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2006-02
版次: 1
ISBN: 9787802250277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4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11人买过
  •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通过对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本书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 前言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第一章  思想背景

      第二章  康有为在19世纪末的思想地位

      第三章  梁启超的早年生活和思想背景

      第四章  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1896—1898年

      第五章  流亡中的梁启超

      第六章  新民

      第七章  改良与革命:梁启超的政治观和传统观

      第八章  新民与国家主义

      第九章  新民与私德

      第十章  结语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原版前言

      一  序论

      二  性格、身世与环境

      三  心路历程之一——宗教心灵的涌现

      四  心路历程之二——影响和变化

      五  心路历程之三——由保守到激进

      六  谭嗣同的仁学

      七  结论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通过对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本书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 作者简介: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
  • 目录:
    前言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第一章  思想背景

      第二章  康有为在19世纪末的思想地位

      第三章  梁启超的早年生活和思想背景

      第四章  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1896—1898年

      第五章  流亡中的梁启超

      第六章  新民

      第七章  改良与革命:梁启超的政治观和传统观

      第八章  新民与国家主义

      第九章  新民与私德

      第十章  结语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原版前言

      一  序论

      二  性格、身世与环境

      三  心路历程之一——宗教心灵的涌现

      四  心路历程之二——影响和变化

      五  心路历程之三——由保守到激进

      六  谭嗣同的仁学

      七  结论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