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亡灵

寻找亡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13-07
版次: 1
ISBN: 9787506367301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52页
字数: 180千字
分类: 文学
14人买过
  •   《寻找亡灵》是作者近些年随笔的集合。作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作者对10多年北大荒知青生活的追思,对亡故在北大荒的知青做了深情的纪实叙写。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东北古代民族历史文化、北大荒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作者从大文化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唐代渤海国和肃慎族系的历史发展,对拓跋鲜卑的文化轨迹作了有益的寻问,提出了一些令人值得思索的问题。   方国平,1948年生于上海,1968年赴北大荒屯垦戍边,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发表散文、诗歌和学术论文百十篇,多次获部级奖。多年关注东北古代民族史,对渤海国、东北流人、拓跋鲜卑等历史文化都有深入研究。现为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荒原生死劫
    当年风华正茂的知青们如今都成了鬓发斑白的老者。然而,当聚首欢歌、回首往事时,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每当这个时候,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经历的三次生死劫难,就特别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寻找亡灵
    我在寻找青春,寻找年轻的生命,寻找灵魂,它们在哪里?它们在哪里?遥远的青春在冲击我,曾经年轻的生命在撞击我,孤单飘零的灵魂在叩问我。我便有了一种担当,多了一份责任。

    凝视与回望
    在林场、农场、牧场、军马场、兵团各师团,武装直属营连,村屯山乡,知青就像画家张仲达绘制的油画《远去的记忆》中的刺儿菜的花絮那样,飘洒在无边无尽的黑土沃野。

    为渤海国“洗澡”
    应该创作一部全景式的正面反映渤海的历史正剧。以恢弘的历史场面,浓郁的古代民族风情,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撩拨心灵的人性细节,以及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全面展示渤海从初创到全盛的历史画卷,与大唐的盛世交相辉映,描画出中国历史上黄金帝国的壮阔图画。
    附:王治普先生给作者的回信

    嘎仙洞随记
    冥冥之中,恍惚有一条线牵着我前行。我似乎撩开了蒙在嘎仙洞层层面纱的一角,看到了些微的神秘,仿佛透过照射在嘎仙洞的西线阳光,感觉到了佛像的灵动和神奇。
    朦胧中,我好像找到了鲜卑人南进和西行的足迹,望见了他们从嘎仙洞到呼伦湖,从平城到洛阳……

    武周山随想
    所谓大历史、大文学、大文化视野,我们何不多研究一些像拓跋鲜卑这样的民族?它太具有历史性格,太具有历史典型性;我们何不多写写像冯太后,像拓跋圭,像拓跋焘,像孝文帝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太有传奇性,太有个性,太具时代意义。

    葱岭四章
    他们像鹰一样生活。他们用鹰的翅膀做成鹰笛,他们跳鹰的舞蹈,他们以鹰为神。活着就要像鹰,否则不如死去。
    他们低矮的土屋,白色的毡房,黝黑的脸庞,像高原蓝天一样清澈的眼睛,还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塔合曼草原的牛羊,向我诉说了一切。

    从嘎仙洞到上京龙泉府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鲜卑文化的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汉文化的改革发展和进步。而渤海国与大唐共存共荣,“车书本一家”,造就了东北亚的“海东盛国”,稳定了唐帝国的北方疆域,绵延229年,直至大唐亡而亡。

    李建建之死
    远远看见山上的一个土坑里隐隐约约躺着一个人,身上盖着树枝,头巾露在外头。
    连队附近的老乡前来报告,在村头的一口井里捞上来一条红白格子围巾,井下似有异物。

    矿难
    他全身被挤压在煤炭中,两根肋骨深深地插进了肺里。
    30多年过去了。风吹草低,日久天长,他们的坟墓渐渐隐没在莽莽荒野中。谁能知道,他们的坟茔如今在西山的哪个角?哪片地?

    属鼠
    母亲一早起来,就痛哭流涕。她做了一梦,梦见一鼠,被鼠夹夹住了。很多人把夹住的老鼠按在水桶里,把鼠活活地淹死了。

    文化北大荒
    北大荒,通常泛指东北原始荒原。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卷十七):“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这里的“大荒”,是指北大荒吗?

    心智中的“北大荒”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那么,北大荒及其产品怎么样与众不同?北大荒品牌的战略是什么?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怎样的自主品牌呢?

    众星拱月,文化如水
    北大荒文化是由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齐鲁文化与本土文化组成的。那么军旅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知青文化呢?齐鲁文化呢?本土文化又体现在何处呢?这几种文化的交叉融合,碰撞后对北大荒文化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

    56个民族56朵花
    孔孟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不能替代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更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华夏民族和汉族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但不能把整个中华民族说成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荒原魂
    如何用当代改革开放的眼光和先进文化的洞察力去拓展农场的文化视野和挖掘农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农场建设有一个质的突破和飞跃?

