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工业经济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4-10
版次: 1
ISBN: 9787509750629
定价: 2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76页
字数: 94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9人买过
  •   《辽宁工业经济史》立足于历史基础、发展环境、思想观念、资源赋存等路径依赖因素,对于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开拓辽宁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的全新视野,有利于全方位地切实把握辽宁工业发展因素、动力和特征,辨析辽宁工业经济体制和结构形成、发展、转换的内在依据和历史取向,破除现存的非历史的、演绎性结论的影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鲍振东,1955年生于喀左县城,蒙古族,研究生学历。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党史党建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历任喀左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喀左县县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先后当选为八、九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宝民,男,1954年12月29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开原市计划委员会工作,1987年调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99年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同时,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专家、辽宁省研究系列学术职称高评委,2006年兼任沈阳化工大学客座教授等。 绪 论/1

    第一篇 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过程中初兴的辽宁工业(1840~1931年)
    第一章 辽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与手工业基础/13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行政历史沿革/13
    第二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辽宁手工业的发展/17
    第三节 辽金至清前期辽宁的手工业/30
    第二章 辽宁近代工业的发端/54
    第一节 辽宁近现代矿冶产业的出现/54
    第二节 轻工业的早期发展/63
    第三节 营口开港及辽宁最初的进出口贸易/83
    第四节 辽宁工业发端与外国资本进入/88
    第三章 辽宁民族工业的兴起/111
    第一节 辽宁近代官办矿业的兴起/115
    第二节 率先发展的轻纺工业/122
    第三节 机械与军工产业的初步发展/140
    第四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生产环境/153
    小 结/166

    第二篇 工业化初期畸形发展的工业经济(1932~1949年)
    第四章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重化工业“超前”发展/171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辽宁工业企业的掠夺/172
    第二节 设立经济统制决策机构推行经济统制体制/175
    第三节 建立特殊会社体制管理工业/181
    第四节 “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操纵/185
    小 结/193
    第五章 殖民地工业经济体制与畸形工业结构/195
    第一节 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其实质/195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的经济统制/198
    第三节 民族轻工业的凋敝与日资垄断的形成/200
    第四节 “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使命/216
    第五节 劳动统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人的反抗斗争/222
    小 结/243
    第六章 全面经济统制下的疯狂掠夺与殖民工业经济崩溃/246
    第一节 第二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实施《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246
    第二节 对能源和基础原料的空前掠夺/249
    第三节 机械工业军工化/275
    第七章 苏军的强拆与国共两党战争形势下的辽宁工业/294
    第一节 苏军对东北日资工矿业的拆迁/294
    第二节 国民党接收后的辽宁工业/305
    第三节 解放区经济恢复/329
    小 结/341

    第三篇 辽宁工业化的大发展与波折(1949~1977年)
    第八章 “三年恢复”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34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纲领/345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349
    第三节 辽宁工业的恢复与国营经济的建立/351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改造/360
    第五节 恢复时期辽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364
    第六节 对恢复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建设的几点认识/376
    第九章 “过渡”时期辽宁工业的改造及发展/382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82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385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392
    第四节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398
    第五节 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的辽宁工业结构特征/407
    第六节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14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416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指导思想/416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420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427
    第四节 以“鞍钢宪法”为标志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435
    第五节 工业生产建设成就与“大跃进”的教训/443
    第十一章 调整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460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461
    第二节 辽宁工业在调整中的总体发展情况/463
    第三节 辽宁工业重点行业的调整/470
    第四节 调整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493
    第五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502
    第六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508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辽宁工业/517
    第一节 辽宁“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517
    第二节 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52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541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再探索/554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辽宁工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563

    第四篇 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中走向振兴(1978~2010年)
    第十三章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试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工业体制改革/573
    第一节 中共辽宁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573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整/577
    第三节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594
    第四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601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与“东北现象”显现/611
    第一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取向改革目标/611
    第二节 辽宁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614
    第三节 1985~1991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620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635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东北现象”显现/661
    第六节 1985~1991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667
    第十五章 双轨制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反衰退抗争/6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双轨制阶段的发展方针/677
    第二节 “八五”至“九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679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开展国企“三年改革脱困”/693
    第四节 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708
    小 结/714
    第十六章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工业经济初步振兴/716
    第一节 辽宁工业发展的背景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716
    第二节 2002~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72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745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概况758
    第五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777
    小 结/787
    第十七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由衰退步入初步振兴的历程/789
    第一节 1978年迄今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789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部门结构的演进与调整/796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市场结构)/830
    第四节 企业技术结构/837
    第五节 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840
    第六节 30年来辽宁工业布局结构及其变化/847
    小 结/852

