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5
版次: 1
ISBN: 9787514105742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4页
字数: 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4人买过
  •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包括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经济开放——聚集与生产率;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汇集了作者赵伟所提出并主持的一个系列研究之第二阶段工作的部分成果。该系列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区域经济开放”。以“中国区域经济开放”为主题,但将考察的重心移往经济开放的效应上。由书名即可想到,《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所要聚焦的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效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制度转型,另一个是经济增长。   赵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在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间两度赴英国进修,先后在剑桥、曼彻斯特等大学深造。研究涉及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及欧美经济史等多个领域。多次应邀赴欧洲国家讲学或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士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欧洲著名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浙江省委政研室等政府研究机构特邀研究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之列。主持过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单位立项研究课题。在《世界贸易杂志》(Geneva)、《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经济学家》等中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学术随笔数十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多篇论文被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温州力量》、《贵州与瑞士的比较》等学术随笔曾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代表性论文有:《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走出去”》(2004);《区域开放:中国独特的模式及其未来趋向》(2002);《温州模式:作为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2002);《中国入“世贸”:承诺与前景》(英文,1998);《大国规模:中国外贸扩张与管理的新环境》(1997);《中国外贸:扩张的动力与前景》(1999)。代表性论著包括:《现代工业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干预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与典型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 导言 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增长

    1.1 问题的提出

    1.2 区域经济开放:多样的路径模式

    1.3 区域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现有研究及其缺失

    1.4 核心研究命题和研究的难点

    导言参考文献

    上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

    2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理论与现实

    2.1 “二重开放”:多层次的区域格局

    2.2 制度及其变迁:国外理论与中国现实

    2.3 经济开放和制度转型

    2.4 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层面的考察

    2.5 区域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简化的机理描述

    3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非均衡视野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制度的非均衡:内涵与外延

    3.3 中国制度非均衡:原因与状态

    3.4 非均衡制度演进:以履行“人世”承诺为例的分析

    3.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4 区域经济开放--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4.1 “二重开放”-政府竞争-制度转型:一个新视野

    4.2 基本模型:封闭情形

    4.3 基本模型:开放情形

    4.4 模型的扩展:两个视野

    4.5 模型的运用:两个实证命题

    4.6 简短的结论

    5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比较分析

    5.1 国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2 区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3 制度转型:产权视野

    5.4 制度转型:地方政府行为视野

    5.5 制度转型:区域模式比较

    6 “二重开放”与区域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实证

    6.1 基本命题及其可选检验模型

    6.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6.3 实证检验:步骤与结果

    6.4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上篇附录:对外开放与制度转型:“入世”效应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本模型及其扩展

    三、“入世”履约制度变革:两个加速效应

    四、结论与提示

    上篇参考文献

    中篇 区域经济开放--集聚与生产率

    7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纵向考察

    7.1 问题的提出

    7.2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

    7.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现实数据的印证

    7.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分析

    7.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论题

    7.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8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与模型

    8.1 国际化与制造业集聚:一个简化的机理系统

    8.2 区际化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

    8.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综合框架

    8.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一个模型解析

    8.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模拟分析

    8.6 简短的结论

    9 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9.1 问题的提出

    9.2 集聚与要素生产率:现实印象的合理印证

    9.3 集聚与tfp:经验检验与机理推断

    9.4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0 区域开放-集聚经济与产业拓展:沿海两个省的比较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省域制造业集聚:三个视点的比较

    10.3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静态视野比较

    10.4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动态视野比较

    10.5 结论与提示

    11 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机理与实证

    11.1 开放与生产率增进

    11.2 开放与生产率:贸易视野

    11.3 开放与生产率:FDI溢出视野

    11.4 开放与生产率:高技术行业出口实证

    12 区域开放与劳动生产率:省域层面的分析与比较

    12.1 劳动生产率:省域经济动态比较

    12.2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外资、外贸视野

    12.3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一个综合视野

    12.4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稳固性分析

    12.5 结论性提示

    中篇附录:生产率的界定与聚焦中国的测度:文献述评

    一、生产率及其界定

    二、生产率测度方法:从“索罗余值”到指数法

    三、生产率测度方法:生产函数法

    四、测度中国产业生产率

    中篇参考文献

    下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

    13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动视野的分析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贸易与增长:涵盖区际贸易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13.3 贸易与增长:纳入区际贸易的分析

