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8
版次: 1
ISBN: 9787564942816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1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英语作家书写中国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书写。本研究选取二战后英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在东方主义和跨文化视野下批判英语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偏见形象,寻找西方偏见的文化、历史和东方主义渊源,赞扬汉学家李丁的中西文化观,希冀跨文化交流客观、平等、对话的理想之境。研究发现中西文化历时交流中不对等现象长期存在,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任重道远;“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是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跨文化交流追求的美好愿景。对中国题材英语作品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化误读的深层原因,以利于知己知彼,清楚地认识到“走出去”可能面临的阻力和困难,积极思考如何主动展示中国国际形象,为西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6-2007年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09-2014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院长,2014-201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丹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荣誉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丹麦研究。近年来,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习与探索》《汉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理论译著、教材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5项。 内容摘要
    导言
    研究背景和前景
    跨文化交流中期许的文化态度
    跨文化研究脉络

    第一章 “二战”后西方的中国表述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渊源
    第二节 战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研究概述
    第三节 西方中国形象承载的跨文化研究意义

    第二章 跨越中西方文化之槛的赛珍珠
    第一节 “异邦客”的中国情怀
    第二节 中国文化意蕴下的人伦与道德
    第三节 一道难以跨越的文化之槛

    第三章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书写
    第一节 西方偏见的由来
    第二节 系列傅满楚怪诞小说
    第三节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话语表述

    第四章 汤亭亭的文化身份建构
    第一节 汤亭亭的美国文化身份需求
    第二节 文化身份建构策略――自我东方化
    第三节 对华裔作家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 贾斯汀・希尔的中国情结和对东方主义的超越
    第一节 融入和隐人中国现实社会生活
    第二节 感悟和解读东方文化
    第三节 质疑和超越东方主义

    第六章 费正清对中国的实证式书写
    第一节 研究中国的实证方法
    第二节 书写中国的独立立场
    第三节 文化使者的尴尬境遇

    第七章 中国题材研究的跨文化启示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基础
    第二节 “拿来”与“送去”――跨文化交流之良策
    第三节 “美美与共”――跨文化交流之愿景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致谢
  • 内容简介:
      英语作家书写中国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书写。本研究选取二战后英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在东方主义和跨文化视野下批判英语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偏见形象,寻找西方偏见的文化、历史和东方主义渊源,赞扬汉学家李丁的中西文化观,希冀跨文化交流客观、平等、对话的理想之境。研究发现中西文化历时交流中不对等现象长期存在,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任重道远;“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是跨文化交流的策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跨文化交流追求的美好愿景。对中国题材英语作品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化误读的深层原因,以利于知己知彼,清楚地认识到“走出去”可能面临的阻力和困难,积极思考如何主动展示中国国际形象,为西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作者简介: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6-2007年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09-2014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院长,2014-201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丹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荣誉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丹麦研究。近年来,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习与探索》《汉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理论译著、教材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5项。
  •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言
    研究背景和前景
    跨文化交流中期许的文化态度
    跨文化研究脉络

    第一章 “二战”后西方的中国表述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渊源
    第二节 战后中国题材代表作品研究概述
    第三节 西方中国形象承载的跨文化研究意义

    第二章 跨越中西方文化之槛的赛珍珠
    第一节 “异邦客”的中国情怀
    第二节 中国文化意蕴下的人伦与道德
    第三节 一道难以跨越的文化之槛

    第三章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书写
    第一节 西方偏见的由来
    第二节 系列傅满楚怪诞小说
    第三节 萨克斯・罗默的东方主义话语表述

    第四章 汤亭亭的文化身份建构
    第一节 汤亭亭的美国文化身份需求
    第二节 文化身份建构策略――自我东方化
    第三节 对华裔作家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 贾斯汀・希尔的中国情结和对东方主义的超越
    第一节 融入和隐人中国现实社会生活
    第二节 感悟和解读东方文化
    第三节 质疑和超越东方主义

    第六章 费正清对中国的实证式书写
    第一节 研究中国的实证方法
    第二节 书写中国的独立立场
    第三节 文化使者的尴尬境遇

    第七章 中国题材研究的跨文化启示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基础
    第二节 “拿来”与“送去”――跨文化交流之良策
    第三节 “美美与共”――跨文化交流之愿景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美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社会政策
约翰.F.麦克唐纳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田正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在华日本侨俘遣返研究
徐志民;米卫娜;关亚新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风景
菲利普·德·皮埃尔庞(Philippe、de、P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美国联邦公共图书馆政策演变研究(1946—2006)
郭忠义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冲绳文学的创伤书写/武陵译学丛书
丁跃斌 著;蒋林、汤敬安、刘汝荣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英国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1945—1980)
杭聪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研究
汲立立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日本公害史论(生态文明书系)
[日]宫本宪一 著;林家彬 译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东亚秩序
牛军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日本政治思想与政治
邱静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
田庆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案例教程
张喜华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丹麦文化概论
张喜华 谷健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中丹对话:文化遗产研究
张喜华;[丹麦]因戈尔夫·蒂森;郑承军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新艺体类ESP综合英语教程(上册)
张喜华、阚艳华、董新颖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有效的基础英语教学
张喜华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北京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报告
张喜华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波兰概况(一带一路中东欧文化读本)(英文版)
张喜华 著;刘苏力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拉脱维亚概况
张喜华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
张喜华、郭平建、谢职安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丹麦廉政建设
张喜华、马驰 著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学生用书 第1册)
张喜华、闫雅萍、张冬云 编
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研究
张喜华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