    淡淡的微笑
    他淡淡地微笑着,淡泊而宁静。他不求闻达,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用心用血用整个生命书写着北大荒的过去和现在。

    走进黑龙江
    站在黑龙江畔,走在大兴安岭林区,面对北魏拓跋鲜卑的祖宗石庙,伫立在刚刚落成的857农场主题雕塑前,我看见了什么?在凝望中又感悟到了什么?

    写生青春叙事,续说抒情年代
    知青时代已经结束,但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新一轮的知青时代即将来临,在二十一世纪,它将以何种形式和面貌出现?

    回眸
    我们不能满足于对历史的回忆,应该学会反思;我们不能沉溺于对苦难的怨诉,应该作理性的追问;我们不能沉湎于对以往时光的自我娱乐,应该对青春和人生作新的考量和思索。

    让创新的血液尽情奔流
    知青文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诞生,青春从山野、田间、茅屋、荒草中走出,带着浓厚的乡野味,清新的草香味,对理想充满憧憬的傻味。

    知青是什么
    用当下的理念和眼光重新审视知青,他们是城市符号,是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农村与城市交流的桥梁。他们是传承者,是文明使者,是文化志愿者。
    这就是知青的个性,知青的亮点,知青特有的价值,知青区别于其他群体的鲜明的时代精神。

    1968:抒情年代与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应当真实、全面、深刻地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有独特个性的知青人物典型,就像鲁迅的阿Q、老舍的祥子和《亮剑》中的李云龙。而在现有的知青文学作品中,这个人物形象出现了吗?

    知青纪念碑
    当人们带着各自的人生体悟,解读纪念碑给予的心灵震撼时,老者领略到青春的力量,青年领悟出生命的真谛,孩子看到了人性的崇高。
    当那些逝去的“知青”,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上的光芒渐渐黯去的时候,纪念碑使他们重新明亮起来。

    渤海国新说
    大祚荣,这是肃慎族系自商周至大唐,有史以来1800年,才出现一个开辟历史新纪元、千年一遇的民族英雄。令人费解的是,史家们对大祚荣的历史作用很少评论,是史料匮乏,实证不足?还是由于偏居一隅,历史影响小而不屑一顾?是传统的历史观念在作怪,上不了正统?还是属历史敏感问题不宜涉足?
    附:李兴盛先生给作者的信

    在古代东北历史的长河中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东北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大批南下,不仅开拓和奠定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交融,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中国北方民族的文明史,而且影响与发展了整个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你知道是哪些民族吗?

    附录:
    一:铭文二篇
    北大荒人的歌
    耕耘记

    二:诗六首
    北大荒,我该怎样来爱你
    八月的黄昏

    父亲的遗像
    岭上的风
    西边的太阳
    后记
  • 内容简介:
      《寻找亡灵》是作者近些年随笔的集合。作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作者对10多年北大荒知青生活的追思,对亡故在北大荒的知青做了深情的纪实叙写。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东北古代民族历史文化、北大荒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作者从大文化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唐代渤海国和肃慎族系的历史发展,对拓跋鲜卑的文化轨迹作了有益的寻问,提出了一些令人值得思索的问题。
  • 作者简介:
      方国平,1948年生于上海,1968年赴北大荒屯垦戍边,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发表散文、诗歌和学术论文百十篇,多次获部级奖。多年关注东北古代民族史,对渤海国、东北流人、拓跋鲜卑等历史文化都有深入研究。现为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目录:
    荒原生死劫
    当年风华正茂的知青们如今都成了鬓发斑白的老者。然而,当聚首欢歌、回首往事时,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每当这个时候,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经历的三次生死劫难,就特别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寻找亡灵
    我在寻找青春,寻找年轻的生命,寻找灵魂,它们在哪里?它们在哪里?遥远的青春在冲击我,曾经年轻的生命在撞击我,孤单飘零的灵魂在叩问我。我便有了一种担当,多了一份责任。

    凝视与回望
    在林场、农场、牧场、军马场、兵团各师团,武装直属营连,村屯山乡,知青就像画家张仲达绘制的油画《远去的记忆》中的刺儿菜的花絮那样,飘洒在无边无尽的黑土沃野。

    为渤海国“洗澡”
    应该创作一部全景式的正面反映渤海的历史正剧。以恢弘的历史场面,浓郁的古代民族风情,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撩拨心灵的人性细节,以及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全面展示渤海从初创到全盛的历史画卷,与大唐的盛世交相辉映,描画出中国历史上黄金帝国的壮阔图画。
    附:王治普先生给作者的回信

    嘎仙洞随记
    冥冥之中,恍惚有一条线牵着我前行。我似乎撩开了蒙在嘎仙洞层层面纱的一角,看到了些微的神秘,仿佛透过照射在嘎仙洞的西线阳光,感觉到了佛像的灵动和神奇。
    朦胧中,我好像找到了鲜卑人南进和西行的足迹,望见了他们从嘎仙洞到呼伦湖,从平城到洛阳……

    武周山随想
    所谓大历史、大文学、大文化视野,我们何不多研究一些像拓跋鲜卑这样的民族?它太具有历史性格,太具有历史典型性;我们何不多写写像冯太后,像拓跋圭,像拓跋焘,像孝文帝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太有传奇性,太有个性,太具时代意义。

