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1-06
版次: 1
ISBN: 9787030691194
定价: 32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8页
分类: 自然科学
10人买过
  • 本书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共8章。介绍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来源,分析了七大重点行业及领域的排放现状并提出了强化管控方案,阐述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技术体系、差异化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建立了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与决策支持平台,提出“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目录 
    序 
    前言 
    摘要 
    1 项目立项与实施1 
    1.1 项目背景1 
    1.1.1 项目意义 1 
    1.1.2 项目组织 1 
    1.1.3 项目实施 2 
    1.2 目标与内容 3 
    1.2.1 攻关目标 3 
    1.2.2 研究内容及专题设置3 
    1.3 总体研究技术路线 4 
    1.3.1 工作原则 4 
    1.3.2 技术路线 5 
    1.4 机制创新7 
    1.4.1 建立“1+X”联合攻关机制 7 
    1.4.2 实施“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 8 
    1.4.3 实现多源数据共享 9 
    1.5 小结 9 
    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11 
    2.1 闭合研究体系 11 
    2.1.1 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 11 
    2.1.2 超级站观测实验15 
    2.1.3 颗粒物组分网 18 
    2.1.4 烟雾箱模拟实验19 
    2.1.5 空气质量模式模拟 19 
    2.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和演变24 
    2.2.1 空气质量年际变化趋势25 
    2.2.2 秋冬季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及特征 27 
    2.2.3 基于区域背景监测站的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32 
    2.2.4 秋冬季PM2.5污染仍是区域大气重污染的主要因素 37 
    2.3 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38 
    2.3.1 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39 
    2.3.2 特殊地理地形和气候背景下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 40 
    2.3.3 大气化学转化机制 46 
    2.3.4 区域城市间相互影响 63 
    2.3.5 污染排放、气象过程和化学过程的综合解析66 
    2.4 区域PM2.5来源特征解析68 
    2.4.1 多技术融合的PM2.5来源解析方法 68 
    2.4.2 主要污染源的源谱库 70 
    2.4.3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PM2.5综合源解析 75 
    2.4.4 区域和城市间相互影响82 
    2.5 重污染过程分析 83 
    2.5.1 分析方法83 
    2.5.2 典型重污染过程定量描述 84 
    2.5.3 典型重污染过程综合分析136 
    2.6 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6 
    3 排放现状与重点行业(领域)强化管控 149 
    3.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149 
    3.1.1 城市和区域动态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 149 
    3.1.2 “2+26”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变化趋势 150 
    3.1.3 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分布 153 
    3.1.4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 154 
    3.1.5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时间变化 154 
    3.1.6 区域C城市耦合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160 
    3.1.7 典型城市污染物排放分析162 
    3.1.8 排放清单动态化 164 
    3.2 冶金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及管控 165 
    3.2.1 行业发展状况 166 
    3.2.2 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现状 168 
    3.2.3 污染减排工艺路线和改造成本效益分析172 
    3.2.4 冶金行业大气污染管控方案 174 
    3.2.5 污染减排效果评估179 
    3.3 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管控 180 
    3.3.1 行业发展状况 180 
    3.3.2 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现状 184 
    3.3.3 污染排放深度控制技术 187 
    3.3.4 大气污染管控方案187 
    3.3.5 污染减排技术与效果评估189 
    3.4 “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技术及应用 190 
    3.4.1 “散乱污”企业界定 191 
    3.4.2 “散乱污”企业状况 191 
    3.4.3 “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关键技术 194 
    3.4.4 “散乱污”企业环境强化管控关键技术201 
    3.4.5 “散乱污”企业污染减排评估 202 
    3.5 柴油机排放及强化管控措施203 
    3.5.1 柴油机行业现状 204 
    3.5.2 柴油机排放治理存在的问题 209 
    3.5.3 柴油机排放治理和管控技术 210 
    3.5.4 柴油机排放治理和强化管控实施方案 216 
    3.5.5 柴油机减排措施及潜力预测 218 
    3.6 农业排放状况及治理方案 219 