    参考文献/859
    后 记/867
  • 内容简介:
      《辽宁工业经济史》立足于历史基础、发展环境、思想观念、资源赋存等路径依赖因素,对于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开拓辽宁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的全新视野,有利于全方位地切实把握辽宁工业发展因素、动力和特征,辨析辽宁工业经济体制和结构形成、发展、转换的内在依据和历史取向,破除现存的非历史的、演绎性结论的影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 作者简介:
      鲍振东,1955年生于喀左县城,蒙古族,研究生学历。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党史党建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历任喀左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喀左县县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中共朝阳市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先后当选为八、九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宝民,男,1954年12月29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开原市计划委员会工作,1987年调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1999年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同时,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专家、辽宁省研究系列学术职称高评委,2006年兼任沈阳化工大学客座教授等。
  • 目录:
    绪 论/1

    第一篇 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过程中初兴的辽宁工业(1840~1931年)
    第一章 辽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与手工业基础/13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行政历史沿革/13
    第二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辽宁手工业的发展/17
    第三节 辽金至清前期辽宁的手工业/30
    第二章 辽宁近代工业的发端/54
    第一节 辽宁近现代矿冶产业的出现/54
    第二节 轻工业的早期发展/63
    第三节 营口开港及辽宁最初的进出口贸易/83
    第四节 辽宁工业发端与外国资本进入/88
    第三章 辽宁民族工业的兴起/111
    第一节 辽宁近代官办矿业的兴起/115
    第二节 率先发展的轻纺工业/122
    第三节 机械与军工产业的初步发展/140
    第四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生产环境/153
    小 结/166

    第二篇 工业化初期畸形发展的工业经济(1932~1949年)
    第四章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重化工业“超前”发展/171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辽宁工业企业的掠夺/172
    第二节 设立经济统制决策机构推行经济统制体制/175
    第三节 建立特殊会社体制管理工业/181
    第四节 “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操纵/185
    小 结/193
    第五章 殖民地工业经济体制与畸形工业结构/195
    第一节 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其实质/195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的经济统制/198
    第三节 民族轻工业的凋敝与日资垄断的形成/200
    第四节 “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使命/216
    第五节 劳动统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人的反抗斗争/222
    小 结/243
    第六章 全面经济统制下的疯狂掠夺与殖民工业经济崩溃/246
    第一节 第二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实施《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246
    第二节 对能源和基础原料的空前掠夺/249
    第三节 机械工业军工化/275
    第七章 苏军的强拆与国共两党战争形势下的辽宁工业/294
    第一节 苏军对东北日资工矿业的拆迁/294
    第二节 国民党接收后的辽宁工业/305
    第三节 解放区经济恢复/329
    小 结/341

    第三篇 辽宁工业化的大发展与波折(1949~1977年)
    第八章 “三年恢复”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34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纲领/345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349
    第三节 辽宁工业的恢复与国营经济的建立/351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改造/360
    第五节 恢复时期辽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364
    第六节 对恢复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建设的几点认识/376
    第九章 “过渡”时期辽宁工业的改造及发展/382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82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385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392
    第四节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398
    第五节 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的辽宁工业结构特征/407
    第六节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14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416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指导思想/416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420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427
    第四节 以“鞍钢宪法”为标志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435
    第五节 工业生产建设成就与“大跃进”的教训/443
    第十一章 调整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460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461
    第二节 辽宁工业在调整中的总体发展情况/463
    第三节 辽宁工业重点行业的调整/470
    第四节 调整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493
    第五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502
    第六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508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辽宁工业/517
    第一节 辽宁“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517
    第二节 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52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541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再探索/554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辽宁工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563

    第四篇 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中走向振兴(1978~2010年)
    第十三章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试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工业体制改革/573
    第一节 中共辽宁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573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整/577
    第三节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594
    第四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601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与“东北现象”显现/611
    第一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取向改革目标/611
    第二节 辽宁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614
    第三节 1985~1991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620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635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东北现象”显现/661
    第六节 1985~1991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667
    第十五章 双轨制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反衰退抗争/6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双轨制阶段的发展方针/677
    第二节 “八五”至“九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679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开展国企“三年改革脱困”/693
    第四节 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708
    小 结/714
    第十六章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工业经济初步振兴/716
    第一节 辽宁工业发展的背景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716
    第二节 2002~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72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745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概况758
    第五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777
    小 结/787
    第十七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由衰退步入初步振兴的历程/789
    第一节 1978年迄今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789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部门结构的演进与调整/796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市场结构)/830
    第四节 企业技术结构/837
    第五节 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840
    第六节 30年来辽宁工业布局结构及其变化/847
    小 结/852

    参考文献/859
    后 记/86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特征与金刚石成矿
倪培;朱仁智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艺术通览(古代卷)
叶立群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邵文武、荆浩、黄涛 著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诗词卷(1)
王充闾;王向峰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高圆媛 著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6-2017)(辽宁文化发展蓝皮书系列)
王妮 主编;张燕楠;张思 宁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前清建筑遗产区域数字化分析与保护
王肖宇、王晶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图鉴(精)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编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省台风事件图集(1960-2020年)
崔妍 著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装备制造业蓝皮书: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2022)
祝爱民、肖萌 著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省作家协会特聘评论家2022年度作品集(精)
滕贞甫 编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比较优势研究
张本刚;梁启东;张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