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分殊走向平衡的建筑历程

理一分殊走向平衡的建筑历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3
版次: 1
ISBN: 9787112283255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7页
字数: 301.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情理合一,理一分殊。万事万物的情理都是相通的,如月印万川;但形形色色又是有差别的,须随器取量。镌刻在日常建筑设计与调研中的思辨与解答,正是一次次不断寻觅建筑平衡之道的历程。建筑必然会体现着人的活动与特定基地环境的一种生态关联,有益的活动以及因时间延续而产生的新故事,将会营造出一种吸引人的情境感受、一种持久的活力、一种能够不断传承的环境氛围。本书围绕一系列具体的建筑项目设计与聚落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平衡建筑理论与实践模式加以辨析,对平衡建筑理论如何体现在设计、施工,乃至建筑生命的全周期进行讨论。本书适用于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也可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自序

    第一章 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

     1.1 传统聚落构成分析

     1.1.1 秩序化

     1.1.2 区域化

     1.1.3 符号化

     1.2 传统聚落特征归纳

     1.2.1 同质性

     1.2.2 原创性

     1.2.3 生长性

     1.3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第二章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

     2.1 空间意蕴营造

     2.1.1 空间的立意

     2.1.2 空间的载体

     2.1.3 空间的组织

     2.2 从虚拟走向现实

     2.2.1 矛盾与破解

     2.2.2 细节与光影

     2.2.3 沧桑与积淀

     2.3 人性化讲理

    第三章 蓬莱定不远正当一帆风

     3.1 一方水土,一方建筑

     3.1.1 环境解读

     3.1.2 聚落生发

     3.1.3 玉汝于成

     3.2 沉舟侧畔,生机绽放

     3.2.1 结构与安全

     3.2.2 节地与适宜

     3.2.3 近忧与远虑

     3.3 人性化求变

    第四章 沾衣杏花雨拂面杨柳风

     4.1 山水都市,庭院人家

     4.1.1 江南最忆是杭州

     4.1.2 曲水连堂直到家

     4.1.3 关乎人,其度宜亲

     4.2 江南意趣,诗化家园

     4.2.1 从造园到筑宅

     4.2.2 白云深处有人家

     4.2.3 游其间,亦诗亦画

     4.3 人性化共生

    第五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5.1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5.1.1 海纳江河

