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3
版次: 1
ISBN: 9787503559945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分类: 政治
329人买过
  • 本书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等六个方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弘扬中华文化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历史思辨能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卜宪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地名遗产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出版有《秦汉官僚制度》、《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合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主持)、《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等书,并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及五卷本《中国通史》总撰稿。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第 一 章  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

    新中国70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维度

    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习近平的历史借鉴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琐谈

    第 二 章  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

    古代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般关系——以中国历史为中心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点思考

    秦王朝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 三 章  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

    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

    说盛世

    再看“秦亡汉兴”

    创业与守成—— 论西汉“文景之治”

    腐败与历代王朝的衰亡

    敬惜历史文化资源——有关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第 四 章  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历史上的吏治经验和启示

    中国历史上的三种吏治观

    中国古代官吏的廉政教育及其影响

    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

    以史为鉴,选贤任能

    第 五 章  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道路与历史价值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看待腐败问题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六廉”思想

    第 六 章  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中国古代“治理”探义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与措施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及评析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显著特点

    汉代监察体制的完善及其意义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等六个方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弘扬中华文化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历史思辨能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 作者简介:
    卜宪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地名遗产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出版有《秦汉官僚制度》、《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合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主持)、《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等书,并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及五卷本《中国通史》总撰稿。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录:
    第 一 章  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

    新中国70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维度

    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习近平的历史借鉴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琐谈

    第 二 章  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

    古代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般关系——以中国历史为中心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点思考

    秦王朝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 三 章  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

    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

    说盛世

    再看“秦亡汉兴”

    创业与守成—— 论西汉“文景之治”

    腐败与历代王朝的衰亡

    敬惜历史文化资源——有关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第 四 章  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历史上的吏治经验和启示

    中国历史上的三种吏治观

    中国古代官吏的廉政教育及其影响

    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

    以史为鉴,选贤任能

    第 五 章  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道路与历史价值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看待腐败问题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六廉”思想

    第 六 章  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中国古代“治理”探义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与措施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及评析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显著特点

    汉代监察体制的完善及其意义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