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306060617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13页
字数: 278千字
分类: 宗教
8人买过
  •     本书以“神话形态”与“文化范式”关联为旨归,将繁浩的中国神话(指汉族神话)与希腊神话简约为四大形态:“神象形态”、“秩序形态”、“归化形态”以及“字化形态”。通过对这“四态”的平行比较,描绘出一幅两族神话的各别图状,在此基础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两族神话形态差异的母因,向下“下溯”两族“神话形态”与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绎(根果)关系。     林玮生(1966年—),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文中心研究员、中文学院教授(中英文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在《社会科学》《国外文学》《厦门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提出“三论”原创观点(“文艺形态论”、“艺术重演论”与“比较文学个体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在美访学期间被授德克萨斯州“荣誉客宾”(Honor Gues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主要概念、相关学理、研究价值 主要概念
    第二节 百年研究综观:从神话学的诞生与东渐谈起
    第二章  人兽神与人形神:中国/希腊神话的“神象形态”
    第一节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
    第二节  神象递变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联
    一、“微我”与“兽形神”
    二、“混我”与“人兽神”
    三、“准我”与“人形神”
    第三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表征
    一、中国的人兽神
    二、希腊的人形神
    第四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成因
    第五节  “神象形态”蕴含的文化范式因子
    一、人兽神与主客合一、人形神与主客二分
    二、中希神象覆灭模式与哲性思维/神性思维
    第三章  “德行”与“命运”:中国/希腊神话的“秩序形态”
    第一节  神话世界的“秩序导力”
    第二节  “德行”:中国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德行”的两个呈现:行动群与帝王共相
    二、“德行”导力的成因
    第三节  “命运”:希腊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命运”导力的表征
    二、次导力:“力”、“欲/美”
    三、“野蛮”与“文明”共存:“命运”督力下的奇特张力
    四、“命运”导力形成的母因
    第四节 “秩序形态”孕含的文化范式萌芽
    一、“德行”与礼乐
    二、“命运”与悲剧
    三、“德行”与“命运”中的乐感与悲剧文化因子
    第四章  历史化与哲学化:中国/希腊神话的“归化形态”
    第一节  符号的继承演化规则与神话的归化现象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归化:历史化一、神话历史化二法
    二、神话历史化的历史背景
    三、神话过早历史化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希腊神话的归化:哲学化
    一、希腊神话的哲学化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的成因
    第四节  中希“归化形态”孕育的文化范式胚形
    一、中国神话历史化与“实用理性”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与“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两语与千言万语:中国/希腊神话“字化形态”
    第一节  汉字:原生的空间符号
    一、汉字的神圣性、天然性与“抗字母化”特性
    二、汉字的信息承载量
    第二节  汉字与口传的“通约”:一场艰难的匹配之役
    一、汉字与口传“通约”的张力
    二、中国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三节  希腊文字:派生的时间符号
    第四节  希腊文字与口传的同质性
    一、希腊文字与口传的“通约”:乐谱对曲子的记录
    二、希腊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五节  中希神话字化形态差异的母因
    一、商业与海洋
    二、农耕与大陆
    第六节  “字化形态”潜藏的文化范式走向
    一、“象形”与“拼音”:恋象思维、间象思维
    二、文字崇拜与语音中心
    三、“观/悟”与“对话”:抵达道、真理的各别途径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神话形态”与“文化范式”关联为旨归,将繁浩的中国神话(指汉族神话)与希腊神话简约为四大形态:“神象形态”、“秩序形态”、“归化形态”以及“字化形态”。通过对这“四态”的平行比较,描绘出一幅两族神话的各别图状,在此基础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两族神话形态差异的母因,向下“下溯”两族“神话形态”与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绎(根果)关系。
  • 作者简介:
        林玮生(1966年—),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文中心研究员、中文学院教授(中英文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在《社会科学》《国外文学》《厦门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提出“三论”原创观点(“文艺形态论”、“艺术重演论”与“比较文学个体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在美访学期间被授德克萨斯州“荣誉客宾”(Honor Guest)。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主要概念、相关学理、研究价值 主要概念
    第二节 百年研究综观:从神话学的诞生与东渐谈起
    第二章  人兽神与人形神:中国/希腊神话的“神象形态”
    第一节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
    第二节  神象递变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联
    一、“微我”与“兽形神”
    二、“混我”与“人兽神”
    三、“准我”与“人形神”
    第三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表征
    一、中国的人兽神
    二、希腊的人形神
    第四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成因
    第五节  “神象形态”蕴含的文化范式因子
    一、人兽神与主客合一、人形神与主客二分
    二、中希神象覆灭模式与哲性思维/神性思维
    第三章  “德行”与“命运”:中国/希腊神话的“秩序形态”
    第一节  神话世界的“秩序导力”
    第二节  “德行”:中国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德行”的两个呈现:行动群与帝王共相
    二、“德行”导力的成因
    第三节  “命运”:希腊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命运”导力的表征
    二、次导力:“力”、“欲/美”
    三、“野蛮”与“文明”共存:“命运”督力下的奇特张力
    四、“命运”导力形成的母因
    第四节 “秩序形态”孕含的文化范式萌芽
    一、“德行”与礼乐
    二、“命运”与悲剧
    三、“德行”与“命运”中的乐感与悲剧文化因子
    第四章  历史化与哲学化:中国/希腊神话的“归化形态”
    第一节  符号的继承演化规则与神话的归化现象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归化:历史化一、神话历史化二法
    二、神话历史化的历史背景
    三、神话过早历史化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希腊神话的归化:哲学化
    一、希腊神话的哲学化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的成因
    第四节  中希“归化形态”孕育的文化范式胚形
    一、中国神话历史化与“实用理性”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与“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两语与千言万语:中国/希腊神话“字化形态”
    第一节  汉字:原生的空间符号
    一、汉字的神圣性、天然性与“抗字母化”特性
    二、汉字的信息承载量
    第二节  汉字与口传的“通约”:一场艰难的匹配之役
    一、汉字与口传“通约”的张力
    二、中国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三节  希腊文字:派生的时间符号
    第四节  希腊文字与口传的同质性
    一、希腊文字与口传的“通约”:乐谱对曲子的记录
    二、希腊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五节  中希神话字化形态差异的母因
    一、商业与海洋
    二、农耕与大陆
    第六节  “字化形态”潜藏的文化范式走向
    一、“象形”与“拼音”:恋象思维、间象思维
    二、文字崇拜与语音中心
    三、“观/悟”与“对话”:抵达道、真理的各别途径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比较文学个体性向度研究
林玮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