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3
版次: 1
ISBN: 978751617495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1页
字数: 133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2人买过
  •   郭沫若是一位曾明确表示尊孔的并有着重要影响 的历史学家。不过,他的尊孔,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 起伏,即尊孔,批孔,再尊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起 伏的现象?这是我们今天仍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试图对郭沫若的先秦儒家文化 史观做出一番评述。
      郭沫若对孟子的评论较少,而且基本持批评的态 度。因此《郭沫若与孔孟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 者文库》附加了作者黄侯兴的《孟子论》,对孟子思 想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较系统的论述,以补不 足。
    黄侯兴,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曾就任郭沫若编著委员会和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成果卓著。自1980年以来,已先后出版《郭沫若的文学道路》《郭沫若历史剧研究》《郭沫若文艺思想论稿》《郭沫若》(《祖国丛书》之一)《郭沫若研究管窥》《鲁迅历史观探索》等六部学术专著,此外还发表了《论郭沫若的艺术个性》《论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等有影响的论文。这些论著总数达三百万字以上,而且在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上均属上乘之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与推重。 自序

    第一章 崇拜孔子与鼓吹叛逆

    一 “我们崇拜孔子”

    二 称赞反礼教的《西厢记》

    三 歌颂古代叛逆的女性

    四 怪哉,马克思进文庙

    第二章 研究古史与质疑孔孟

    一 “我是中国人”

    二 填补恩格斯著作的空白

    三 研究历史与质疑孔孟

    四 演义历史,讽刺孔孟

    第三章 《十批判书》与重申尊孔

    一 自我批判与古史分期

    二 孔墨批判与孔子支持乱党

    三 高度称赞孔子的思想体系

    四 对于子思、孟子的批判

    五 “十批不是好文章”

    附论 一孟子论

    附论 二孟子再论

    后记

  • 内容简介:
      郭沫若是一位曾明确表示尊孔的并有着重要影响 的历史学家。不过,他的尊孔,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 起伏,即尊孔,批孔,再尊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起 伏的现象?这是我们今天仍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试图对郭沫若的先秦儒家文化 史观做出一番评述。
      郭沫若对孟子的评论较少,而且基本持批评的态 度。因此《郭沫若与孔孟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 者文库》附加了作者黄侯兴的《孟子论》,对孟子思 想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较系统的论述,以补不 足。
  • 作者简介:
    黄侯兴,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曾就任郭沫若编著委员会和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成果卓著。自1980年以来,已先后出版《郭沫若的文学道路》《郭沫若历史剧研究》《郭沫若文艺思想论稿》《郭沫若》(《祖国丛书》之一)《郭沫若研究管窥》《鲁迅历史观探索》等六部学术专著,此外还发表了《论郭沫若的艺术个性》《论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等有影响的论文。这些论著总数达三百万字以上,而且在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上均属上乘之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与推重。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崇拜孔子与鼓吹叛逆

    一 “我们崇拜孔子”

    二 称赞反礼教的《西厢记》

    三 歌颂古代叛逆的女性

    四 怪哉,马克思进文庙

    第二章 研究古史与质疑孔孟

    一 “我是中国人”

    二 填补恩格斯著作的空白

    三 研究历史与质疑孔孟

    四 演义历史,讽刺孔孟

    第三章 《十批判书》与重申尊孔

    一 自我批判与古史分期

    二 孔墨批判与孔子支持乱党

    三 高度称赞孔子的思想体系

    四 对于子思、孟子的批判

    五 “十批不是好文章”

    附论 一孟子论

    附论 二孟子再论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思无邪:黄健中的影视世界
黄侯兴 编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鲁迅与郭沫若:呐喊与涅槃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孔子与论语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郭沫若正传
黄侯兴 著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黄侯兴 主编
郭沫若与孔孟之道
爱的解析
黄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