    13.4 “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市场化视野分析

    13.5 结论与提示

    1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增长收敛视野

    14.1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类型与机理

    14.2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中国现实

    14.3 外贸与区域增长收敛:两个差距间的联系

    14.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模型

    14.5 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

    15 区域开放与经济增长:浙江与江苏的比较分析

    15.1 引言

    15.2 省域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

    15.3 计量模型与数据选择

    15.4 实证结果及其评价性分析

    15.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提示

    16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苏州赶超大连的例证分析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FDI与区域经济:两个赶超现象

    16.3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实证方法

    16.4 数据选取与处理

    16.5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对比检验

    16.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7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

    17.1 问题的提出

    17.2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前转型历史”视点

    17.3 省域工业化:转型30年审视

    17.4 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特点

    17.5 省域经济区际化:基本演进轨迹

    17.6 结论性提示

    18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多重转型:浙江模式

    18.1 问题的提出

    18.2 浙江经济:一个区域转型发展“奇迹”

    18.3 市场化制度转型:四个小区域模式的汇聚

    18.4 工业化经济发展:两个小区域模式的聚合

    18.5 城市化演进:“新古典”老板进城范式

    18.6 区域经济开放:由区际化而国际化

    18.7 “浙江模式”形成:一种理论解释

    下篇附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增长绩效: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三、对外开放进程: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四、开放-增长效应:实证框架及应关注的特点

    五、结论与提示

    下篇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包括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经济开放——聚集与生产率;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汇集了作者赵伟所提出并主持的一个系列研究之第二阶段工作的部分成果。该系列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区域经济开放”。以“中国区域经济开放”为主题,但将考察的重心移往经济开放的效应上。由书名即可想到,《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所要聚焦的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效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制度转型,另一个是经济增长。
  • 作者简介:
      赵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在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间两度赴英国进修,先后在剑桥、曼彻斯特等大学深造。研究涉及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及欧美经济史等多个领域。多次应邀赴欧洲国家讲学或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士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欧洲著名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浙江省委政研室等政府研究机构特邀研究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之列。主持过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单位立项研究课题。在《世界贸易杂志》(Geneva)、《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经济学家》等中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学术随笔数十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多篇论文被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温州力量》、《贵州与瑞士的比较》等学术随笔曾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代表性论文有:《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走出去”》(2004);《区域开放:中国独特的模式及其未来趋向》(2002);《温州模式:作为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2002);《中国入“世贸”:承诺与前景》(英文,1998);《大国规模:中国外贸扩张与管理的新环境》(1997);《中国外贸:扩张的动力与前景》(1999)。代表性论著包括:《现代工业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干预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与典型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 目录:
    1 导言 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增长

    1.1 问题的提出

    1.2 区域经济开放:多样的路径模式

    1.3 区域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现有研究及其缺失

    1.4 核心研究命题和研究的难点

    导言参考文献

    上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

    2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理论与现实

    2.1 “二重开放”:多层次的区域格局

    2.2 制度及其变迁:国外理论与中国现实

    2.3 经济开放和制度转型

    2.4 开放与制度转型:区域层面的考察

    2.5 区域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简化的机理描述

    3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一个非均衡视野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制度的非均衡:内涵与外延

    3.3 中国制度非均衡:原因与状态

    3.4 非均衡制度演进:以履行“人世”承诺为例的分析

    3.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4 区域经济开放--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4.1 “二重开放”-政府竞争-制度转型:一个新视野

