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英] , , ,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214129826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7页
字数: 28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Lion and Dragon in Northern China
分类: 社会文化
110人买过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叙述了英国狮和中国龙在华北相遇的历史、英国狮在中国龙领地的作为,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和值得探讨的空间;生动地叙说威海卫的“历史、民间传说、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把威海卫的乡土社会、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当做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的缩影予以深入细致考察,并与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较充分地阐述了人类进化的共通性,多角度评说儒家文化祖先崇拜是“中国社会大厦的基石”。作者尊崇儒学,甚至不惜笔墨为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一些缺点辩护,多方论证基督教并不比儒学高明,极力反对用基督教文化改造中国民众信仰,可谓是近代来华西人中的“另类”。尽管书中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判、中国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见解多有商榷余地,但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失其有益的借鉴意义。   庄士敦,英国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香港、威海卫、长春等地相关机构任职,担任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精通中文,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崇尚儒学。取《论语》“士志于道”之意,别号志道。作为有丰富跨文化生活背景的英国人,与一般旅居中国的西方人不同,庄士敦反对用基督教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倾向现代西方文明,但主张尽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倡导社会变革,但反对激烈革命。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威海卫和成山头
    第三章历史与传奇
    第四章中国方志与地方名流
    第五章英国的统治
    第六章诉讼
    第七章乡村生活和土地所有制
    第八章乡村习俗、节日和民间传说
    第九章威海卫的妇女
    第十章寡妇和孩子
    第十一章家族茔地
    第十二章死人和鬼魂传说
    第十三章儒家思想(一)
    第十四章儒家思想(二)
    第十五章道教、地方神、树神崇拜
    第十六章龙、山岳崇拜、佛教
    第十七章东西方的宗教和迷信
    第十八章未来
  • 内容简介: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叙述了英国狮和中国龙在华北相遇的历史、英国狮在中国龙领地的作为,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和值得探讨的空间;生动地叙说威海卫的“历史、民间传说、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把威海卫的乡土社会、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当做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的缩影予以深入细致考察,并与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较充分地阐述了人类进化的共通性,多角度评说儒家文化祖先崇拜是“中国社会大厦的基石”。作者尊崇儒学,甚至不惜笔墨为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一些缺点辩护,多方论证基督教并不比儒学高明,极力反对用基督教文化改造中国民众信仰,可谓是近代来华西人中的“另类”。尽管书中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判、中国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见解多有商榷余地,但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失其有益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庄士敦,英国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香港、威海卫、长春等地相关机构任职,担任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精通中文,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崇尚儒学。取《论语》“士志于道”之意,别号志道。作为有丰富跨文化生活背景的英国人,与一般旅居中国的西方人不同,庄士敦反对用基督教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倾向现代西方文明,但主张尽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倡导社会变革,但反对激烈革命。
  •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威海卫和成山头
    第三章历史与传奇
    第四章中国方志与地方名流
    第五章英国的统治
    第六章诉讼
    第七章乡村生活和土地所有制
    第八章乡村习俗、节日和民间传说
    第九章威海卫的妇女
    第十章寡妇和孩子
    第十一章家族茔地
    第十二章死人和鬼魂传说
    第十三章儒家思想(一)
    第十四章儒家思想(二)
    第十五章道教、地方神、树神崇拜
    第十六章龙、山岳崇拜、佛教
    第十七章东西方的宗教和迷信
    第十八章未来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美]王国斌 著;李伯重、连玲玲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 著;王福明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美]孔飞力 著;李明欢 译;黄鸣奋 校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藤湖南:汉学与政治
[美]傅佛果 著;陶德民、何英莺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美]贾志扬 著;赵冬梅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
[美]萧邦奇 著;周武彪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加]朱爱岚 著;胡玉坤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教与道教
[德]马克斯·韦伯 著;洪天富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英]伊懋可 著;梅雪芹、毛利霞、王玉山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美]拉铁摩尔 著;唐晓峰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加拿大]卜正民 著;张华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美]高彦颐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经纬度丛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
达里安·利德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遗忘的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美国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著;李玮璐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疯狂的尿酸
[美]戴维·珀尔马特 著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
左丘萌 末春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新经典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一个人(《时代》杂志评其为“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之一)
[英]玛丽·雪莱 著;新华先锋 出品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不能赢的辩护【当当定制“检方证物线索卡*5】金匕首奖得主史蒂夫·卡瓦纳推理神作
[英]史蒂夫·卡瓦纳 著;酷威文化 出品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谢林与现代欧洲哲学
[英]安德鲁·鲍伊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科普勒斯顿阿哲学史11
[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后浪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底层逻辑(用底层逻辑武装大脑,实现思维能力的跃升)
[英]艾萨克·瓦茨 译者;卢东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哈利·波特 一段魔法史
[英]大英图书馆 编;向寻 冬翌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管教的常识:直面孩子成长的88个问题
[英]苏珊·伊莎克丝 译者;李江艳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卢梭与德国观念论:自由、依赖和必然
[英]大卫·詹姆斯(David James) 著;吴珊珊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点读版恐龙妙想国 动物妙想国系列全4册 3-6岁儿童趣味科普绘本爆笑动物认知启蒙图画书三角龙梁龙剑龙霸王龙恐龙科普故事幼儿园想象力绘本睡前故事书
[英]露丝·西蒙斯/著 (英)阿列克谢·彼特斯科夫/绘 邢培健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杜威与设计:实用主义的设计视角研究
[英]布莱恩·S.迪克森 著;王成思 译;汪星宇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钢琴技巧实践
[英]默里·麦克拉克伦(Murray McLachlan) 著;孙晓雪 译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野蔷薇村的故事(全8册):40周年官方特别纪念版
[英]吉尔·巴克莲 著;[中]马爱农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