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303109890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8页
字数: 428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希冀在促进北师大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学术界和全社会贡献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学术力作。这些作品或为专题著作,或为论文结集,但内在的探索精神始终如一。 第一章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
    一、嘉道年间理学思潮的涌动
    二、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契机
    三、程朱理学与“同治中兴”
    四、理学复兴现象的历史透视

    第二章晚清理学经世思想
    一、“义理经济”合一的思想结构
    二、“求变”、“务实”的基本思想内涵
    三、理学经世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晚清陆王心学的复苏与学术论辩
    一、王学在晚清时期的复苏
    二、程朱陆王之辨的开展
    三、程朱陆王调和论的弹奏

    第四章晚清汉学的兴衰变迁
    一、晚清汉学的局部性发展及其衰落
    二、晚清汉学的基本特征
    三、晚清汉学的历史影响与地位

    第五章从“汉宋鼎峙”到“汉宋合流”——晚清汉宋学的关系
    一、宗宋学者对汉学的猛烈批判
    二、“汉宋合流”的学术发展趋势
    三、晚清汉宋学关系透视

    第六章晚清诸子学的萌发与复兴
    一、晚清诸子学的悄然兴起
    二、甲午战争后诸子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七章16世纪60至90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新形势
    二、西学传播的社会影响
    三、西学在晚清传播的历史思考

    第八章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学术文化
    一、揭示了中国近代新文化主导精神
    二、新型知识群体的最初集结
    三、对近代新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
    四、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第九章辛亥革命时期的近代科学传播
    一、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二、辛亥革命时期输入的科技新知和传播主体的转换
    三、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思想的进步

    第十章20世纪初西史东渐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轫
    一、中国近代新史学的酝酿
    二、20世纪初年的西史东渐
    三、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形成及其基本主张

    第十一章西学对晚清学术的影响
    一、援西学入儒学的初尝试
    二、借鉴西学,破旧立新
    三、对西学研究方法的借鉴

    第十二章陈寿祺与嘉道年间闽省学风的演变
    一、兼汉宋、博古今的通儒
    二、“通经致用”的治学宗旨
    三、开学术新风的一代名师

    第十三章曾国藩的理学思想
    一、探求理学的思想历程
    二、基本理学观念
    三、“理学经世”论的代表者

    第十四章倭仁与晚清理学
    一、恪守程朱理学道德论的一代儒宗
    二、在新旧文化冲突的潮流中
    三、理学主敬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十五章黎庶昌的“亚经”说及改革科举议
    一、以“亚经”辅经说
    二、改革科举议

    第十六章梁启超研究宋明清理学的学术历程
    一、早岁对理学的研习
    二、破除蔽障,启蒙为先
    三、出入于学术研究和启蒙精神之间

    第十七章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
    一、沐浴中西文化风雨激荡的洗礼
    二、批判封建旧文化的健将
    三、阐明科学与民主的内涵,构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内容
    四、“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第十八章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
    一、用民权说抨击旧的国家理念
    二、用进化论阐明国家的起源
    三、关于国家内涵的阐述

    第十九章章太炎的社会思想
    一、章太炎社会观的形成
    二、“熔中西学为一炉”的社会思想

    第二十章章太炎的佛学思想
    一、章太炎习佛心路历程考察
    二、章太炎对佛学思想的阐发
    三、章太炎习佛原因透视

    第二十一章刘师培与晚清学术
    一、近代学术研究的多方面成就
    二、近代学术研究的思想特色
    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第二十二章王韬与近代西学的传播
    一、传播西学的宣传家
    二、引进西学的文化活动家
    三、引进传播西学的特点
    四、瑕不掩瑜的历史功绩
    代后记
  • 内容简介:
    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希冀在促进北师大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学术界和全社会贡献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学术力作。这些作品或为专题著作,或为论文结集,但内在的探索精神始终如一。
  • 目录:
    第一章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
    一、嘉道年间理学思潮的涌动
    二、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契机
    三、程朱理学与“同治中兴”
    四、理学复兴现象的历史透视

