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Hegel F.)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1997-02
版次: 1
ISBN: 9787100023443
定价: 19.2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7页
字数: 277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2人买过
  •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是一套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其内容也主要涉及哲学史,但其中的许多思想同样适勇于哲学本身。因为从古到今,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是一脉相承,这就需要我们对哲学史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把握哲学本身。 姓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生:1770年8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
    去世:1831年11月14日(德国柏林)
    学派/流派:黑格尔主义
    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施影响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BrunoBauer)、施蒂纳、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汉斯·昆(HansKüng)、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
    [编辑本段]学术简介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家庭教师,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的基本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亦称“思有同一说”),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当做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在概念的辩证法中,他猜测到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自然哲学是“研究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他以幻想代替事实,发表了一些错误理论,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学是“研究观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他提出了社会政治、伦理、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试图找出贯穿在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线索。在美学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编辑本段]思想学说
    黑格尔与史诗诗人荷尔德林和客观唯心论者谢林同一时期就读于图宾根神学院。在深入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整个演进过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对康德及其后继者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现象学》。在世时出版的作品还有《哲学全书》、《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其他有关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和哲学史的著作则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当年演讲时学生所做的笔记汇编而成。
    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例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革命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现。
    在《历史哲学》的前言中,黑格尔阐述:“哲学表明,意识是存在于它无限多个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存在于自由的、无限多的形态之中,而对立的抽象内省的形态只是它的一种反映。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于精神。”
    所以作为单独概念的“意识”,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各有无限多个“形态”,一部分是原则性的,另一部分是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反映,所以他又说:“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他同时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于他的正常状态,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所以,虽然黑格尔的语言很难懂,但他阐述了形而上学必须要研究每一个事件中的命题和反命题如何联系的机制,因此必须要比较每一个历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们的原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黑格尔对人类社会抱有一种有组织性和目的论的观念,他的著作语言丰富而难懂,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非常令人迷惑。不仅如此,他的观念和现代知识界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权利的观念也正相反。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对黑格尔思想的其他介绍参见“思想传承”“学术争鸣”版块。)
    [编辑本段]思想传承
    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
    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当代对在校学生来说,为了方便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为三个阶段,“正题”(例如在法国历史上的大革命)、“反题”(大革命随后的恐怖阶段)和“合题”(自由公民的宪法保障状态)。这种分法并不是黑格尔自己提出的,最早见于费希尔的对个人和全体之间联系的一个模拟描述。黑格尔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三段论法会掩盖黑格尔理论的真实论点,虽然黑格尔曾经说过:“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正题和反题),但他没有使用“合题”这个术语,而是用“整体”。“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整体道德和实现自由的状态,以及其后这两种元素的主观整合。”
    黑格尔运用这种辩证法体系解释哲学、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但是现代评论家指出黑格尔经常修饰历史的真实以适应他的辩证法模式。卡尔·波普在他的《开放型社会和它的敌人》中指出,黑格尔体系文饰了威廉三世的统治,他认为1830年代的普鲁士是理想的社会。赫伯特·马尔库斯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尔作为一个国家权力的辩护士,为20世纪极权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为这些权力形式辩护,只是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权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亚瑟·施潘豪尔藐视黑格尔对历史的解释,认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义的,是“伪哲学”,许多英国学派的哲学家也遵从这种看法。
    20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还因为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再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斯的《历史和经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编辑本段]传世名言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inderWirklichkeitgeltendmachen,heitWirklichkeitzerstren.)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
    “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desGeistes)1806(Seebattleof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第一部希腊哲学
    第一篇
    第二章第一期第二阶段: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甲、智者派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乙、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方法
    二善的原则
    三苏格拉底的命运
    丙、苏格拉底派
    一麦加拉学派
    欧凡里德
    欧凡里德
    斯底尔波
    二居勒尼学派
    阿里斯底波
    德奥多罗
    赫格西亚
    安尼克里
    三犬儒学派
    安底斯泰纳
    第欧根尼
    晚期犬儒派
    第三章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圆与晋里士多德
    甲、柏拉圆
    一辩证法
    二自然哲学
    三精神哲学
    乙、亚里士多德
    一形而上学
    二自然哲学
    三精神哲学
    心理学
    实践哲学
    四逻辑学
    译者后记
    专名索引
  • 内容简介: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是一套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其内容也主要涉及哲学史,但其中的许多思想同样适勇于哲学本身。因为从古到今,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是一脉相承,这就需要我们对哲学史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把握哲学本身。
  • 作者简介:
    姓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生:1770年8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
    去世:1831年11月14日(德国柏林)
    学派/流派:黑格尔主义
    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施影响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BrunoBauer)、施蒂纳、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汉斯·昆(HansKüng)、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
    [编辑本段]学术简介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家庭教师,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的基本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亦称“思有同一说”),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当做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在概念的辩证法中,他猜测到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自然哲学是“研究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他以幻想代替事实,发表了一些错误理论,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学是“研究观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他提出了社会政治、伦理、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试图找出贯穿在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线索。在美学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编辑本段]思想学说
