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12
版次: 1
ISBN: 9787040150261
定价: 4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7人买过
  •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介绍了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综合回顾;印度一亚欧板块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俯冲带成因的全新解释和探讨,尤其对由在岩石圈中存在的横向密度差异产生的浮力效应进行深入讨论;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从地热和液压资料推断年轻海洋地壳具有高渗透率。为适用众多的读者,作者对每个课题的介绍尽量深入浅出,既包含详细的基本原理介绍,又包括该课题的最新进展并注入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可供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地理、海洋、环境、自然资源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用作教学参考书,还适用于对地球和行星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陈永顺,1956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1982)。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1985)、博士(1989)。现任北京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回国前任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动力学、海洋地球物理、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在美国工作期间,曾主持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课题,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独立作者论文12篇、第一作者论文18篇,论文被引用540次。1996-1999年任,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SolidEarth)编委;2001年迄今,任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临时科学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2003年迄今,分别任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大洋中脊协会中国执委会主席;2004年迄今,任MarineGeophysicalResearches主编。 第一章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1.1引言
    1.2观测
    1.3一维物理模型
    1.3.1基本方程
    1.1.2无量纲方程
    1.3.3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4冷冻室融雪实验
    1.4.1实验方法
    1.4.2融雪的同位素组成
    1.4.3模拟结果
    1.5意义
    1.5.1水文过程线分解
    1.5.2融雪同位素组成对流域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1.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
    2.1库仑应力的概念
    2.2地壳与地幔的粘弹性质及断层的几何模型
    2.31992年Landers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变化
    2.41999年HectorMine震源地区的粘弹性应力变化
    2.5HectorMine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变化
    2.6对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影响
    2.7对南加州其他断层的影响
    2.8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
    3.1气驱喷发简介
    3.1.1气驱火山喷发
    3.1.2湖泊喷发
    3.1.3海洋喷发的可能性
    3.1.4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3.2爆发式火山喷发的机理和过程概述
    3.3岩浆中的水
    3.4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能量学
    3.4.1能量学和动力可逆度
    3.4.2动力可逆过程的能量学
    3.5爆发式火山喷发的动力学
    3.5.1岩浆中的气泡生长
    3.5.2火山颈内岩浆破裂前含气泡的岩浆流动
    3.5.3岩浆破裂
    3.5.4火山颈内岩浆破裂后含岩浆颗粒的气体流动
    3.5.5火山喷发气流的动力学
    3.5.5.1火山喷发柱的动力学
    3.5.5.2火山碎屑流的动力学
    3.6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
    3.6.1水下气泡流
    3.6.1.1水下气泡流的能量学
    3.6.1.2水下气泡流的动力学
    3.6.2喷出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流的动力学
    3.6.3湖泊的人工去气
    3.7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综合回顾
    4.1引言
    4.2新生代东亚大陆构造演化史
    4.2.1喜马拉雅一青藏高原造山运动
    4.2.2扎格罗斯一伊朗造山带
    4.2.3亚洲中部地区
    4.2.4中国北部地区
    4.2.5亚洲东部边缘地区
    4.3新生代岩浆作用
    4.3.1空间分布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4.3.2地球化学
    4.4重建新生代亚洲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尝试
    4.5新生代火山作用和晚第三纪板块内部东一西向伸展作用发生的可能机制
    4.5.1新生代亚洲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基本特征
    4.5.2新生代板块内部的火山作用的起源
    4.5.3晚第三纪东一西向伸展作用的起源
    4.5.4板块内部火山作用和晚第三纪东一西向伸展作用发生的构造模型
    4.6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印度一亚欧板块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
    5.1引言
    5.2地幔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
    5.3数值模拟
    5.4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
    6.1引言
    6.2方法和数据
    6.3分辨率分析和反演结果
    6.4讨论
    6.4.1热柱的起源
    6.4.2热柱的倾斜
    6.4.3热点的岩浆喷发量
    6.4.4热柱的温度
    6.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俯冲带成因的全新解释及其对全球大地构造的意义
    7.1引言
    7.2历史回顾及新概念的诞生
    7.3导向新概念的观察
    7.4定性描述及定量计算
    7.4.1大洋海台模式
    7.4.2定量考虑
    7.5新概念与现有模型的比较