     5.1.2 依山就势

     5.1.3 聚散相宜

     5.2 延绵相承,穿越时空

     5.2.1 纪念与否定

     5.2.2 敞廊与借景

     5.2.3 渗透与兼容

     5.3 创造性讲理

    第六章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6.1 醒来的桃源

     6.1.1 地势与布局

     6.1.2 聚落与实施

     6.1.3 脉络与形态

     6.2 戈壁的生机

     6.2.1 裁剪与疏密

     6.2.2 界面与空间

     6.2.3 场景与色调

     6.3 创造性求变

    第七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1 水通南国三千里

     7.1.1 规划结构社会化

     7.1.2 道路系统开放化

     7.1.3 绿地水面兼容化

     7.2 空间赋形与交流促成

     7.2.1 浏阳之南,井冈之北

     7.2.2 校园空间的赋形和级配

     7.2.3 师生交流的多元与促成

     7.3 创造性共生

    第八章 触目皆菩提水月两相忘

     8.1 荷叶露珠

     8.1.1 开放的平台

     8.1.2 水中的戏台

     8.1.3 历史的砚台

     8.2 城市印章

     8.2.1 传承自文化长河的印章

     8.2.2 镌刻了历史纹饰的印章

     8.2.3 熔铸于时空烘炉的印章

     8.3 包容性讲理

    第九章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9.1 情理相生的过程分析

     9.1.1 情境匹配

     9.1.2 原创应答

     9.1.3 整合生长

     9.2 水无常形,法无定法

     9.2.1 逢高依山,遇低就水

     9.2.2 寻觅消失的场景

     9.2.3 编织与消隐

     9.3 包容性求变

    第十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0.1 校园文化与校园风骨

     10.1.1 文化:―个不断演变的概念

     10.1.2 校园文化与地缘文化

     10.1.3 浙江大学的求是文化

     10.2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10.2.1 校区初创

     10.2.2 主轴收、头

     10.2.3 学海扬帆

     10.2.4 砖墙重构

     10.2.5 虚怀若谷

     10.3 包容性共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 内容简介:
    情理合一,理一分殊。万事万物的情理都是相通的,如月印万川;但形形色色又是有差别的,须随器取量。镌刻在日常建筑设计与调研中的思辨与解答,正是一次次不断寻觅建筑平衡之道的历程。建筑必然会体现着人的活动与特定基地环境的一种生态关联,有益的活动以及因时间延续而产生的新故事,将会营造出一种吸引人的情境感受、一种持久的活力、一种能够不断传承的环境氛围。本书围绕一系列具体的建筑项目设计与聚落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平衡建筑理论与实践模式加以辨析,对平衡建筑理论如何体现在设计、施工,乃至建筑生命的全周期进行讨论。本书适用于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也可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

     1.1 传统聚落构成分析

     1.1.1 秩序化

     1.1.2 区域化

     1.1.3 符号化

     1.2 传统聚落特征归纳

     1.2.1 同质性

     1.2.2 原创性

     1.2.3 生长性

     1.3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第二章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

     2.1 空间意蕴营造

     2.1.1 空间的立意

     2.1.2 空间的载体

     2.1.3 空间的组织

     2.2 从虚拟走向现实

     2.2.1 矛盾与破解

     2.2.2 细节与光影

     2.2.3 沧桑与积淀

     2.3 人性化讲理

    第三章 蓬莱定不远正当一帆风

     3.1 一方水土,一方建筑

     3.1.1 环境解读

     3.1.2 聚落生发

     3.1.3 玉汝于成

     3.2 沉舟侧畔,生机绽放

     3.2.1 结构与安全

     3.2.2 节地与适宜

     3.2.3 近忧与远虑

     3.3 人性化求变

    第四章 沾衣杏花雨拂面杨柳风

     4.1 山水都市,庭院人家

     4.1.1 江南最忆是杭州

     4.1.2 曲水连堂直到家

     4.1.3 关乎人,其度宜亲

     4.2 江南意趣,诗化家园

     4.2.1 从造园到筑宅

     4.2.2 白云深处有人家

     4.2.3 游其间,亦诗亦画

     4.3 人性化共生

    第五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5.1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5.1.1 海纳江河

     5.1.2 依山就势

     5.1.3 聚散相宜

     5.2 延绵相承,穿越时空

     5.2.1 纪念与否定

     5.2.2 敞廊与借景

     5.2.3 渗透与兼容

     5.3 创造性讲理

    第六章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6.1 醒来的桃源

     6.1.1 地势与布局

     6.1.2 聚落与实施

     6.1.3 脉络与形态

     6.2 戈壁的生机

     6.2.1 裁剪与疏密

     6.2.2 界面与空间

     6.2.3 场景与色调

     6.3 创造性求变

    第七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1 水通南国三千里

     7.1.1 规划结构社会化

     7.1.2 道路系统开放化

     7.1.3 绿地水面兼容化

     7.2 空间赋形与交流促成

     7.2.1 浏阳之南,井冈之北

     7.2.2 校园空间的赋形和级配

     7.2.3 师生交流的多元与促成

     7.3 创造性共生

    第八章 触目皆菩提水月两相忘

     8.1 荷叶露珠

     8.1.1 开放的平台

     8.1.2 水中的戏台

     8.1.3 历史的砚台

     8.2 城市印章

     8.2.1 传承自文化长河的印章

     8.2.2 镌刻了历史纹饰的印章

     8.2.3 熔铸于时空烘炉的印章

     8.3 包容性讲理

    第九章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9.1 情理相生的过程分析

     9.1.1 情境匹配

     9.1.2 原创应答

     9.1.3 整合生长

     9.2 水无常形,法无定法

     9.2.1 逢高依山,遇低就水

     9.2.2 寻觅消失的场景

     9.2.3 编织与消隐

     9.3 包容性求变

    第十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0.1 校园文化与校园风骨

     10.1.1 文化:―个不断演变的概念

     10.1.2 校园文化与地缘文化

     10.1.3 浙江大学的求是文化

     10.2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10.2.1 校区初创

     10.2.2 主轴收、头

     10.2.3 学海扬帆

     10.2.4 砖墙重构

     10.2.5 虚怀若谷

     10.3 包容性共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理一分殊走向平衡的建筑历程
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
先 著;刘 口述
理一分殊走向平衡的建筑历程
理一分殊
刘述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