    黑格尔与史诗诗人荷尔德林和客观唯心论者谢林同一时期就读于图宾根神学院。在深入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整个演进过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对康德及其后继者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现象学》。在世时出版的作品还有《哲学全书》、《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其他有关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和哲学史的著作则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当年演讲时学生所做的笔记汇编而成。
    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例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革命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现。
    在《历史哲学》的前言中,黑格尔阐述:“哲学表明,意识是存在于它无限多个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存在于自由的、无限多的形态之中,而对立的抽象内省的形态只是它的一种反映。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于精神。”
    所以作为单独概念的“意识”,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各有无限多个“形态”,一部分是原则性的,另一部分是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反映,所以他又说:“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他同时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于他的正常状态,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所以,虽然黑格尔的语言很难懂,但他阐述了形而上学必须要研究每一个事件中的命题和反命题如何联系的机制,因此必须要比较每一个历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们的原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黑格尔对人类社会抱有一种有组织性和目的论的观念,他的著作语言丰富而难懂,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非常令人迷惑。不仅如此,他的观念和现代知识界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权利的观念也正相反。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对黑格尔思想的其他介绍参见“思想传承”“学术争鸣”版块。)
    [编辑本段]思想传承
    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
    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当代对在校学生来说,为了方便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为三个阶段,“正题”(例如在法国历史上的大革命)、“反题”(大革命随后的恐怖阶段)和“合题”(自由公民的宪法保障状态)。这种分法并不是黑格尔自己提出的,最早见于费希尔的对个人和全体之间联系的一个模拟描述。黑格尔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三段论法会掩盖黑格尔理论的真实论点,虽然黑格尔曾经说过:“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正题和反题),但他没有使用“合题”这个术语,而是用“整体”。“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整体道德和实现自由的状态,以及其后这两种元素的主观整合。”
    黑格尔运用这种辩证法体系解释哲学、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但是现代评论家指出黑格尔经常修饰历史的真实以适应他的辩证法模式。卡尔·波普在他的《开放型社会和它的敌人》中指出,黑格尔体系文饰了威廉三世的统治,他认为1830年代的普鲁士是理想的社会。赫伯特·马尔库斯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崛起》中批判了黑格尔作为一个国家权力的辩护士,为20世纪极权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为这些权力形式辩护,只是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权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亚瑟·施潘豪尔藐视黑格尔对历史的解释,认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义的,是“伪哲学”,许多英国学派的哲学家也遵从这种看法。
    20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还因为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再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斯的《历史和经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编辑本段]传世名言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inderWirklichkeitgeltendmachen,heitWirklichkeitzerstren.)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
    “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desGeistes)1806(Seebattleof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 目录:
    第一部希腊哲学
    第一篇
    第二章第一期第二阶段: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甲、智者派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乙、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方法
    二善的原则
    三苏格拉底的命运
    丙、苏格拉底派
    一麦加拉学派
    欧凡里德
    欧凡里德
    斯底尔波
    二居勒尼学派
    阿里斯底波
    德奥多罗
    赫格西亚
    安尼克里
    三犬儒学派
    安底斯泰纳
    第欧根尼
    晚期犬儒派
    第三章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圆与晋里士多德
    甲、柏拉圆
    一辩证法
    二自然哲学
    三精神哲学
    乙、亚里士多德
    一形而上学
    二自然哲学
    三精神哲学
    心理学
    实践哲学
    四逻辑学
    译者后记
    专名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西方哲学史(上卷)
[英]罗素(Russell B.) 著;何兆武、李约瑟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西方哲学史(下卷)
[英]罗素(Russell B.) 著;马元德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郭斌和、张竹明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精神分析引论
[奥地利]弗洛伊德 著;高觉敷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著;李平沤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著;何兆武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小逻辑
[德]黑格尔 著;贺麟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叔本华 著;石冲白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释梦
[奥地利]弗洛伊德 著;孙名之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逻辑学(上卷)
[德]黑格尔 著;杨之一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培根论说文集
[英]培根 著;水天同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文化与时代
田丰 著;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的智慧
李朝东、高永德 编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
陈先达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辞条)/六点辞条系列
(德)里特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
高清海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美学·文学思潮中的杜拉斯
张婷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的门槛:8堂极简哲学课
[英]奈杰尔·沃伯顿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评论(第31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的好奇(全3册)
姜宇辉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的颜色:美学的关联形态
孙津 著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通论(第三版)
孙正聿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之旅
威廉·F. 劳海德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精神现象学 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导读注释版)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黑格尔著作集(第8卷)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 Ⅰ 逻辑学
黑格尔 著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小逻辑 The Logic of Hegel(导读注释版)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黑格尔著作集(第9卷)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Ⅱ 自然哲学
黑格尔 著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黑格尔著作集(第6卷) 逻辑学Ⅱ
黑格尔 著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1
黑格尔 著;先刚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黑格尔全集 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精神与绝对知识
黑格尔 著;陈建华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逻辑学 . 下卷
黑格尔 著;杨一之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精神现象学 . 下卷
黑格尔 著;贺麟、王玖兴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哲学史讲演录 . 第四卷
黑格尔 著;贺麟、王太庆 译
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逻辑学 . 上卷
黑格尔 著;杨一之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