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设备鉴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2
版次: 1
ISBN: 9787111523277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9页
字数: 266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5人买过
  •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核安全设备的鉴定技术,从核电站安全相关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鉴定的涵义、发展历史、法规标准、设备使用条件、鉴定方法出发,着重阐述了核安全设备鉴程序、老化效应、抗震鉴定、电磁兼容和软件验证与确认,结合典型设备案例给予实践应用指导,适用于政府、核电设计院与研究所、核电站与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商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核安全设备鉴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序前言第1章设备鉴定概述1.1设备鉴定的基本概念1.2设备鉴定方法1.3设备鉴定过程1.4设备鉴定有关的法规和标准1.5设备鉴定的发展第2章设备使用条件及其影响2.1概述2.2设备使用条件2.2.1使用条件的分类2.2.2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2.2.3设计基准事件条件2.3环境或运行载荷及其影响2.3.1概述2.3.2温度2.3.3辐照2.3.4气压2.3.5湿度、潮湿和水喷淋2.3.6蒸汽2.3.7浸水2.3.8化学制剂2.3.9振动和地震2.3.10设备运行2.4小结第3章鉴定程序3.1概述3.2设计与执照申请基准3.2.1设计准则要求3.2.2执照申请核安全设备鉴定目录3.3鉴定设备3.3.1鉴定设备的标识3.3.2鉴定样品的选择3.3.3接口/辅助设备3.3.4安全功能3.3.5性能指标3.3.6使用条件3.3.7安装要求3.4鉴定目标及要求3.4.1鉴定寿命目标3.4.2裕度3.4.3验收准则3.4.4老化机理评定3.4.5维护和更换要求3.5鉴定方法选择3.5.1鉴定方法概述3.5.2型式试验法3.5.3分析论证法3.5.4运行经验法3.5.5组合法3.6和缓环境和严酷环境3.6.1和缓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6.2严酷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7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仪控设备鉴定3.7.1设备特点3.7.2鉴定要求3.7.3EMC鉴定要求3.8小结第4章老化效应评估4.1概述4.2老化载荷、老化机理和故障模式4.2.1老化载荷和老化机理4.2.2老化机理及其故障模式4.3显著老化机理4.4老化模型及其局限性4.4.1老化模型4.4.2老化模型的局限性4.5鉴定寿命4.5.1鉴定寿命的确定4.5.2和缓环境设备的鉴定寿命4.5.3保持鉴定寿命/状态的EQ维护4.5.4状态监测4.5.5环境监测4.5.6鉴定寿命的重新评价4.5.7库存寿命4.6小结第5章抗震鉴定5.1概述5.2基本概念5.2.1地震5.2.2地震模拟5.2.3阻尼5.2.4抗震类别5.2.5抗震设计要求5.2.6抗震等级5.2.7抗震裕度5.3抗震鉴定方法5.3.1常用方法5.3.2方法选择5.4抗震鉴定程序5.5型式试验法5.5.1概述5.5.2抗震鉴定试验步骤5.5.3抗震试验装置5.5.4试验试件要求5.5.5安装要求5.5.6测点布置要求5.5.7抗震鉴定试验准备5.5.8抗震试验方法5.5.9试验评定5.6分析法5.6.1介绍5.6.2动力法5.6.3静力法5.7分析与试验结合5.7.1复杂大型设备5.7.2相似设备的外推5.8运行经验法5.9鉴定文档5.9.1型式试验法5.9.2分析法5.9.3运行经验法5.10小结第6章电磁兼容性鉴定6.1概述6.2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要求6.2.1美国EMC标准和法规6.2.2欧洲EMC标准和法规6.2.3我国EMC标准和法规6.3鉴定试验程序6.3.1EMC抗扰度试验选择原则研究6.3.2严酷度等级的选择6.3.3抗扰度试验分类6.3.4静电放电抗扰度6.3.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6.3.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6.3.7浪涌(冲击)抗扰度6.3.