    第二章晚清理学经世思想
    一、“义理经济”合一的思想结构
    二、“求变”、“务实”的基本思想内涵
    三、理学经世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晚清陆王心学的复苏与学术论辩
    一、王学在晚清时期的复苏
    二、程朱陆王之辨的开展
    三、程朱陆王调和论的弹奏

    第四章晚清汉学的兴衰变迁
    一、晚清汉学的局部性发展及其衰落
    二、晚清汉学的基本特征
    三、晚清汉学的历史影响与地位

    第五章从“汉宋鼎峙”到“汉宋合流”——晚清汉宋学的关系
    一、宗宋学者对汉学的猛烈批判
    二、“汉宋合流”的学术发展趋势
    三、晚清汉宋学关系透视

    第六章晚清诸子学的萌发与复兴
    一、晚清诸子学的悄然兴起
    二、甲午战争后诸子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七章16世纪60至90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新形势
    二、西学传播的社会影响
    三、西学在晚清传播的历史思考

    第八章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学术文化
    一、揭示了中国近代新文化主导精神
    二、新型知识群体的最初集结
    三、对近代新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
    四、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第九章辛亥革命时期的近代科学传播
    一、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二、辛亥革命时期输入的科技新知和传播主体的转换
    三、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思想的进步

    第十章20世纪初西史东渐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轫
    一、中国近代新史学的酝酿
    二、20世纪初年的西史东渐
    三、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形成及其基本主张

    第十一章西学对晚清学术的影响
    一、援西学入儒学的初尝试
    二、借鉴西学,破旧立新
    三、对西学研究方法的借鉴

    第十二章陈寿祺与嘉道年间闽省学风的演变
    一、兼汉宋、博古今的通儒
    二、“通经致用”的治学宗旨
    三、开学术新风的一代名师

    第十三章曾国藩的理学思想
    一、探求理学的思想历程
    二、基本理学观念
    三、“理学经世”论的代表者

    第十四章倭仁与晚清理学
    一、恪守程朱理学道德论的一代儒宗
    二、在新旧文化冲突的潮流中
    三、理学主敬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十五章黎庶昌的“亚经”说及改革科举议
    一、以“亚经”辅经说
    二、改革科举议

    第十六章梁启超研究宋明清理学的学术历程
    一、早岁对理学的研习
    二、破除蔽障,启蒙为先
    三、出入于学术研究和启蒙精神之间

    第十七章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
    一、沐浴中西文化风雨激荡的洗礼
    二、批判封建旧文化的健将
    三、阐明科学与民主的内涵,构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内容
    四、“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第十八章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
    一、用民权说抨击旧的国家理念
    二、用进化论阐明国家的起源
    三、关于国家内涵的阐述

    第十九章章太炎的社会思想
    一、章太炎社会观的形成
    二、“熔中西学为一炉”的社会思想

    第二十章章太炎的佛学思想
    一、章太炎习佛心路历程考察
    二、章太炎对佛学思想的阐发
    三、章太炎习佛原因透视

    第二十一章刘师培与晚清学术
    一、近代学术研究的多方面成就
    二、近代学术研究的思想特色
    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第二十二章王韬与近代西学的传播
    一、传播西学的宣传家
    二、引进西学的文化活动家
    三、引进传播西学的特点
    四、瑕不掩瑜的历史功绩
    代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战神:左宗棠
关山苍,王海霞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民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管新福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时期外国人眼中的闽南社会状况(英汉对照)
乔治·休斯 著;罗锦生 译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海权战略研究
李强华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精)
张天星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以来浙南三县菇民身份意识的演变
史文韬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李书纬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中国游记:”中央王国“的游历与调研
(美)詹姆斯·哈里森·威尔逊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外销财政研究
陈勇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社会主义与儒学思想:传统的现代转化
谢天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修身治学笔记五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十辑))
(清)黄昌麟等著,丁思露整理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期刊词汇新质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周国祥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论集
史革新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史革新、区建英 编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晚清理学研究
史革新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
史革新 主编;郑师渠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清代理学史(上中下)
史革新 著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研究读本
史革新 主编;郑师渠
晚清学术文化新论
宏观中国史:乱世卷
史革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