    4.2 基本模型:封闭情形

    4.3 基本模型:开放情形

    4.4 模型的扩展:两个视野

    4.5 模型的运用:两个实证命题

    4.6 简短的结论

    5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比较分析

    5.1 国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2 区际开放:两大三角洲的比较

    5.3 制度转型:产权视野

    5.4 制度转型:地方政府行为视野

    5.5 制度转型:区域模式比较

    6 “二重开放”与区域制度转型:两大三角洲的实证

    6.1 基本命题及其可选检验模型

    6.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6.3 实证检验:步骤与结果

    6.4 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上篇附录:对外开放与制度转型:“入世”效应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本模型及其扩展

    三、“入世”履约制度变革:两个加速效应

    四、结论与提示

    上篇参考文献

    中篇 区域经济开放--集聚与生产率

    7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纵向考察

    7.1 问题的提出

    7.2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模型

    7.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现实数据的印证

    7.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实证分析

    7.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非线性论题

    7.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8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与模型

    8.1 国际化与制造业集聚:一个简化的机理系统

    8.2 区际化与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系统构建

    8.3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综合框架

    8.4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一个模型解析

    8.5 “二重开放”与制造业集聚:模拟分析

    8.6 简短的结论

    9 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9.1 问题的提出

    9.2 集聚与要素生产率:现实印象的合理印证

    9.3 集聚与tfp:经验检验与机理推断

    9.4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0 区域开放-集聚经济与产业拓展:沿海两个省的比较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省域制造业集聚:三个视点的比较

    10.3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静态视野比较

    10.4 集聚经济与省域制造业扩展:动态视野比较

    10.5 结论与提示

    11 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机理与实证

    11.1 开放与生产率增进

    11.2 开放与生产率:贸易视野

    11.3 开放与生产率:FDI溢出视野

    11.4 开放与生产率:高技术行业出口实证

    12 区域开放与劳动生产率:省域层面的分析与比较

    12.1 劳动生产率:省域经济动态比较

    12.2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外资、外贸视野

    12.3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一个综合视野

    12.4 开放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稳固性分析

    12.5 结论性提示

    中篇附录:生产率的界定与聚焦中国的测度:文献述评

    一、生产率及其界定

    二、生产率测度方法:从“索罗余值”到指数法

    三、生产率测度方法:生产函数法

    四、测度中国产业生产率

    中篇参考文献

    下篇 区域经济开放与增长

    13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动视野的分析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贸易与增长:涵盖区际贸易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13.3 贸易与增长:纳入区际贸易的分析

    13.4 “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市场化视野分析

    13.5 结论与提示

    1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增长收敛视野

    14.1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类型与机理

    14.2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中国现实

    14.3 外贸与区域增长收敛:两个差距间的联系

    14.4 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模型

    14.5 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

    15 区域开放与经济增长:浙江与江苏的比较分析

    15.1 引言

    15.2 省域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

    15.3 计量模型与数据选择

    15.4 实证结果及其评价性分析

    15.5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提示

    16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苏州赶超大连的例证分析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FDI与区域经济:两个赶超现象

    16.3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实证方法

    16.4 数据选取与处理

    16.5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尝试性对比检验

    16.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17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

    17.1 问题的提出

    17.2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前转型历史”视点

    17.3 省域工业化:转型30年审视

    17.4 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特点

    17.5 省域经济区际化:基本演进轨迹

    17.6 结论性提示

    18 “二重开放”与区域经济多重转型:浙江模式

    18.1 问题的提出

    18.2 浙江经济:一个区域转型发展“奇迹”

    18.3 市场化制度转型:四个小区域模式的汇聚

    18.4 工业化经济发展:两个小区域模式的聚合

    18.5 城市化演进:“新古典”老板进城范式

    18.6 区域经济开放:由区际化而国际化

    18.7 “浙江模式”形成:一种理论解释

    下篇附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增长绩效: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三、对外开放进程: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四、开放-增长效应:实证框架及应关注的特点

    五、结论与提示

    下篇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