考古学文化
    第六章人类与自然灾害
    第七章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研究
    第八章新石器文化演进与全新世环境
    第九章华夏文明孕育和起源的环境背景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第二版)
刘晓东,王鹏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竞合及适用研究
李树训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2022?2023)
韩文亚,黄德生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2024年版)
贾生元主编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小使者笔下的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五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
曹明德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污染治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刘璐 著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五版)
周群英 王士芬 陈洪斌 唐贤春 编著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24年版)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和教学进阶 汪劲
汪劲 主编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环境生物学实验与习题
冯茜丹,叶茂友,陈雪晴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环境考古
夏正楷
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第四纪环境学
夏正楷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