    3.6.1 NH3排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0 
    3.6.2 农业NH3减排技术与治理方案225 
    3.6.3 土壤风蚀扬尘排放现状评估和治理 230 
    3.6.4 农业秸秆燃烧现状及管控对策.230 
    3.7 区域煤炭清洁利用途径与对策 232 
    3.7.1 区域煤炭消费及燃煤领域现状 233 
    3.7.2 区域燃煤污染控制现状 236 
    3.7.3 煤炭消费控制及清洁利用对策 240 
    3.7.4 燃煤领域污染减排效果评估 247 
    3.8 涉VOCs重点行业控制与监管技术249 
    3.8.1 涉VOCs重点行业发展状况 249 
    3.8.2 涉VOCs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与控制现状 253 
    3.8.3 重点行业VOCs减排工艺和控制技术 256 
    3.8.4 VOCs关键控制物种及其关键排放源 262 
    3.8.5 重点行业VOCs综合监管方案 262 
    3.9 NOx排放控制与监管技术 274 
    3.9.1 NOx相关大气环境问题 274 
    3.9.2 NOx排放与控制现状 276 
    3.9.3 NOx减排与监管技术体系278 
    3.10 小结 279 
    参考文献 281 
    4 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体系 284 
    4.1 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分类 284 
    4.1.1 区域重污染特征 285 
    4.1.2 区域重污染分类 287 
    4.2 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技术改进 290 
    4.2.1 预报时效延长和空间范围扩展 290 
    4.2.2 伴随滚动式后处理业务化方案 291 
    4.2.3 模型预报结果检验与优化291 
    4.3 预警标准分级修订及应急管控措施优化 293 
    4.3.1 预警分级标准修订293 
    4.3.2 重点行业差异化管控措施296 
    4.4 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综合评估 297 
    4.4.1 基于执法检查的效果评估298 
    4.4.2 基于空气质量模式的效果评估 298 
    4.4.3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效果评估 299 
    4.5 舆情分析与社会宣传方法 300 
    4.5.1 重污染天气舆情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系统300 
    4.5.2 重污染天气公众情绪及舆论传播规律 300 
    4.5.3 社会宣传与舆情引导效果评估 301 
    4.5.4 2020年春节期间重污染天气舆论应对情况 302 
    4.6 重污染天气动态决策支撑平台 304 
    4.6.1 平台总体设计 304 
    4.6.2 平台核心功能 305 
    4.6.3 平台成果应用 306 
    4.7 小结.307 
    参考文献 307 
    5 “2+26”城市跟踪研究与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 309 
    5.1 “一市一策”城市跟踪研究技术路线与工作机制309 
    5.1.1 跟踪研究技术路线309 
    5.1.2 跟踪研究工作机制310 
    5.1.3 “2+26”城市经济社会状况和环境空气质量 313 
    5.2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316 
    5.2.1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316 
    5.2.2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类 322 
    5.2.3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典型案例――唐山市 323 
    5.3 “2+26”城市PM2.5精细化来源解析328 
    5.3.1 “2+26”城市秋冬季PM2.5化学组分特征332 
    5.3.2 “2+26”城市秋冬季PM2.5精细化源解析333 
    5.4 “2+26”城市秋冬季重污染科学应对 346 
    5.4.1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驻点会商机制 346 
    5.4.2 城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典型案例――德州市347 
    5.4.3 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支撑357 
    5.5 差异化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 360 
    5.5.1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制定技术 360 
    5.5.2 “2+26”城市大气环境问题识别361 
    5.5.3 “2+26”城市“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 363 
    5.5.4 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太原市 382 
    5.6 “2+26”城市跟踪研究效果评估 386 
    5.6.1 综合评估 387 
    5.6.2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典型案例――济南市 390 
    5.6.3 秋冬季攻坚方案措施效果评估典型案例――北京市 391 
    5.7 小结.393 
    参考文献 394 
    6 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与决策支持平台.396 
    6.1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的非线性响应模型 396 
    6.1.1 基于多项式的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396 
    6.1.2 “2+26”城市多区域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398 
    6.1.3 分行业的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400 
    6.2 基于费效评估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优化技术 404 
    6.2.1 减排成本估算与边际成本优化模型 404 
    6.2.2 基于成本和环境目标的控制策略优化 405 
    6.2.3 “2+26”城市PM2.5达标策略的成本效益评估 409 
    6.3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 410 