    葱岭四章
    他们像鹰一样生活。他们用鹰的翅膀做成鹰笛,他们跳鹰的舞蹈,他们以鹰为神。活着就要像鹰,否则不如死去。
    他们低矮的土屋,白色的毡房,黝黑的脸庞,像高原蓝天一样清澈的眼睛,还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塔合曼草原的牛羊,向我诉说了一切。

    从嘎仙洞到上京龙泉府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鲜卑文化的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汉文化的改革发展和进步。而渤海国与大唐共存共荣,“车书本一家”,造就了东北亚的“海东盛国”,稳定了唐帝国的北方疆域,绵延229年,直至大唐亡而亡。

    李建建之死
    远远看见山上的一个土坑里隐隐约约躺着一个人,身上盖着树枝,头巾露在外头。
    连队附近的老乡前来报告,在村头的一口井里捞上来一条红白格子围巾,井下似有异物。

    矿难
    他全身被挤压在煤炭中,两根肋骨深深地插进了肺里。
    30多年过去了。风吹草低,日久天长,他们的坟墓渐渐隐没在莽莽荒野中。谁能知道,他们的坟茔如今在西山的哪个角?哪片地?

    属鼠
    母亲一早起来,就痛哭流涕。她做了一梦,梦见一鼠,被鼠夹夹住了。很多人把夹住的老鼠按在水桶里,把鼠活活地淹死了。

    文化北大荒
    北大荒,通常泛指东北原始荒原。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卷十七):“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这里的“大荒”,是指北大荒吗?

    心智中的“北大荒”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那么,北大荒及其产品怎么样与众不同?北大荒品牌的战略是什么?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怎样的自主品牌呢?

    众星拱月,文化如水
    北大荒文化是由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齐鲁文化与本土文化组成的。那么军旅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知青文化呢?齐鲁文化呢?本土文化又体现在何处呢?这几种文化的交叉融合,碰撞后对北大荒文化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

    56个民族56朵花
    孔孟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不能替代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更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华夏民族和汉族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但不能把整个中华民族说成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荒原魂
    如何用当代改革开放的眼光和先进文化的洞察力去拓展农场的文化视野和挖掘农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农场建设有一个质的突破和飞跃?

    淡淡的微笑
    他淡淡地微笑着,淡泊而宁静。他不求闻达,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用心用血用整个生命书写着北大荒的过去和现在。

    走进黑龙江
    站在黑龙江畔,走在大兴安岭林区,面对北魏拓跋鲜卑的祖宗石庙,伫立在刚刚落成的857农场主题雕塑前,我看见了什么?在凝望中又感悟到了什么?

    写生青春叙事,续说抒情年代
    知青时代已经结束,但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新一轮的知青时代即将来临,在二十一世纪,它将以何种形式和面貌出现?

    回眸
    我们不能满足于对历史的回忆,应该学会反思;我们不能沉溺于对苦难的怨诉,应该作理性的追问;我们不能沉湎于对以往时光的自我娱乐,应该对青春和人生作新的考量和思索。

    让创新的血液尽情奔流
    知青文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诞生,青春从山野、田间、茅屋、荒草中走出,带着浓厚的乡野味,清新的草香味,对理想充满憧憬的傻味。

    知青是什么
    用当下的理念和眼光重新审视知青,他们是城市符号,是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农村与城市交流的桥梁。他们是传承者,是文明使者,是文化志愿者。
    这就是知青的个性,知青的亮点,知青特有的价值,知青区别于其他群体的鲜明的时代精神。

    1968:抒情年代与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应当真实、全面、深刻地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有独特个性的知青人物典型,就像鲁迅的阿Q、老舍的祥子和《亮剑》中的李云龙。而在现有的知青文学作品中,这个人物形象出现了吗?

    知青纪念碑
    当人们带着各自的人生体悟,解读纪念碑给予的心灵震撼时,老者领略到青春的力量,青年领悟出生命的真谛,孩子看到了人性的崇高。
    当那些逝去的“知青”,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上的光芒渐渐黯去的时候,纪念碑使他们重新明亮起来。

    渤海国新说
    大祚荣,这是肃慎族系自商周至大唐,有史以来1800年,才出现一个开辟历史新纪元、千年一遇的民族英雄。令人费解的是,史家们对大祚荣的历史作用很少评论,是史料匮乏,实证不足?还是由于偏居一隅,历史影响小而不屑一顾?是传统的历史观念在作怪,上不了正统?还是属历史敏感问题不宜涉足?
    附:李兴盛先生给作者的信

    在古代东北历史的长河中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东北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大批南下,不仅开拓和奠定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交融,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中国北方民族的文明史,而且影响与发展了整个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你知道是哪些民族吗?

    附录:
    一:铭文二篇
    北大荒人的歌
    耕耘记

    二:诗六首
    北大荒,我该怎样来爱你
    八月的黄昏

    父亲的遗像
    岭上的风
    西边的太阳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