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7-08
版次: 1
ISBN: 9787010067582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59人买过
  • 《中国竹文化》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生产、书写、宗教、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所构成的事象,并云用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路论分析其中孕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和特征,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的聚焦扫描,历时、共时两坐标的纵横,展示出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书中既有风度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又有深入系统地路论分析与阐释。 何明,1959年6月出生,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现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民族研究》、《文学评论》、《文史哲》、《学术月刊》等发表论文140余篇。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序言文化、价值、观念与符号
    导论
    一、中国:竹的故乡
    二、竹的人化:从“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
    三、竹之所以成为文化:外延的普泛性与内涵的内在化
    四、中国竹文化的内容: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
    五、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的关系
    六、中国竹文化的性质:由文化质点聚合成的文化结丛
    七、理论与现实:中国竹文化研究的意义

    上编竹文化景观
    第一章既能果腹,又可怡蜻——源远流长的食笋之风
    一、食笋之风的历史巡礼
    二、竹笋的加工及烹饪技术
    三、名人食笋拾趣
    四、食笋之风的文化意蕴
    附:竹米——一种不可多得的食物

    第二章吃穿用之具,触目皆有竹——竹制日常生活器物
    一、竹制炊饮器具
    二、竹制服饰
    三、竹制消暑用具
    四、竹制家具
    五、竹制玩具
    六、竹杖:一种重要的扶身用具

    第三章各项产业,均有竹具——竹制生产工具
    一、竹制农具
    二、手工业中的竹制工具
    三、竹制渔具

    第四章家家竹楼临广陌,座座竹殿居山坡——竹建筑
    一、从巢居到竹楼
    二、自然的选择:竹成为建筑材料
    三、竹制民居:中华民族的一种世俗生活之所
    四、竹制宗教建筑:通往彼岸世界的驿站
    五、竹建筑的文化内涵
    六、竹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跨涧越壑,渡河登山——竹制交通设施和工具
    一、竹制交通设施’
    二、竹制水上交通工具
    三、竹轿:中国特有的人力交通工具

    第六章写作阅读,相伴以竹——竹制文房用具
    一、竹制书写工具:竹笔与竹管笔
    二、竹制书写材料:竹简与竹纸
    三、其他竹制文房用具

    第七章精编细刻,极尽其巧——竹制工艺品
    一、从实用到审美:竹制工艺品的形成
    二、称誉古今的竹编工艺品
    三、精雕细镂的竹雕刻工艺品
    四、用美结合:竹制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竹制乐器
    一、竹的“音乐简历”
    二、竹在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功用
    三、竹制乐器所显示出的文化特征

    下编竹文化符号
    第九章送子延寿,祖先代表——竹宗教符号
    一、竹的神圣化与中国实用宗教文化
    二、送子和延寿:竹作为交感巫术符号的功能
    三、祖先和保护神:竹的图腾意义

    第十章赋竹赞竹,寓情于竹——竹文学符号
    一、从文学中的符号到文学符号
    二、竹文学符号能指的审美价值
    三、竹文学符号所指的多层义项
    四、竹文学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类型
    五、竹文学符号审美风格形成的文化土壤

    第十一章清姿瘦节,秋色野兴——竹绘画符号
    一、竹绘画符号的源流与演进
    二、竹绘画符号能指的类型:再现与引线
    三、竹绘画符号所指的意义空间:公立象征与私立象征
    四、竹绘画符号的审美风格:简淡逸远
    五、竹绘画符号审美风格的文化内涵
    六、与竹绘画符号相辅的主要符号:“五清”

    第十二章凌云浩然之气,淡远自然之趣——竹人格符号
    一、天人合一观念、“比德”思维与竹的人格化
    二、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一:浩然之气
    三、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二:自然之趣
    四、竹人格符号的完整意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系统
    结语竹文化所显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附录
    附录一竹产业的文化内涵
    附录二“中国竹文化博物园”项目建议书
    附录三文化进化论纲——以中国竹文化为例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竹文化》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生产、书写、宗教、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所构成的事象,并云用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路论分析其中孕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和特征,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的聚焦扫描,历时、共时两坐标的纵横,展示出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书中既有风度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又有深入系统地路论分析与阐释。
  • 作者简介:
    何明,1959年6月出生,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现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民族研究》、《文学评论》、《文史哲》、《学术月刊》等发表论文140余篇。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目录:
    序言文化、价值、观念与符号
    导论
    一、中国:竹的故乡
    二、竹的人化:从“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
    三、竹之所以成为文化:外延的普泛性与内涵的内在化
    四、中国竹文化的内容: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
    五、竹文化景观与竹文化符号的关系
    六、中国竹文化的性质:由文化质点聚合成的文化结丛
    七、理论与现实:中国竹文化研究的意义

