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8
版次: 1
ISBN: 9787308165044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236人买过
  • 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放荡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第一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一章 重绘上海 
    外滩建筑 
    百货大楼 
    咖啡厅 
    舞厅 
    公园和跑马场 
    “亭子间”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游者 
    第二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现代性问题 
    《东方杂志》:一份中层刊物 
    启蒙事业:教科书 
    启蒙事业:文库 
    作为“良友”的一份画报 
    女性和儿童 
    广而告之 
    月份牌 
    第三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电影院 
    电影杂志和电影指南 
    电影谈 
    流行口味:电影和观众 
    中国电影叙述:好莱坞影响与本土美学 
    《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头》三剧研究 
    观众的角色 
    电影与城市 
    第四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从书刊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现代》杂志 
    面向一个“现代”文学 
    中国人的接受:翻译作为文化斡旋 
    一个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五章 色,幻,魔: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现实之外 
    历史小说 
    内心独白和阿瑟?显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诞 
    第六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小说 
    摩登女郎的脸和身体 
    摩登女,穆杭,异域风 
    欲望、诡计和城市 
    女性身体肖像 
    舞厅和都市 
    作为丑角的作家 
    第七章 颓废和浮纨:邵洵美和叶灵凤 
    翻译波德莱尔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恶》 
    《莎乐美》和比亚斯莱 
    一个浮纨的肖像 
    浮纨和时代姑娘 
    第八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张看上海 
    电影和电影宫 
    “参差的对照”:张爱玲谈自己的文章 
    一种通俗小说技巧 
    “荒凉的哲学” 
    写普通人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九章 上海世界主义 
    殖民情形 
    一种中国世界主义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个世界主义时代的终结 
    第十章 双城记(后记) 
    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 
    怀乡: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关于老上海的香港电影 
    上海复兴 
     
    【附录】 
     《上海摩登》韩文版序 
     漫谈(上海)怀旧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李欧梵访谈录 
     上海,从过去到现在:若干文化反思
  • 内容简介:
    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放荡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
  •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 目录:
    【第一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一章 重绘上海 
    外滩建筑 
    百货大楼 
    咖啡厅 
    舞厅 
    公园和跑马场 
    “亭子间”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游者 
    第二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现代性问题 
    《东方杂志》:一份中层刊物 
    启蒙事业:教科书 
    启蒙事业:文库 
    作为“良友”的一份画报 
    女性和儿童 
    广而告之 
    月份牌 
    第三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电影院 
    电影杂志和电影指南 
    电影谈 
    流行口味:电影和观众 
    中国电影叙述:好莱坞影响与本土美学 
    《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头》三剧研究 
    观众的角色 
    电影与城市 
    第四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从书刊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现代》杂志 
    面向一个“现代”文学 
    中国人的接受:翻译作为文化斡旋 
    一个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五章 色,幻,魔: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现实之外 
    历史小说 
    内心独白和阿瑟?显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诞 
    第六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小说 
    摩登女郎的脸和身体 
    摩登女,穆杭,异域风 
    欲望、诡计和城市 
    女性身体肖像 
    舞厅和都市 
    作为丑角的作家 
    第七章 颓废和浮纨:邵洵美和叶灵凤 
    翻译波德莱尔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恶》 
    《莎乐美》和比亚斯莱 
    一个浮纨的肖像 
    浮纨和时代姑娘 
    第八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张看上海 
    电影和电影宫 
    “参差的对照”:张爱玲谈自己的文章 
    一种通俗小说技巧 
    “荒凉的哲学” 
    写普通人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九章 上海世界主义 
    殖民情形 
    一种中国世界主义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个世界主义时代的终结 
    第十章 双城记(后记) 
    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 
    怀乡: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关于老上海的香港电影 
    上海复兴 
     
    【附录】 
     《上海摩登》韩文版序 
     漫谈(上海)怀旧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李欧梵访谈录 
     上海,从过去到现在:若干文化反思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23年)
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程.声乐系篇.上册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研室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张莉侠;俞美莲;汤倩倩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新发现:海派城市考古
朱一宁 丁广吉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格调:胡展奋随笔精选集
胡展奋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干细胞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刘中民、汤红明、顾锡新、刘昕卿 编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市市政工程养护维修估算指标 第7册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sha1-42 07-2022 交通运输 新华正版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2022)
高金智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课题组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市级专志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志
作者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基于课堂教学观察工具的实践研究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老作家文丛(第10辑共3册)
郑开慧、卢润祥、陆逐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政协年鉴2020
编者:上海政协年鉴编纂委员会|责编:蓝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两间驻望:中西互动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国际知名学者李欧梵教授北大“胡适人文讲座”整理结集)
李欧梵 演讲 著;席云舒 录音 整理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苍凉与世故——张爱玲的启示
李欧梵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大家读大家 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
李欧梵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似水年华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人文六讲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人文文本:建筑、阅读、音乐与记忆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一起看海的日子
李欧梵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清水湾畔的臆语
李欧梵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都市漫游者文化观察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寻回香港文化
李欧梵 著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音乐的遐思
李欧梵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