    6.3.1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架构 410 
    6.3.2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功能 410 
    6.3.3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应用 422 
    6.4 小结 424 
    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 425 
    7.1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 425 
    7.1.1 PM2.5年均浓度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 425 
    7.1.2 采暖季大气环境容量 434 
    7.1.3 典型重污染过程大气环境容量 435 
    7.1.4 讨论441 
    7.2 2017~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 445 
    7.2.1 攻坚行动方案的主要措施445 
    7.2.2 各项措施减排对比分析 446 
    7.2.3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448 
    7.3 空气质量达标差距分析和改善目标设计 452 
    7.3.1 国内污染形势与达标面临的挑战452 
    7.3.2 空气质量达标差距分析 452 
    7.3.3 区域及城市PM2.5浓度分阶段目标455 
    7.4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路线图和对策 458 
    7.4.1 城市定位差异和区域协同发展情景的基本假设459 
    7.4.2 各部门污染物减排的措施和潜力分析 459 
    7.4.3 基于减排潜力分析的污染防治重点对策463 
    7.5 小结 467 
    参考文献 467 
    8 研究结论469 
    附录 已发表成果 480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共8章。介绍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与来源,分析了七大重点行业及领域的排放现状并提出了强化管控方案,阐述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技术体系、差异化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建立了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与决策支持平台,提出“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摘要 
    1 项目立项与实施1 
    1.1 项目背景1 
    1.1.1 项目意义 1 
    1.1.2 项目组织 1 
    1.1.3 项目实施 2 
    1.2 目标与内容 3 
    1.2.1 攻关目标 3 
    1.2.2 研究内容及专题设置3 
    1.3 总体研究技术路线 4 
    1.3.1 工作原则 4 
    1.3.2 技术路线 5 
    1.4 机制创新7 
    1.4.1 建立“1+X”联合攻关机制 7 
    1.4.2 实施“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 8 
    1.4.3 实现多源数据共享 9 
    1.5 小结 9 
    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11 
    2.1 闭合研究体系 11 
    2.1.1 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 11 
    2.1.2 超级站观测实验15 
    2.1.3 颗粒物组分网 18 
    2.1.4 烟雾箱模拟实验19 
    2.1.5 空气质量模式模拟 19 
    2.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和演变24 
    2.2.1 空气质量年际变化趋势25 
    2.2.2 秋冬季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及特征 27 
    2.2.3 基于区域背景监测站的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32 
    2.2.4 秋冬季PM2.5污染仍是区域大气重污染的主要因素 37 
    2.3 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38 
    2.3.1 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39 
    2.3.2 特殊地理地形和气候背景下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 40 
    2.3.3 大气化学转化机制 46 
    2.3.4 区域城市间相互影响 63 
    2.3.5 污染排放、气象过程和化学过程的综合解析66 
    2.4 区域PM2.5来源特征解析68 
    2.4.1 多技术融合的PM2.5来源解析方法 68 
    2.4.2 主要污染源的源谱库 70 
    2.4.3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PM2.5综合源解析 75 
    2.4.4 区域和城市间相互影响82 
    2.5 重污染过程分析 83 
    2.5.1 分析方法83 
    2.5.2 典型重污染过程定量描述 84 
    2.5.3 典型重污染过程综合分析136 
    2.6 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6 
    3 排放现状与重点行业(领域)强化管控 149 
    3.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149 
    3.1.1 城市和区域动态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 149 
    3.1.2 “2+26”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变化趋势 150 
    3.1.3 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分布 153 
    3.1.4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 154 
    3.1.5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时间变化 154 
    3.1.6 区域C城市耦合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160 
    3.1.7 典型城市污染物排放分析162 
    3.1.8 排放清单动态化 164 
    3.2 冶金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及管控 165 