    7.6新概念的有效性及预测性
    7.6.1夏威夷一皇帝海山链43百万年前折曲的成因
    7.6.2蛇绿岩定位、玻安岩的产生以及前弧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花岗岩(TTG)的成因
    7.6.3大陆增生机制
    7.6.4被动大陆边缘——未来俯冲带的轨迹
    7.7进一步的工作
    7.8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
    8.1引言
    8.2为什么研究海洋地壳热结构
    8.2.1对海洋岩石圈流变性质的控制作用
    8.2.2对海底扩张过程和洋脊地形变化的控制作用
    8.2.3对洋脊下面岩浆房深度变化的控制作用
    8.3大洋中脊热结构和海洋地壳形成过程模型
    8.3.1目前热结构模型简介
    8.4讨论
    8.4.1在中速扩张速率的大洋中脊的敏感度问题
    8.4.2地幔热柱对于洋脊处热液冷却作用的影响问题
    8.4.3辉长岩的形成过程
    8.4.4稳态和随时间变化的海洋地壳形成过程
    8.5总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年轻洋壳的高渗透率:从地热和液压资料做出的推断
    9.1引言
    9.2水热对流
    9.3潮汐引发的液压变化和水流
    9.4构造应变引发的液压变化和水流
    9.5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介绍了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综合回顾;印度一亚欧板块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俯冲带成因的全新解释和探讨,尤其对由在岩石圈中存在的横向密度差异产生的浮力效应进行深入讨论;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从地热和液压资料推断年轻海洋地壳具有高渗透率。为适用众多的读者,作者对每个课题的介绍尽量深入浅出,既包含详细的基本原理介绍,又包括该课题的最新进展并注入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可供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地理、海洋、环境、自然资源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用作教学参考书,还适用于对地球和行星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 作者简介:
    陈永顺,1956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1982)。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1985)、博士(1989)。现任北京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回国前任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动力学、海洋地球物理、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在美国工作期间,曾主持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课题,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独立作者论文12篇、第一作者论文18篇,论文被引用540次。1996-1999年任,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SolidEarth)编委;2001年迄今,任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临时科学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2003年迄今,分别任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大洋中脊协会中国执委会主席;2004年迄今,任MarineGeophysicalResearches主编。
  • 目录:
    第一章季节性积雪区融雪的同位素演化及其对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1.1引言
    1.2观测
    1.3一维物理模型
    1.3.1基本方程
    1.1.2无量纲方程
    1.3.3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4冷冻室融雪实验
    1.4.1实验方法
    1.4.2融雪的同位素组成
    1.4.3模拟结果
    1.5意义
    1.5.1水文过程线分解
    1.5.2融雪同位素组成对流域水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1.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地壳与上地幔内粘弹性应力变化在地震触发中的作用
    2.1库仑应力的概念
    2.2地壳与地幔的粘弹性质及断层的几何模型
    2.31992年Landers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变化
    2.41999年HectorMine震源地区的粘弹性应力变化
    2.5HectorMine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变化
    2.6对圣安德列斯断层的影响
    2.7对南加州其他断层的影响
    2.8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
    3.1气驱喷发简介
    3.1.1气驱火山喷发
    3.1.2湖泊喷发
    3.1.3海洋喷发的可能性
    3.1.4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3.2爆发式火山喷发的机理和过程概述
    3.3岩浆中的水
    3.4爆发式火山喷发和湖泊喷发的能量学
    3.4.1能量学和动力可逆度
    3.4.2动力可逆过程的能量学
    3.5爆发式火山喷发的动力学
    3.5.1岩浆中的气泡生长
    3.5.2火山颈内岩浆破裂前含气泡的岩浆流动
    3.5.3岩浆破裂
    3.5.4火山颈内岩浆破裂后含岩浆颗粒的气体流动
    3.5.5火山喷发气流的动力学
    3.5.5.1火山喷发柱的动力学
    3.5.5.2火山碎屑流的动力学
    3.6湖泊喷发的机理和动力学
    3.6.1水下气泡流
    3.6.1.1水下气泡流的能量学
    3.6.1.2水下气泡流的动力学
    3.6.2喷出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流的动力学
    3.6.3湖泊的人工去气
    3.7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亚洲新生代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综合回顾
    4.1引言
    4.2新生代东亚大陆构造演化史
    4.2.1喜马拉雅一青藏高原造山运动
    4.2.2扎格罗斯一伊朗造山带
    4.2.3亚洲中部地区
    4.2.4中国北部地区
    4.2.5亚洲东部边缘地区
    4.3新生代岩浆作用
    4.3.1空间分布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4.3.2地球化学
    4.4重建新生代亚洲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初步尝试
    4.5新生代火山作用和晚第三纪板块内部东一西向伸展作用发生的可能机制
    4.5.1新生代亚洲大陆构造演化史的基本特征
    4.5.2新生代板块内部的火山作用的起源
    4.5.3晚第三纪东一西向伸展作用的起源
    4.5.4板块内部火山作用和晚第三纪东一西向伸展作用发生的构造模型
    4.6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印度一亚欧板块碰撞是否引起了亚洲大陆下的地幔横向挤出?
