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住宅权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实践

宅兹中国:住宅权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20117135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8页
字数: 321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近年来,住宅权已渐成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书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梳理了住宅权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其主要内容、权利属性、主体和实现的保障,说明住宅权不同于传统权利的非本质性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住宅法、民法、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世界各国住宅权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经典案例介绍了住宅权实现的过程。 包振宇,法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任扬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扬州大学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人权法和经济法。 绪 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 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住宅与住宅问题

        一 住宅及其社会意义

        二 住宅问题与权利贫困

      第二节 何为住宅权

        一 住房权、居住权与住宅权

        二 住宅权利束:复数形态的权利

    第二章 住宅权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住宅权的孕育和理论准备

        一 住宅问题在早期立法中的体现

        二 免于匮乏的自由与住宅权:二战中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 住宅权的确立与发展

        一 《世界人权宣言》

        二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四 专门性全球国际人权公约——对少数人住宅权的关注

        五 其他国际法文献对住宅权的发展

    第三章 住宅权的权利属性

      第一节 住宅权是一种法定化的本源性权利

      第二节 住宅权具有财产和人格权双重属性

      第三节 住宅权具有公、私权利的双重属性

      第四节 住宅权是兼具多重权能的整体权利

    第四章 住宅权的主体

      第一节 住宅权的权利构造解析

      第二节 住宅权的权利主体:从个人家庭到社区

        一 住宅权主体的普遍性及其限度:“个人”还是“公民”

        二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功能类型:受益与实现、自利与利他

        三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连带性:家庭、社区和其他连带主体

        四 住宅权的“类主体”:居住上的弱者

      第三节 住宅权的义务主体:从国家到个人

        一 住宅权显见的义务主体:国家

        二 住宅权隐在的义务主体:个人

    第五章 住宅权的内容

      第一节 住宅权内容的双层结构

      第二节 住宅权内容的核心层:住宅保有

        一 住宅保有概念的提出

        二 住宅保有概念的意义脉络

        三 实现住宅保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住宅权内容限定层的诸项权利

        一 住宅安全与健康

        二 住宅自由与隐私

        三 住宅可负担

        四 住宅公平

        五 住宅发展权利

    第六章 住宅权实现的程序保障

      第一节 住宅权实现的信息保障

        一 住宅信息保障的基本构造

        二 保障和促进住宅信息获取的义务体系

        三 中国住宅信息保障的现状及其完善

        四 住宅信息保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住宅事务的公众参与

        一 公众参与住宅事务的理论依据

        二 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制度检讨

        三 促进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的建议

      第三节 住宅权的可诉性与司法救济

        一 住宅权可诉性的主要障碍

        二 住宅权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三 住宅权可诉性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实践

        四 中国住宅权可诉性现状及其完善

    致 谢  
  • 内容简介:
    近年来,住宅权已渐成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书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梳理了住宅权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其主要内容、权利属性、主体和实现的保障,说明住宅权不同于传统权利的非本质性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住宅法、民法、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世界各国住宅权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经典案例介绍了住宅权实现的过程。
  • 作者简介:
    包振宇,法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任扬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扬州大学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人权法和经济法。
  • 目录:
    绪 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 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住宅与住宅问题

        一 住宅及其社会意义

        二 住宅问题与权利贫困

      第二节 何为住宅权

        一 住房权、居住权与住宅权

        二 住宅权利束:复数形态的权利

    第二章 住宅权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住宅权的孕育和理论准备

        一 住宅问题在早期立法中的体现

        二 免于匮乏的自由与住宅权:二战中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 住宅权的确立与发展

        一 《世界人权宣言》

        二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四 专门性全球国际人权公约——对少数人住宅权的关注

        五 其他国际法文献对住宅权的发展

    第三章 住宅权的权利属性

      第一节 住宅权是一种法定化的本源性权利

      第二节 住宅权具有财产和人格权双重属性

      第三节 住宅权具有公、私权利的双重属性

      第四节 住宅权是兼具多重权能的整体权利

    第四章 住宅权的主体

      第一节 住宅权的权利构造解析

      第二节 住宅权的权利主体:从个人家庭到社区

        一 住宅权主体的普遍性及其限度:“个人”还是“公民”

        二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功能类型:受益与实现、自利与利他

        三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连带性:家庭、社区和其他连带主体

        四 住宅权的“类主体”:居住上的弱者

      第三节 住宅权的义务主体:从国家到个人

        一 住宅权显见的义务主体:国家

        二 住宅权隐在的义务主体:个人

    第五章 住宅权的内容

      第一节 住宅权内容的双层结构

      第二节 住宅权内容的核心层:住宅保有

        一 住宅保有概念的提出

        二 住宅保有概念的意义脉络

        三 实现住宅保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住宅权内容限定层的诸项权利

        一 住宅安全与健康

        二 住宅自由与隐私

        三 住宅可负担

        四 住宅公平

        五 住宅发展权利

    第六章 住宅权实现的程序保障

      第一节 住宅权实现的信息保障

        一 住宅信息保障的基本构造

        二 保障和促进住宅信息获取的义务体系

        三 中国住宅信息保障的现状及其完善

        四 住宅信息保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住宅事务的公众参与

        一 公众参与住宅事务的理论依据

        二 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制度检讨

        三 促进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的建议

      第三节 住宅权的可诉性与司法救济

        一 住宅权可诉性的主要障碍

        二 住宅权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三 住宅权可诉性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实践

        四 中国住宅权可诉性现状及其完善

    致 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