    3.2.1 行业发展状况 166 
    3.2.2 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现状 168 
    3.2.3 污染减排工艺路线和改造成本效益分析172 
    3.2.4 冶金行业大气污染管控方案 174 
    3.2.5 污染减排效果评估179 
    3.3 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管控 180 
    3.3.1 行业发展状况 180 
    3.3.2 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现状 184 
    3.3.3 污染排放深度控制技术 187 
    3.3.4 大气污染管控方案187 
    3.3.5 污染减排技术与效果评估189 
    3.4 “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技术及应用 190 
    3.4.1 “散乱污”企业界定 191 
    3.4.2 “散乱污”企业状况 191 
    3.4.3 “散乱污”企业动态监管关键技术 194 
    3.4.4 “散乱污”企业环境强化管控关键技术201 
    3.4.5 “散乱污”企业污染减排评估 202 
    3.5 柴油机排放及强化管控措施203 
    3.5.1 柴油机行业现状 204 
    3.5.2 柴油机排放治理存在的问题 209 
    3.5.3 柴油机排放治理和管控技术 210 
    3.5.4 柴油机排放治理和强化管控实施方案 216 
    3.5.5 柴油机减排措施及潜力预测 218 
    3.6 农业排放状况及治理方案 219 
    3.6.1 NH3排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0 
    3.6.2 农业NH3减排技术与治理方案225 
    3.6.3 土壤风蚀扬尘排放现状评估和治理 230 
    3.6.4 农业秸秆燃烧现状及管控对策.230 
    3.7 区域煤炭清洁利用途径与对策 232 
    3.7.1 区域煤炭消费及燃煤领域现状 233 
    3.7.2 区域燃煤污染控制现状 236 
    3.7.3 煤炭消费控制及清洁利用对策 240 
    3.7.4 燃煤领域污染减排效果评估 247 
    3.8 涉VOCs重点行业控制与监管技术249 
    3.8.1 涉VOCs重点行业发展状况 249 
    3.8.2 涉VOCs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排放与控制现状 253 
    3.8.3 重点行业VOCs减排工艺和控制技术 256 
    3.8.4 VOCs关键控制物种及其关键排放源 262 
    3.8.5 重点行业VOCs综合监管方案 262 
    3.9 NOx排放控制与监管技术 274 
    3.9.1 NOx相关大气环境问题 274 
    3.9.2 NOx排放与控制现状 276 
    3.9.3 NOx减排与监管技术体系278 
    3.10 小结 279 
    参考文献 281 
    4 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体系 284 
    4.1 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分类 284 
    4.1.1 区域重污染特征 285 
    4.1.2 区域重污染分类 287 
    4.2 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技术改进 290 
    4.2.1 预报时效延长和空间范围扩展 290 
    4.2.2 伴随滚动式后处理业务化方案 291 
    4.2.3 模型预报结果检验与优化291 
    4.3 预警标准分级修订及应急管控措施优化 293 
    4.3.1 预警分级标准修订293 
    4.3.2 重点行业差异化管控措施296 
    4.4 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综合评估 297 
    4.4.1 基于执法检查的效果评估298 
    4.4.2 基于空气质量模式的效果评估 298 
    4.4.3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效果评估 299 
    4.5 舆情分析与社会宣传方法 300 
    4.5.1 重污染天气舆情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系统300 
    4.5.2 重污染天气公众情绪及舆论传播规律 300 
    4.5.3 社会宣传与舆情引导效果评估 301 
    4.5.4 2020年春节期间重污染天气舆论应对情况 302 
    4.6 重污染天气动态决策支撑平台 304 
    4.6.1 平台总体设计 304 
    4.6.2 平台核心功能 305 
    4.6.3 平台成果应用 306 
    4.7 小结.307 
    参考文献 307 
    5 “2+26”城市跟踪研究与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 309 
    5.1 “一市一策”城市跟踪研究技术路线与工作机制309 
    5.1.1 跟踪研究技术路线309 
    5.1.2 跟踪研究工作机制310 
    5.1.3 “2+26”城市经济社会状况和环境空气质量 313 
    5.2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316 
    5.2.1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316 
    5.2.2 “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类 322 
    5.2.3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典型案例――唐山市 323 
    5.3 “2+26”城市PM2.5精细化来源解析328 
    5.3.1 “2+26”城市秋冬季PM2.5化学组分特征332 
    5.3.2 “2+26”城市秋冬季PM2.5精细化源解析333 
    5.4 “2+26”城市秋冬季重污染科学应对 346 
    5.4.1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驻点会商机制 346 
    5.4.2 城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典型案例――德州市347 
    5.4.3 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支撑357 
    5.5 差异化的“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 360 
    5.5.1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制定技术 360 
    5.5.2 “2+26”城市大气环境问题识别361 
    5.5.3 “2+26”城市“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 363 
    5.5.4 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太原市 382 
