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13-04
版次: 1
ISBN: 9787508637129
定价: 5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4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军事
168人买过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7册):清(下)》讲述清朝后期外征及被列强侵略之诸战役。具体包括:清征缅甸、安南之战,中英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北京之战、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战。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本书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本书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本书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本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本书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本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本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本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本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本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本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本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本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本书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本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本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本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本书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 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本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本书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本书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本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本书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本书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台湾三军大学,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2000年再次改名“国防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7册)目录:
    第十七卷 清代(下)
    第二十二章 征缅甸之战
    第一节 滇南诸国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三节 征缅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附图17-719 清乾隆年间滇南各国形势图
    附图17-720 清总督刘藻防边作战形势图
    附图17-721 清总督杨应琚接收木邦、蛮莫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22 明瑞将军南征缅甸作战计划图
    附图17-723 明瑞南征缅甸用兵路线图
    附图17-724 傅恒南征缅甸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三章 征安南之战
    第一节 安南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三节 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附图17-725 清乾隆中安南国关系位置图
    附图17-726 孙士毅南征安南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27 阮文惠奇袭清军于河内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四章 中英鸦片战争
    第一节 林则徐焚毁英商鸦片
    第二节 英国之构衅
    第三节 双方备战情形
    第四节 中英第一次之和战
    第五节 中英第二次之和战
    第六节 中英第三次之和战
    第七节 战后之政局--条约之签订
    第八节 申 论
    附图17-728 中英鸦片战争最初冲突地区图
    附图17-729 鸦片战争英军第一次北上行动略图
    附图17-730 虎门要塞形势略图
    附图17-731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广州略图
    附图17-732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厦门略图
    附图17-733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定海、镇海、宁波、乍浦略图
    附图17-734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淞沪略图
    附图17-735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镇江略图
    附图17-736 鸦片战争英军第二次北上行动略图
    第二十五章 英法联军入犯北京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争起因
    第三节 双方使用兵力武器与战地概况
    第四节 战端之开始与新约之迫订
    第四节 英法联军攻北京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7-737 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上海、大沽口一般情况图
    附图17-738 英法联军武装换约侵入大沽口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39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六章 中法对越南独立问题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中法对越南问题之交涉
    第三节 双方作战准备
    第四节 中法在越南之战
    第五节 中法在台湾福建之战
    第六节 战争之和议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7-740 中法在越南作战地区概况图
    附图17-741 黑旗军破法军于纸桥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2 中法军越南战区作战路线图
    附图17-743 刘永福在越北抵抗法军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4 中法谅山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5 中法军在中国东南沿海作战概况图
    附图17-746 中法镇南关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7 法军进犯台湾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 甲午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争准备
    第三节 战争之导因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议 和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7-748 中日丰岛海战与成欢陆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9 日军进攻平壤作战部署图
    附图17-750 中日平壤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1 清军鸭绿江西岸防御部署图
    附图17-752 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航路图
    附图17-753 中日黄海海战战斗队形图
    附图17-754 中日鸭绿江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5 中日旅顺、大连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6 中日辽东地区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57 山东省清军配置概要图
    附图17-758 日军荣成湾登陆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59 中日威海卫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60 日军攻占澎湖湾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61 台湾军民抗日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八章 八国联军攻北京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双方战略指导
    第三节 慈禧太后发动义和团事变
    第四节 八国联军陷北京及辛丑和约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7-762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经过略图
    大沽战斗形势图
    八国联军入北京图
    索 引
  •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7册):清(下)》讲述清朝后期外征及被列强侵略之诸战役。具体包括:清征缅甸、安南之战,中英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北京之战、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战。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本书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本书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本书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本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本书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本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本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本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本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本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本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本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本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本书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本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本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本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本书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 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本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本书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本书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本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本书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本书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 作者简介:
      台湾三军大学,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2000年再次改名“国防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 目录: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7册)目录:
    第十七卷 清代(下)
    第二十二章 征缅甸之战
    第一节 滇南诸国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三节 征缅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附图17-719 清乾隆年间滇南各国形势图
    附图17-720 清总督刘藻防边作战形势图
    附图17-721 清总督杨应琚接收木邦、蛮莫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22 明瑞将军南征缅甸作战计划图
    附图17-723 明瑞南征缅甸用兵路线图
    附图17-724 傅恒南征缅甸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三章 征安南之战
    第一节 安南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三节 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附图17-725 清乾隆中安南国关系位置图
    附图17-726 孙士毅南征安南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27 阮文惠奇袭清军于河内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四章 中英鸦片战争
    第一节 林则徐焚毁英商鸦片
    第二节 英国之构衅
    第三节 双方备战情形
    第四节 中英第一次之和战
    第五节 中英第二次之和战
    第六节 中英第三次之和战
    第七节 战后之政局--条约之签订
    第八节 申 论
    附图17-728 中英鸦片战争最初冲突地区图
    附图17-729 鸦片战争英军第一次北上行动略图
    附图17-730 虎门要塞形势略图
    附图17-731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广州略图
    附图17-732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厦门略图
    附图17-733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定海、镇海、宁波、乍浦略图
    附图17-734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淞沪略图
    附图17-735 鸦片战争英军进攻镇江略图
    附图17-736 鸦片战争英军第二次北上行动略图
    第二十五章 英法联军入犯北京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争起因
    第三节 双方使用兵力武器与战地概况
    第四节 战端之开始与新约之迫订
    第四节 英法联军攻北京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7-737 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上海、大沽口一般情况图
    附图17-738 英法联军武装换约侵入大沽口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39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六章 中法对越南独立问题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中法对越南问题之交涉
    第三节 双方作战准备
    第四节 中法在越南之战
    第五节 中法在台湾福建之战
    第六节 战争之和议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7-740 中法在越南作战地区概况图
    附图17-741 黑旗军破法军于纸桥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2 中法军越南战区作战路线图
    附图17-743 刘永福在越北抵抗法军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4 中法谅山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5 中法军在中国东南沿海作战概况图
    附图17-746 中法镇南关之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7 法军进犯台湾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 甲午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争准备
    第三节 战争之导因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议 和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附图17-748 中日丰岛海战与成欢陆战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49 日军进攻平壤作战部署图
    附图17-750 中日平壤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1 清军鸭绿江西岸防御部署图
    附图17-752 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航路图
    附图17-753 中日黄海海战战斗队形图
    附图17-754 中日鸭绿江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5 中日旅顺、大连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56 中日辽东地区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57 山东省清军配置概要图
    附图17-758 日军荣成湾登陆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59 中日威海卫会战经过图
    附图17-760 日军攻占澎湖湾作战经过图
    附图17-761 台湾军民抗日作战经过图
    第二十八章 八国联军攻北京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双方战略指导
    第三节 慈禧太后发动义和团事变
    第四节 八国联军陷北京及辛丑和约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附图17-762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经过略图
    大沽战斗形势图
    八国联军入北京图
    索 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8册):太平天国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宋辽金夏(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6册):南北朝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4册):明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元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隋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8册):唐(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2册):宋辽金夏(下)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9册):唐(下)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5册):两晋
台湾三军大学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4册):明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元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16:清(中)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15:清(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宋辽金夏(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2册):宋辽金夏(下)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8册):唐(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2册):春秋(下)~秦代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3册):楚汉战争~东汉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17:清(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隋
台湾三军大学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