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自觉与文化认同:云南民俗文化调查研究(1937—1945)

学术自觉与文化认同:云南民俗文化调查研究(1937—1945)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520382175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6人买过
  • 本书以抗战时期云南地区开展的少数民族民俗调查活动为背景,通过梳理1937—1945年间社会学者、经济学者、民俗学者等进入云南,他们在感受云南特殊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云南的经济、社会、习俗以及口头传统等展开深入的调查。他们因有不同学术背景,因而在调查中所使用的理论和研究对象也各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下的少数民族民俗研究范式,从一个侧面揭示抗战时期中国民俗学研究走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途径和特点。本书从民俗学学术史的视角,客观地评价这一时期的民俗活动。 刘薇,女,汉族,1980年2月生于四川会东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201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学习,2014年获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论文主要有《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感的建构》、《〈伏羲考〉与“种族记忆”》、《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怒族民间传说中女性形象解读》、《西南联大刊物“边疆人文”中的民俗文化研究》等。主持厅级《云南怒江地区怒族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课题一项;省部级《抗战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西南联大对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贡献》课题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的调查与研究。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抗战时期云南地区开展的少数民族民俗调查活动为背景,通过梳理1937—1945年间社会学者、经济学者、民俗学者等进入云南,他们在感受云南特殊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云南的经济、社会、习俗以及口头传统等展开深入的调查。他们因有不同学术背景,因而在调查中所使用的理论和研究对象也各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下的少数民族民俗研究范式,从一个侧面揭示抗战时期中国民俗学研究走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途径和特点。本书从民俗学学术史的视角,客观地评价这一时期的民俗活动。
  • 作者简介:
    刘薇,女,汉族,1980年2月生于四川会东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201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学习,2014年获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论文主要有《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感的建构》、《〈伏羲考〉与“种族记忆”》、《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怒族民间传说中女性形象解读》、《西南联大刊物“边疆人文”中的民俗文化研究》等。主持厅级《云南怒江地区怒族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课题一项;省部级《抗战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西南联大对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贡献》课题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课题的调查与研究。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