    5.6 “2+26”城市跟踪研究效果评估 386 
    5.6.1 综合评估 387 
    5.6.2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典型案例――济南市 390 
    5.6.3 秋冬季攻坚方案措施效果评估典型案例――北京市 391 
    5.7 小结.393 
    参考文献 394 
    6 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与决策支持平台.396 
    6.1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的非线性响应模型 396 
    6.1.1 基于多项式的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396 
    6.1.2 “2+26”城市多区域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398 
    6.1.3 分行业的排放C浓度响应模型 400 
    6.2 基于费效评估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优化技术 404 
    6.2.1 减排成本估算与边际成本优化模型 404 
    6.2.2 基于成本和环境目标的控制策略优化 405 
    6.2.3 “2+26”城市PM2.5达标策略的成本效益评估 409 
    6.3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 410 
    6.3.1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架构 410 
    6.3.2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功能 410 
    6.3.3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应用 422 
    6.4 小结 424 
    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 425 
    7.1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测算 425 
    7.1.1 PM2.5年均浓度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 425 
    7.1.2 采暖季大气环境容量 434 
    7.1.3 典型重污染过程大气环境容量 435 
    7.1.4 讨论441 
    7.2 2017~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 445 
    7.2.1 攻坚行动方案的主要措施445 
    7.2.2 各项措施减排对比分析 446 
    7.2.3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448 
    7.3 空气质量达标差距分析和改善目标设计 452 
    7.3.1 国内污染形势与达标面临的挑战452 
    7.3.2 空气质量达标差距分析 452 
    7.3.3 区域及城市PM2.5浓度分阶段目标455 
    7.4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路线图和对策 458 
    7.4.1 城市定位差异和区域协同发展情景的基本假设459 
    7.4.2 各部门污染物减排的措施和潜力分析 459 
    7.4.3 基于减排潜力分析的污染防治重点对策463 
    7.5 小结 467 
    参考文献 467 
    8 研究结论469 
    附录 已发表成果 48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董文龙 陈义群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颗粒物遥感技术与方法
李正强;张莹;谢一凇;魏瑗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张玲)
张庆竹 主编;张玲;刘子祯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链理论与实践
卢静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徐志杰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科学前沿译丛:云动力学(第二版)
Jr. 著;Robert;A.;Houze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吴志军等
吴志军;裘彦挺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及空气质量补偿
张增凯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生物效应
丁昌江 著;宋智青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
罗彬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环境下偏振光传输特性研究
付强;段锦;李英超;张肃;战俊彤;姜会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机制与健康效应
陆克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李海生 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老鼠换梦(全彩美绘)/我的成长有故事
李海生 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软件测试技术及实践
李海生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鼎湖山野外实习常见植物图谱
李海生、徐亚幸、贺握权 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一字一动物(少儿彩图版)/趣解汉字
李海生 著;刘国胜 绘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趣解汉字 一字一植物
李海生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趣解汉字 一字一生活
李海生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趣解汉字 一字一自然
李海生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汉字有故事:品性与感觉篇
李海生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教育券政策研究
李海生 著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我要当工程师/发现与培养儿童职业启蒙绘本(第二辑)
李海生 著;子非鱼 绘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Delaunay三角剖分理论及可视化应用研究
李海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