    上编竹文化景观
    第一章既能果腹,又可怡蜻——源远流长的食笋之风
    一、食笋之风的历史巡礼
    二、竹笋的加工及烹饪技术
    三、名人食笋拾趣
    四、食笋之风的文化意蕴
    附:竹米——一种不可多得的食物

    第二章吃穿用之具,触目皆有竹——竹制日常生活器物
    一、竹制炊饮器具
    二、竹制服饰
    三、竹制消暑用具
    四、竹制家具
    五、竹制玩具
    六、竹杖:一种重要的扶身用具

    第三章各项产业,均有竹具——竹制生产工具
    一、竹制农具
    二、手工业中的竹制工具
    三、竹制渔具

    第四章家家竹楼临广陌,座座竹殿居山坡——竹建筑
    一、从巢居到竹楼
    二、自然的选择:竹成为建筑材料
    三、竹制民居:中华民族的一种世俗生活之所
    四、竹制宗教建筑:通往彼岸世界的驿站
    五、竹建筑的文化内涵
    六、竹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跨涧越壑,渡河登山——竹制交通设施和工具
    一、竹制交通设施’
    二、竹制水上交通工具
    三、竹轿:中国特有的人力交通工具

    第六章写作阅读,相伴以竹——竹制文房用具
    一、竹制书写工具:竹笔与竹管笔
    二、竹制书写材料:竹简与竹纸
    三、其他竹制文房用具

    第七章精编细刻,极尽其巧——竹制工艺品
    一、从实用到审美:竹制工艺品的形成
    二、称誉古今的竹编工艺品
    三、精雕细镂的竹雕刻工艺品
    四、用美结合:竹制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竹制乐器
    一、竹的“音乐简历”
    二、竹在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功用
    三、竹制乐器所显示出的文化特征

    下编竹文化符号
    第九章送子延寿,祖先代表——竹宗教符号
    一、竹的神圣化与中国实用宗教文化
    二、送子和延寿:竹作为交感巫术符号的功能
    三、祖先和保护神:竹的图腾意义

    第十章赋竹赞竹,寓情于竹——竹文学符号
    一、从文学中的符号到文学符号
    二、竹文学符号能指的审美价值
    三、竹文学符号所指的多层义项
    四、竹文学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类型
    五、竹文学符号审美风格形成的文化土壤

    第十一章清姿瘦节,秋色野兴——竹绘画符号
    一、竹绘画符号的源流与演进
    二、竹绘画符号能指的类型:再现与引线
    三、竹绘画符号所指的意义空间:公立象征与私立象征
    四、竹绘画符号的审美风格:简淡逸远
    五、竹绘画符号审美风格的文化内涵
    六、与竹绘画符号相辅的主要符号:“五清”

    第十二章凌云浩然之气,淡远自然之趣——竹人格符号
    一、天人合一观念、“比德”思维与竹的人格化
    二、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一:浩然之气
    三、竹人格符号指述意义之二:自然之趣
    四、竹人格符号的完整意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系统
    结语竹文化所显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附录
    附录一竹产业的文化内涵
    附录二“中国竹文化博物园”项目建议书
    附录三文化进化论纲——以中国竹文化为例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竹文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29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广告设计与制作教程
何明、李兰、邓爽 著
中国竹文化
云南乡村影像研究
何明、章忠云、郭净、陈学礼 编
中国竹文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24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8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
何明、汤伟、赖俊、张婷婷 著
中国竹文化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5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3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0辑)
何明、李志农、朱凌飞 编
中国竹文化
中国西南民族学与人类学评论(第1辑)
何明、李志农 编
中国竹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
何明、吴明泽 著
中国竹文化
竹与云南民族文化
何明、廖国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