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生死学

道教生死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80211715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113人买过
  • 《道教:生死学》认为道教本质上是一种重视人体生死的宗教,重视生命的养生与送死,特别重视身体的修炼。道都庞大的教义体系是离不开与生死学的关系,要求真实面对生死的课题,是以人体作为媒介,发展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特殊宗教形式。道教对生命的关怀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经验的累积,有著丰富人体修道的神学体系,重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精神地位,是落实在身体的锻炼功法上,大谈养生与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经由修养可以达到精神不死的境界,认为人体能以长寿的养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长生境界,完成了人体与道的合一愿望。 郑志明,1957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曾任南华大学通识学院院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嘉义师院语教系主任。专研中国宗教哲学、民俗学、神话学,近年来偏重在道教生死学、佛教生死学、医学理论等课题。著有《台湾传统信仰的宗教注释》、《台湾传统信仰的鬼神崇拜》、《宗教组织的发展趋势》、《宗教神话与崇拜的起源》、《宗教与民俗医疗》、《宗教的医疗观与生命教育》、《宗教神话与巫术仪式》:《宗教与生命关怀》、《传统宗教的传播》等三十余种。 第一章绪论——道教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神”与“人”的一体性
    三、养生与医学
    四、阴阳和气的房中术
    五、导引与气功
    六、存思与内丹
    七、祝由与符咒
    八、结论

    第二章《老子》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老子》的身体观
    三、《老子》的病因说
    四、《老子》的诊疗法
    五、结论

    第三章《庄子·齐物论》三籁说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何谓三籁
    三、三籁与吾丧我
    四、二与一为三
    五、结论

    第四章道家思想在安宁疗护上的运用
    一、前言
    二、道家思想对临终者的灵性疗护
    三、道家思想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灵性照顾
    四、道家思想对当代安宁疗护的启示与作用
    五、结论

    第五章《太平经》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从“两为一合”到“三合相通”的天人思想
    三、“重人贵生”的生命关怀
    四、“自爱全形”的人体修炼
    五、“端身靖神”的救生死之术
    六、“守一明法”的心灵治疗
    七、结论

    第六章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仙人的自我医疗
    三、药物养身观
    四、术数延命观
    五、结论

    第七章《阴符经》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人与天地一体
    三、人与神一体
    四、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实践
    五、结论

    第八章《养性延命录》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人”与“道”的生命关怀
    三、服食养生
    四、服气养生
    五、按摩与导引养生
    六、房中养生
    七、结论

    第九章道教科仪音乐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传统乐舞歌文化与道教科仪
    三、道教科仪的神圣作用
    四、道教科仪音乐的神人交感
    五、结论

    第十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老子神人说
    三、道法与修持
    四、人身与成神
    五、人鬼神一体
    六、结论

    第十一章《灵剑子》“内丹”说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灵剑子》的服气说
    三、《灵剑子》的行气程序
    四、《灵剑子》的阴骘说
    五、结论

    第十二章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篆法派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以“我”为主体的道法观
    三、与养生结合的修持法门
    四、法术施行的人文关怀
    五、结论

    第十三章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受理学影响下的心性观念
    三、心性观点下的鬼神说
    四、对道教文化的继承与重构
    五、结论

    第十四章王道渊《性命混融论》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从性到性命混融
    三、从性命混融到性命双修
    四、从性命双修到三教相混
    五、结论
  • 内容简介:
    《道教:生死学》认为道教本质上是一种重视人体生死的宗教,重视生命的养生与送死,特别重视身体的修炼。道都庞大的教义体系是离不开与生死学的关系,要求真实面对生死的课题,是以人体作为媒介,发展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特殊宗教形式。道教对生命的关怀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经验的累积,有著丰富人体修道的神学体系,重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精神地位,是落实在身体的锻炼功法上,大谈养生与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经由修养可以达到精神不死的境界,认为人体能以长寿的养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长生境界,完成了人体与道的合一愿望。
  • 作者简介:
    郑志明,1957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曾任南华大学通识学院院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嘉义师院语教系主任。专研中国宗教哲学、民俗学、神话学,近年来偏重在道教生死学、佛教生死学、医学理论等课题。著有《台湾传统信仰的宗教注释》、《台湾传统信仰的鬼神崇拜》、《宗教组织的发展趋势》、《宗教神话与崇拜的起源》、《宗教与民俗医疗》、《宗教的医疗观与生命教育》、《宗教神话与巫术仪式》:《宗教与生命关怀》、《传统宗教的传播》等三十余种。
  • 目录:
    第一章绪论——道教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神”与“人”的一体性
    三、养生与医学
    四、阴阳和气的房中术
    五、导引与气功
    六、存思与内丹
    七、祝由与符咒
    八、结论

    第二章《老子》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老子》的身体观
    三、《老子》的病因说
    四、《老子》的诊疗法
    五、结论

    第三章《庄子·齐物论》三籁说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何谓三籁
    三、三籁与吾丧我
    四、二与一为三
    五、结论

    第四章道家思想在安宁疗护上的运用
    一、前言
    二、道家思想对临终者的灵性疗护
    三、道家思想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灵性照顾
    四、道家思想对当代安宁疗护的启示与作用
    五、结论

    第五章《太平经》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从“两为一合”到“三合相通”的天人思想
    三、“重人贵生”的生命关怀
    四、“自爱全形”的人体修炼
    五、“端身靖神”的救生死之术
    六、“守一明法”的心灵治疗
    七、结论

    第六章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仙人的自我医疗
    三、药物养身观
    四、术数延命观
    五、结论

    第七章《阴符经》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人与天地一体
    三、人与神一体
    四、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实践
    五、结论

    第八章《养性延命录》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人”与“道”的生命关怀
    三、服食养生
    四、服气养生
    五、按摩与导引养生
    六、房中养生
    七、结论

    第九章道教科仪音乐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传统乐舞歌文化与道教科仪
    三、道教科仪的神圣作用
    四、道教科仪音乐的神人交感
    五、结论

    第十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老子神人说
    三、道法与修持
    四、人身与成神
    五、人鬼神一体
    六、结论

    第十一章《灵剑子》“内丹”说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灵剑子》的服气说
    三、《灵剑子》的行气程序
    四、《灵剑子》的阴骘说
    五、结论

    第十二章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篆法派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以“我”为主体的道法观
    三、与养生结合的修持法门
    四、法术施行的人文关怀
    五、结论

    第十三章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受理学影响下的心性观念
    三、心性观点下的鬼神说
    四、对道教文化的继承与重构
    五、结论

    第十四章王道渊《性命混融论》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从性到性命混融
    三、从性命混融到性命双修
    四、从性命双修到三教相混
    五、结论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道教生死学
微分方程基础教程(下册)
郑志明、郭定辉、李翠萍、彭临平 著
道教生死学
微分方程基础教程(上册)
郑志明、李翠萍、彭临平、郭定辉 编
道教生死学
外贸英语函电
郑志明 编
道教生死学
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
郑志明、缪绍日、荆丽丽 著
道教生死学
中国殡葬礼仪学新论
郑志明 著;詹石窗 编
道教生死学
想象:中国神话与仪式
郑志明 著
道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郑志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