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1-03
版次: 1
ISBN: 9787303121717
定价: 82.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42页
字数: 64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9人买过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是继陶德麟、何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一书之后的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是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结项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结项等级为优秀,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此书列为纪念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和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图书,2008年10月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入选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出版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各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等重要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撰写论文90余篇,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已由以事实描述为主提升到了以理论分析为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作者深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经验描述上,而应该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作出理论的概括和提升,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及其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并阐明它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贡献;澄清来自各方的误解、曲解和诘难,使之能够在学理上更有说服力。 何萍,1953年10月生于武汉市,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著有《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1991)、《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合著,1994)、《生存与评价》(199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2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合著,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2009)、《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2010);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组副组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成员和首席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等职。其论著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12届中国图书奖、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等十余种奖励。 写在前面的话
    导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二中共早期领导人哲学思想研究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五四时期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观念的转变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
    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报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及启示

    三李达、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建党前后的李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重读李达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
    李达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阐释
    李达在《现代社会学》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冯契《智慧说三篇》对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索

    四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
    1920:毛泽东的思想足迹
    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
    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三个“标准”的提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转移的理论思考
    邓小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智慧
    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特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社会历史“合力论”的新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后记
  •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是继陶德麟、何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一书之后的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是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结项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结项等级为优秀,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此书列为纪念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和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图书,2008年10月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入选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出版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各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等重要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撰写论文90余篇,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已由以事实描述为主提升到了以理论分析为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作者深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经验描述上,而应该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作出理论的概括和提升,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及其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并阐明它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贡献;澄清来自各方的误解、曲解和诘难,使之能够在学理上更有说服力。
  • 作者简介:
    何萍,1953年10月生于武汉市,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著有《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1991)、《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合著,1994)、《生存与评价》(199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2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合著,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2009)、《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2010);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组副组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成员和首席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等职。其论著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12届中国图书奖、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等十余种奖励。
  •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导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二中共早期领导人哲学思想研究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五四时期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观念的转变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
    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报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及启示

    三李达、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建党前后的李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重读李达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
    李达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阐释
    李达在《现代社会学》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冯契《智慧说三篇》对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索

    四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
    1920:毛泽东的思想足迹
    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
    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三个“标准”的提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转移的理论思考
    邓小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智慧
    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特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社会历史“合力论”的新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读
李君如 梅兵 主编;龚咏梅 副主编;顾红亮 执行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融通: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杜运辉 著;艾四林 主编;孙熙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五卷)
张远航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系列丛书 方便读者学习研究
郧在廷,张欣 主编;崔存明 总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六卷)
张远航, 路军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三卷)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四卷)
张远航 路军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一卷)
张远航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二卷)
张远航 路军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第三卷)
张远航 路军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肖三 著;肖三、卫华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当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陶德麟 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实践与真理——认识论研究(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丛书)
陶德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陶德麟、何萍、李维武 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5:
陶德麟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学步履痕 : 陶德麟中学作文与读书笔记选
陶德麟 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陶德麟、石云霞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陶德麟自选集
陶德麟 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
陶德麟、何萍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陶德麟文集
陶德麟 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陶德麟、石云霞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
陶德麟、汪信砚 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
陶德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