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6.3.9工频磁场抗扰度6.3.10脉冲磁场抗扰度6.3.11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6.3.12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跌落抗扰度6.3.13谐波、谐间波抗扰度6.3.140~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6.3.15传导发射6.3.16辐射发射6.4电磁兼容评估及实现6.4.1EMC试验判据6.4.2电磁兼容评估6.4.3电磁兼容设计和故障诊断6.4.4核安全设备EMC生命周期管理6.5鉴定文档6.5.1设备鉴定样机技术规范书要素6.5.2设备鉴定大纲要素6.5.3试验计划要素6.5.4试验报告要素6.5.5设备、系统关键EMC性能6.5.6设备安装验收要素第7章安全软件验证和确认7.1概述7.2软件V&V标准规范7.2.1IEC标准7.2.2IEEE标准体系7.2.3美国RG导则7.3软件V&V生命周期及过程7.3.1软件分类方法7.3.2安全软件V&V生命周期7.3.3软件编码7.3.4软件测试7.3.5可追踪性分析7.4软件V&V配置管理7.5软件V&V文档7.5.1软件质量保证大纲7.5.2软件V&V大纲7.5.3软件配置管理大纲7.5.4软件V&V报告第8章机械设备鉴定8.1概述8.2鉴定目的8.3机械设备分类8.4试验件的选择8.5鉴定步骤和方法8.6基准试验8.7老化试验8.7.1辐照老化试验8.7.2热老化试验8.7.3湿热循环试验8.7.4运行老化试验8.7.5振动老化试验8.8地震试验8.8.1概述8.8.2动态特性探查试验8.8.3地震试验准备8.8.4地震试验方法8.9事故环境试验8.9.1事故工况下的辐照试验8.9.2事故工况下的环境试验8.10鉴定试验后的功能试验8.11裕量8.12分析法8.12.1概述8.12.2数学模型建立8.12.3分析方法8.13运行经验法8.14鉴定结论8.15小结第9章设备鉴定的质量保证9.1核安全质量保证的特点9.2设备鉴定中的责任9.3设备鉴定要求的传递9.3.1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9.3.2标准要求的传递9.3.3质量标准的传递与质量保证分级9.4设备鉴定实施中的核安全文化第10章设备鉴定典型案例10.1仪表和控制系统鉴定10.1.1鉴定分类10.1.2鉴定试验项目10.1.3质量鉴定程序10.1.4基准试验10.1.5正常环境下极限值试验10.1.6老化试验10.1.7模拟事故工况试验10.1.8安全级软件的验证和确认(V&V)10.21E级交流电动机鉴定10.2.1概述10.2.2EQ要求10.2.3EQ程序10.2.4文件10.3蓄电池鉴定10.3.1总述10.3.21E级蓄电池鉴定要求10.3.3使用条件10.3.4老化10.3.5鉴定方法10.4电缆鉴定10.4.1概述10.4.2鉴定10.4.3鉴定试验10.5安全级干式变压器鉴定10.5.1概述10.5.2鉴定要求10.5.3型式试验10.5.4文件要求10.6柴油发电机组鉴定10.6.1概述10.6.2柴油发电机组鉴定标准10.6.3工厂试验10.6.4柴油发电机组鉴定试验附录术语与定义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核安全设备的鉴定技术,从核电站安全相关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鉴定的涵义、发展历史、法规标准、设备使用条件、鉴定方法出发,着重阐述了核安全设备鉴程序、老化效应、抗震鉴定、电磁兼容和软件验证与确认,结合典型设备案例给予实践应用指导,适用于政府、核电设计院与研究所、核电站与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商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核安全设备鉴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目录:
    序前言第1章设备鉴定概述1.1设备鉴定的基本概念1.2设备鉴定方法1.3设备鉴定过程1.4设备鉴定有关的法规和标准1.5设备鉴定的发展第2章设备使用条件及其影响2.1概述2.2设备使用条件2.2.1使用条件的分类2.2.2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2.2.3设计基准事件条件2.3环境或运行载荷及其影响2.3.1概述2.3.2温度2.3.3辐照2.3.4气压2.3.5湿度、潮湿和水喷淋2.3.6蒸汽2.3.7浸水2.3.8化学制剂2.3.9振动和地震2.3.10设备运行2.4小结第3章鉴定程序3.1概述3.2设计与执照申请基准3.2.1设计准则要求3.2.2执照申请核安全设备鉴定目录3.3鉴定设备3.3.1鉴定设备的标识3.3.2鉴定样品的选择3.3.3接口/辅助设备3.3.4安全功能3.3.5性能指标3.3.6使用条件3.3.7安装要求3.4鉴定目标及要求3.4.1鉴定寿命目标3.4.2裕度3.4.3验收准则3.4.4老化机理评定3.4.5维护和更换要求3.5鉴定方法选择3.5.1鉴定方法概述3.5.2型式试验法3.5.3分析论证法3.5.4运行经验法3.5.5组合法3.6和缓环境和严酷环境3.6.1和缓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6.2严酷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7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仪控设备鉴定3.7.1设备特点3.7.2鉴定要求3.7.3EMC鉴定要求3.8小结第4章老化效应评估4.1概述4.2老化载荷、老化机理和故障模式4.2.1老化载荷和老化机理4.2.2老化机理及其故障模式4.3显著老化机理4.4老化模型及其局限性4.4.1老化模型4.4.2老化模型的局限性4.5鉴定寿命4.5.1鉴定寿命的确定4.5.2和缓环境设备的鉴定寿命4.5.3保持鉴定寿命/状态的EQ维护4.5.4状态监测4.5.5环境监测4.5.6鉴定寿命的重新评价4.5.7库存寿命4.6小结第5章抗震鉴定5.1概述5.2基本概念5.2.1地震5.2.2地震模拟5.2.3阻尼5.2.4抗震类别5.2.5抗震设计要求5.2.6抗震等级5.2.7抗震裕度5.3抗震鉴定方法5.3.1常用方法5.3.2方法选择5.4抗震鉴定程序5.5型式试验法5.5.1概述5.5.2抗震鉴定试验步骤5.5.3抗震试验装置5.5.4试验试件要求5.5.5安装要求5.5.6测点布置要求5.5.7抗震鉴定试验准备5.5.8抗震试验方法5.5.9试验评定5.6分析法5.6.1介绍5.6.2动力法5.6.3静力法5.7分析与试验结合5.7.1复杂大型设备5.7.2相似设备的外推5.8运行经验法5.9鉴定文档5.9.1型式试验法5.9.2分析法5.9.3运行经验法5.10小结第6章电磁兼容性鉴定6.1概述6.2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要求6.2.1美国EMC标准和法规6.2.2欧洲EMC标准和法规6.2.3我国EMC标准和法规6.3鉴定试验程序6.3.1EMC抗扰度试验选择原则研究6.3.2严酷度等级的选择6.3.3抗扰度试验分类6.3.4静电放电抗扰度6.3.