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初中分册 大夏书系 李铁安 杨九诠 主编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初中分册 大夏书系 李铁安 杨九诠 主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3-10
版次: 1
ISBN: 9787576040678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6页
字数: 290.000千字
  • 本书立足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新 课标核心理念,针对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教学实践难题,结合一线鲜活案例,展开深度解读,充分阐明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价值与应用策略,为新课程标准勾勒出立体、丰满、生动的形象。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为一线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引领和鲜活的案例示范。 丛书主编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杨九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主编   

    林静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教育学博士,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教育与教师教育,着重开展科学素养测评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测评与提升、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与STEM 教育。近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端外专专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等课题。中文代表作有《CAT:科学概念的教与学》《从观念到行为: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等。

    金京生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初中部主任、初中科学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指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席教授,浙江省科学竞赛优秀指导师、浙江省天文优秀指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初中科学教育。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自然科学教学比武一等奖,课题“初中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工具的研发与实践” 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解读 / 1

    01.如何认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 2

    第二部分.“课程理念”解读 / 8

    02.如何理解“聚焦核心概念”的课程理念? / 9

    03.如何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 16

    04.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 22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解读 / 29

    05.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素养? / 30

    06.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 37

    07.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 45

    08.如何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素养? / 51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解读 / 56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57

    09.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 57

    10.怎样帮助学生认识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 64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71

    11.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特征? / 71

    1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 78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85

    13.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 85

    14.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 92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5.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6.如何用比值定义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概念? / 10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17.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 122

    18.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 / 122

    19.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 128

    20.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 13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2

    21.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免疫调节? / 142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 149

    2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无性繁殖的多样性? / 149

    2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 153

    宇宙中的地球 / 161

    24.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 161

    25.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 / 169

    26.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宇宙动态演化的思想? / 179

    地球系统 / 186

    27.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演化? / 186

    人类活动与环境 / 194

    28.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防灾减灾的意识? / 194

    技术、工程与社会 / 201

    29.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 201

    工程设计与物化 / 208

    30.如何将工程设计与物化融入科学探究实践课? / 208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解读 / 217

    教学建议 / 218

    31.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 218

    评价建议 / 222

    32.如何编制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工具? / 222

    33.如何将评价工具嵌入科学探究教学? / 229

    3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 235

    教材编写建议 / 243

    35.如何基于教材的适切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 / 24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249

    36.如何积累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 249

    参考文献 / 255

    后.记 / 257
  •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新 课标核心理念,针对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教学实践难题,结合一线鲜活案例,展开深度解读,充分阐明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价值与应用策略,为新课程标准勾勒出立体、丰满、生动的形象。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为一线科学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引领和鲜活的案例示范。
  •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杨九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主编   

    林静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教育学博士,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教育与教师教育,着重开展科学素养测评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测评与提升、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与STEM 教育。近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端外专专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等课题。中文代表作有《CAT:科学概念的教与学》《从观念到行为: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等。

    金京生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初中部主任、初中科学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指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席教授,浙江省科学竞赛优秀指导师、浙江省天文优秀指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初中科学教育。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自然科学教学比武一等奖,课题“初中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工具的研发与实践” 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
  •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解读 / 1

    01.如何认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 2

    第二部分.“课程理念”解读 / 8

    02.如何理解“聚焦核心概念”的课程理念? / 9

    03.如何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 16

    04.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 22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解读 / 29

    05.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素养? / 30

    06.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 37

    07.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 45

    08.如何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素养? / 51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解读 / 56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57

    09.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 57

    10.怎样帮助学生认识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 64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71

    11.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特征? / 71

    1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 78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85

    13.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 85

    14.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 92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5.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98

    16.如何用比值定义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概念? / 10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17.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114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 122

    18.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 / 122

    19.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 128

    20.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 13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2

    21.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免疫调节? / 142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 149

    2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无性繁殖的多样性? / 149

    2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 153

    宇宙中的地球 / 161

    24.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 161

    25.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 / 169

    26.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宇宙动态演化的思想? / 179

    地球系统 / 186

    27.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演化? / 186

    人类活动与环境 / 194

    28.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防灾减灾的意识? / 194

    技术、工程与社会 / 201

    29.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 201

    工程设计与物化 / 208

    30.如何将工程设计与物化融入科学探究实践课? / 208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解读 / 217

    教学建议 / 218

    31.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 218

    评价建议 / 222

    32.如何编制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工具? / 222

    33.如何将评价工具嵌入科学探究教学? / 229

    3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 235

    教材编写建议 / 243

    35.如何基于教材的适切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 / 24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249

    36.如何积累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 249

    参考文献 / 255

    后.记 / 257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