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568072854
定价: 49.9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5页
字数: 300千字
2人买过
  • 本教材分为理论知识与实验指导两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共16章,以官能团为主线,阐明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章内容均按定义、结构、分类、命名、性质的顺序编写,使整套教材统一协调、规范有序。实验指导部分包括17个实验,既有各类经典有机化学实验,又有自主综合性实验的技能训练,各院校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为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各章中穿插了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学习目标、与当前有机化学发展新动向有关的知识链接,丰富了教材内容。为了方便使用,每章均附有复习思考题。本教材还设有教学课件(PPT)等内容供参考学习。该教材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方法、理化性质及应用。同时包括介绍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对映异构、生物有机化合物等。 2015年9月-至今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主要承担《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授课已超过2500课时,年均学时数超过660课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两次;主持承担校级重大科研项目一项;指导学生参加“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广东岭南职业学院第七届和第八届“金点子”创新创意大赛、“龙脑杯”创新创业大赛、“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塞”、2018年度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赛事,取得了良好成绩;指导2014级、2015级及2016级学生毕业设计38人次;工作期间,发表教科研论文6篇,申报发明专利3项,参与教材编撰3项,其中2项为参编,1项为副主编。 章绪论

    第二章烷烃与环烷烃节烷烃/14

    第二节环烷烃/19

    第三章不饱和烃节烯烃/24

    第二节二烯烃/30

    第三节炔烃/32

    第四章芳烃节单环芳烃/39

    第二节多环芳烃/47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节构象异构/54

    第二节顺反异构/56

    第三节对映异构/58

    第六章卤代烃

    第七章醇、酚、醚节醇/76

    第二节酚/82

    第三节醚/85

    第八章醛和酮节醛、酮的分类和命名/92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和性质/94

    第三节重要的醛和酮/101

    第九章羧酸及取代羧酸节羧酸/104

    第二节取代羧酸/109

    第十章羧酸衍生物节羧酸衍生物/116

    第二节碳酸衍生物/123

    第十一章胺和生物碱节胺/127

    第二节生物碱/134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8

    第二节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140

    第三节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143

    第四节稠杂环化合物/145

    第十三章糖类节单糖/149

    第二节双糖/156

    第三节多糖/158

    第十四章脂类节油脂/163

    第二节磷脂/166

    第三节甾体化合物/167

    第四节萜类化合物/170

    第十五章氨基酸和蛋白质节氨基酸/176

    第二节蛋白质/181

    第十六章药用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篇实 训 部 分

    实训一有机化学实训基础知识

    实训二熔点的测定

    实训三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训四折光率的测定

    实训五水蒸气蒸馏

    实训六萃取与洗涤

    实训七重结晶

    实训八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实训九醇、酚的性质

    实训十醛、酮的性质

    实训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性质

    实训十二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实训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备与纯化

    实训十四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训十五葡萄糖旋光度的测定

    实训十六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训十七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参考文献/241 
  •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理论知识与实验指导两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共16章,以官能团为主线,阐明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章内容均按定义、结构、分类、命名、性质的顺序编写,使整套教材统一协调、规范有序。实验指导部分包括17个实验,既有各类经典有机化学实验,又有自主综合性实验的技能训练,各院校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为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各章中穿插了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学习目标、与当前有机化学发展新动向有关的知识链接,丰富了教材内容。为了方便使用,每章均附有复习思考题。本教材还设有教学课件(PPT)等内容供参考学习。该教材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方法、理化性质及应用。同时包括介绍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对映异构、生物有机化合物等。
  • 作者简介:
    2015年9月-至今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主要承担《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授课已超过2500课时,年均学时数超过660课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两次;主持承担校级重大科研项目一项;指导学生参加“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广东岭南职业学院第七届和第八届“金点子”创新创意大赛、“龙脑杯”创新创业大赛、“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塞”、2018年度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赛事,取得了良好成绩;指导2014级、2015级及2016级学生毕业设计38人次;工作期间,发表教科研论文6篇,申报发明专利3项,参与教材编撰3项,其中2项为参编,1项为副主编。
  • 目录:
    章绪论

    第二章烷烃与环烷烃节烷烃/14

    第二节环烷烃/19

    第三章不饱和烃节烯烃/24

    第二节二烯烃/30

    第三节炔烃/32

    第四章芳烃节单环芳烃/39

    第二节多环芳烃/47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节构象异构/54

    第二节顺反异构/56

    第三节对映异构/58

    第六章卤代烃

    第七章醇、酚、醚节醇/76

    第二节酚/82

    第三节醚/85

    第八章醛和酮节醛、酮的分类和命名/92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和性质/94

    第三节重要的醛和酮/101

    第九章羧酸及取代羧酸节羧酸/104

    第二节取代羧酸/109

    第十章羧酸衍生物节羧酸衍生物/116

    第二节碳酸衍生物/123

    第十一章胺和生物碱节胺/127

    第二节生物碱/134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8

    第二节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140

    第三节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143

    第四节稠杂环化合物/145

    第十三章糖类节单糖/149

    第二节双糖/156

    第三节多糖/158

    第十四章脂类节油脂/163

    第二节磷脂/166

    第三节甾体化合物/167

    第四节萜类化合物/170

    第十五章氨基酸和蛋白质节氨基酸/176

    第二节蛋白质/181

    第十六章药用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篇实 训 部 分

    实训一有机化学实训基础知识

    实训二熔点的测定

    实训三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训四折光率的测定

    实训五水蒸气蒸馏

    实训六萃取与洗涤

    实训七重结晶

    实训八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实训九醇、酚的性质

    实训十醛、酮的性质

    实训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性质

    实训十二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实训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备与纯化

    实训十四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训十五葡萄糖旋光度的测定

    实训十六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训十七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参考文献/241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设计:方法、策略与实例
范华芳、汪秋安、高锦明 编著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付建龙)(第三版)
付建龙、李红、谢珍茗 主编
有机化学
有机缓蚀剂
邢锦娟 著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姜慧明)(双语版)
姜慧明、白日霞、吴小伟、刘世娟 主编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五版)
张生勇,何炜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主编 赵华文 王学东 副主编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确生 著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邵黎雄)
邵黎雄 主编 陈锡安、夏远志 副主编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
何炜,游文玮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2版)(五年制教材)
徐红 编
有机化学
有机质文物材料分析与科学研究
魏书亚,付迎春
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第五版)
王玉炉,王瑾晔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有机化学
“胰”路肝胆,健康协行
冯伟;蔡小丹
有机化学
经济法教程(第2版)
冯伟;杨晖
有机化学
几类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研究
冯伟;韦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