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06-07
版次: 1
ISBN: 9787214042156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1页
字数: 36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分类: 历史
758人买过
  •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其幼年、青年时居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研究。著述甚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为其影响最大的 原序
    第一部分长城的历史地理
    第一章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向北方发展的弱势
    中国历史的形式
    贸易、矿冶与官僚
    中国历史的循环
    19世纪——西方的侵入

    第四章蒙古草原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特征
    黄河流域与蒙古地区早期文化的差异
    草原游牧社会的兴起
    草原社会兴起的功能解释
    草原社会经济与中国本部情形的比较
    草原历史的阶段特征
    游牧经济的种类以及羊的重要性
    财富与移动性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统一与其后的崩溃
    喇嘛教的再输入(16世纪)
    喇嘛教与满族势力在蒙古的兴起(17与18世纪)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固定疆界的建立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19世纪末期的蒙古
    20世纪的蒙古

    第五章满洲的农田、森林和草原
    满洲在历史上的分裂
    东北南部与中国的关系
    东北地区北部及东部的环境与经济条件
    清朝始祖努尔哈赤
    16世纪末东北地区的政治
    东北边疆上汉族统治的衰微
    努尔哈赤的功业及清朝的建立
    清朝开国时的军事与政治组织
    清朝初期汉人在满洲的影响
    对草原及森林居民的影响
    19世纪的满洲
    铁路的影响
    日本在与东北及中国内地关系中的地位

    第六章中亚的绿洲与沙漠
    中亚的辽阔地带
    绿洲地理及农业
    从定居发展到游牧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汉族向中亚的渗透
    行商路线与贸易
    宗教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新疆的回教
    中亚的满族与回族
    新疆的政治及经济状况(1911—1928)
    中国边疆发展的高潮
    苏联近期的影响

    第七章西藏高原
    地理因素
    西藏人的社会起源
    西藏的农业与游牧业
    早期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
    西藏的政治统
    喇嘛教的政治作用
    藏人对中国西部及新疆的占领(8世纪)
    喇嘛教早期的支配地位
    蒙古势力控制时期(1206—1700)
    清朝统治下的达赖和班禅之地位
    近代中英权益在西藏的冲突

    第八章过渡地带
    边疆与边界的区别
    印度西北边疆的情况及政策
    亚洲内陆部落南侵的“贮存地”

    第二部分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时代
    第九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特征
    新石器文化的两个区域
    铜器文化的产生
    “发明”铜器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分化

    第十章农业的进化与游牧业的反复
    现代学者与中国历史传统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古代传说的地理证据
    传说中的社会及文化证据
    夏、商时期
    周代
    黄土高原及大平原居民的早期分化
    文化发展与灌溉起源的关系
    汉族第一次向东、西两方的横向扩展
    南方——中国第二中心的兴起
    中国文化向西方及西北方发展的障碍
    游牧经济的起源
    游牧与定居人口的关系

    第三部分列国时代
    第四部分帝国时代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 作者简介: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其幼年、青年时居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研究。著述甚丰,《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为其影响最大的
  • 目录:
    原序
    第一部分长城的历史地理
    第一章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向北方发展的弱势
    中国历史的形式
    贸易、矿冶与官僚
    中国历史的循环
    19世纪——西方的侵入

    第四章蒙古草原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特征
    黄河流域与蒙古地区早期文化的差异
    草原游牧社会的兴起
    草原社会兴起的功能解释
    草原社会经济与中国本部情形的比较
    草原历史的阶段特征
    游牧经济的种类以及羊的重要性
    财富与移动性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统一与其后的崩溃
    喇嘛教的再输入(16世纪)
    喇嘛教与满族势力在蒙古的兴起(17与18世纪)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固定疆界的建立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19世纪末期的蒙古
    20世纪的蒙古

    第五章满洲的农田、森林和草原
    满洲在历史上的分裂
    东北南部与中国的关系
    东北地区北部及东部的环境与经济条件
    清朝始祖努尔哈赤
    16世纪末东北地区的政治
    东北边疆上汉族统治的衰微
    努尔哈赤的功业及清朝的建立
    清朝开国时的军事与政治组织
    清朝初期汉人在满洲的影响
    对草原及森林居民的影响
    19世纪的满洲
    铁路的影响
    日本在与东北及中国内地关系中的地位

    第六章中亚的绿洲与沙漠
    中亚的辽阔地带
    绿洲地理及农业
    从定居发展到游牧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汉族向中亚的渗透
    行商路线与贸易
    宗教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新疆的回教
    中亚的满族与回族
    新疆的政治及经济状况(1911—1928)
    中国边疆发展的高潮
    苏联近期的影响

    第七章西藏高原
    地理因素
    西藏人的社会起源
    西藏的农业与游牧业
    早期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
    西藏的政治统
    喇嘛教的政治作用
    藏人对中国西部及新疆的占领(8世纪)
    喇嘛教早期的支配地位
    蒙古势力控制时期(1206—1700)
    清朝统治下的达赖和班禅之地位
    近代中英权益在西藏的冲突

    第八章过渡地带
    边疆与边界的区别
    印度西北边疆的情况及政策
    亚洲内陆部落南侵的“贮存地”

    第二部分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时代
    第九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特征
    新石器文化的两个区域
    铜器文化的产生
    “发明”铜器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分化

    第十章农业的进化与游牧业的反复
    现代学者与中国历史传统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古代传说的地理证据
    传说中的社会及文化证据
    夏、商时期
    周代
    黄土高原及大平原居民的早期分化
    文化发展与灌溉起源的关系
    汉族第一次向东、西两方的横向扩展
    南方——中国第二中心的兴起
    中国文化向西方及西北方发展的障碍
    游牧经济的起源
    游牧与定居人口的关系

    第三部分列国时代
    第四部分帝国时代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美]王国斌 著;李伯重、连玲玲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 著;王福明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美]孔飞力 著;李明欢 译;黄鸣奋 校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内藤湖南:汉学与政治
[美]傅佛果 著;陶德民、何英莺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美]贾志扬 著;赵冬梅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
[美]萧邦奇 著;周武彪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儒教与道教
[德]马克斯·韦伯 著;洪天富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加]朱爱岚 著;胡玉坤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英]伊懋可 著;梅雪芹、毛利霞、王玉山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美]易劳逸 著;王建朗、王贤知、贾维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美]高彦颐 著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加拿大]卜正民 著;张华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美]迈克尔·韦恩·科尔 著;[美]斯蒂芬·J·坎贝尔;邵亦杨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汤姆素亚历险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吐温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老人与海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海明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美]凯文·莱曼 著;唐晓璐 译;斯坦威 出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