    5.1引言
    5.2地幔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
    5.3数值模拟
    5.4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热点和地幔热柱的深部结构及起源
    6.1引言
    6.2方法和数据
    6.3分辨率分析和反演结果
    6.4讨论
    6.4.1热柱的起源
    6.4.2热柱的倾斜
    6.4.3热点的岩浆喷发量
    6.4.4热柱的温度
    6.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俯冲带成因的全新解释及其对全球大地构造的意义
    7.1引言
    7.2历史回顾及新概念的诞生
    7.3导向新概念的观察
    7.4定性描述及定量计算
    7.4.1大洋海台模式
    7.4.2定量考虑
    7.5新概念与现有模型的比较
    7.6新概念的有效性及预测性
    7.6.1夏威夷一皇帝海山链43百万年前折曲的成因
    7.6.2蛇绿岩定位、玻安岩的产生以及前弧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花岗岩(TTG)的成因
    7.6.3大陆增生机制
    7.6.4被动大陆边缘——未来俯冲带的轨迹
    7.7进一步的工作
    7.8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海洋地壳热结构和生成机制的回顾
    8.1引言
    8.2为什么研究海洋地壳热结构
    8.2.1对海洋岩石圈流变性质的控制作用
    8.2.2对海底扩张过程和洋脊地形变化的控制作用
    8.2.3对洋脊下面岩浆房深度变化的控制作用
    8.3大洋中脊热结构和海洋地壳形成过程模型
    8.3.1目前热结构模型简介
    8.4讨论
    8.4.1在中速扩张速率的大洋中脊的敏感度问题
    8.4.2地幔热柱对于洋脊处热液冷却作用的影响问题
    8.4.3辉长岩的形成过程
    8.4.4稳态和随时间变化的海洋地壳形成过程
    8.5总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年轻洋壳的高渗透率:从地热和液压资料做出的推断
    9.1引言
    9.2水热对流
    9.3潮汐引发的液压变化和水流
    9.4构造应变引发的液压变化和水流
    9.5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量子多体理论:从声子的起源到光子和电子的起源
文小刚 著;胡滨 译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非线性时间序列:建模、预报及应用
范剑青、姚琦伟 著;陈敏 译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
浦瑞良、宫鹏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科学计算中的蒙特卡罗策略
刘军 著;唐年胜、周勇、徐亮 译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多层统计分析模型:方法与应用
王济川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极其应用
殷永元、王桂新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环境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与评论(第4卷)
郑春苗、冯夏红 编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当代新疫苗
李忠明 编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
陈长胜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反演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王彦飞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变分不等式简介:基本理论、数值分析及应用
韩渭敏、程晓良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计算复杂性导论
堵丁柱、葛可一、王杰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上最后的敲门声
[美]弗雷德里克·布朗 著;田田 译;捧读文化 出品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科学与生活(第7版)
(美)Frederick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仪-20cm中英文卫星影像地球仪(飞碟自转)
成都地图出版社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说它比足球圆(精)/启蒙读物送给小朋友的科普绘本
杨福久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仪-10.6CM宝石款太阳能自转金球
成都地图出版社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行星的力量
伊恩·斯图尔特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仪上的旅程
蕴涵 著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的“棉被”变厚了/碳中和原来是这样!
孙倩倩等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仪-20CM政区星座地球仪【AR】 (放大镜+地图)
成都地图出版社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辐射带物理学——理论与观测
[芬兰]汉诺·科斯基宁(Hannu E.J.Koskinen)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精神分析记录 【日】山田正纪 第九届日本星云赏长篇小说奖 科幻世界出品
山田正纪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地球上线.完结篇
莫晨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地球的环境、自然灾害和大地构造动力学
市场营销学
陈永顺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