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6.3.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6.3.7浪涌(冲击)抗扰度6.3.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6.3.9工频磁场抗扰度6.3.10脉冲磁场抗扰度6.3.11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6.3.12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跌落抗扰度6.3.13谐波、谐间波抗扰度6.3.140~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6.3.15传导发射6.3.16辐射发射6.4电磁兼容评估及实现6.4.1EMC试验判据6.4.2电磁兼容评估6.4.3电磁兼容设计和故障诊断6.4.4核安全设备EMC生命周期管理6.5鉴定文档6.5.1设备鉴定样机技术规范书要素6.5.2设备鉴定大纲要素6.5.3试验计划要素6.5.4试验报告要素6.5.5设备、系统关键EMC性能6.5.6设备安装验收要素第7章安全软件验证和确认7.1概述7.2软件V&V标准规范7.2.1IEC标准7.2.2IEEE标准体系7.2.3美国RG导则7.3软件V&V生命周期及过程7.3.1软件分类方法7.3.2安全软件V&V生命周期7.3.3软件编码7.3.4软件测试7.3.5可追踪性分析7.4软件V&V配置管理7.5软件V&V文档7.5.1软件质量保证大纲7.5.2软件V&V大纲7.5.3软件配置管理大纲7.5.4软件V&V报告第8章机械设备鉴定8.1概述8.2鉴定目的8.3机械设备分类8.4试验件的选择8.5鉴定步骤和方法8.6基准试验8.7老化试验8.7.1辐照老化试验8.7.2热老化试验8.7.3湿热循环试验8.7.4运行老化试验8.7.5振动老化试验8.8地震试验8.8.1概述8.8.2动态特性探查试验8.8.3地震试验准备8.8.4地震试验方法8.9事故环境试验8.9.1事故工况下的辐照试验8.9.2事故工况下的环境试验8.10鉴定试验后的功能试验8.11裕量8.12分析法8.12.1概述8.12.2数学模型建立8.12.3分析方法8.13运行经验法8.14鉴定结论8.15小结第9章设备鉴定的质量保证9.1核安全质量保证的特点9.2设备鉴定中的责任9.3设备鉴定要求的传递9.3.1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9.3.2标准要求的传递9.3.3质量标准的传递与质量保证分级9.4设备鉴定实施中的核安全文化第10章设备鉴定典型案例10.1仪表和控制系统鉴定10.1.1鉴定分类10.1.2鉴定试验项目10.1.3质量鉴定程序10.1.4基准试验10.1.5正常环境下极限值试验10.1.6老化试验10.1.7模拟事故工况试验10.1.8安全级软件的验证和确认(V&V)10.21E级交流电动机鉴定10.2.1概述10.2.2EQ要求10.2.3EQ程序10.2.4文件10.3蓄电池鉴定10.3.1总述10.3.21E级蓄电池鉴定要求10.3.3使用条件10.3.4老化10.3.5鉴定方法10.4电缆鉴定10.4.1概述10.4.2鉴定10.4.3鉴定试验10.5安全级干式变压器鉴定10.5.1概述10.5.2鉴定要求10.5.3型式试验10.5.4文件要求10.6柴油发电机组鉴定10.6.1概述10.6.2柴油发电机组鉴定标准10.6.3工厂试验10.6.4柴油发电机组鉴定试验附录术语与定义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文化评估
核安全文化项目组 著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级控制机柜电子装联工艺技术
吴志强 著;马权、杨福家 编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保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二司 著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国别报告(2017“一带一路”版)
余少青、曾超、张鸥、温玉姣、逯馨华 著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 编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概论
陈玉清、张龙飞、龚军军 编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
柴建设 著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导论
吴宜灿 著
核安全设备鉴定
核安全领域质量保证基本要求
李天舒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