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3
版次: 1
ISBN: 9787552269659
定价: 28.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0页
字数: 350千字
35人买过
  •   本书融入历史学科思维,以“表格”“网络”等灵活形式,梳理知识要点,突出各要点间的纵横联系,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本书整体上分为主体内容和附录两大部分。在科学划分单元的前提下,有机融合多个板块。各板块既具有综合性,又可独立使用。  1. 107个网络体系,以图解方式直观地呈现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  2. 448个基本概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等基础知识,助您夯实基础。  3. 86个方法技巧、注意、警示帮助您记忆、辨析历史事件。  4. 59个图示及图表,助您理解、归纳相近知识。  5.对247条各类考试尤其是中考中常考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6.对61幅重点历史图片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单元 课名称 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拓展升华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单元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 2(二)北京人 2(三)山顶洞人 2(一)中国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3(二)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二 文明的曙光(一)半坡居民 4(二)河姆渡人 4(三)氏族 4(一)我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差异的原因 5(二)列表比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 5三 先民的传说(一)部落 6(二)炎黄联盟 6(三)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7(四)禅让制 7(五)大禹治水 7(六)夏朝建立 7(一)远古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7(二)全面认识尧、舜、禹的“禅让” 7单元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世袭制 8(二)平民 8(三)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8(四)商朝 8(五)西周 9(一)夏、商、西周更替对照表 9(二)说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的原因 9(三)分封的含义 9二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 10(二)甲骨文 10(一)正确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器、青铜制造业 10(二)文字的演变 10三 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战国的分期 11(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1(三)周王室衰微 12(四)齐桓公称霸 12(一)劳动工具的革新 12(二)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12四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一)三家分晋 13(二)战国七雄 13(三)桂陵之战 13(四)马陵之战 13(五)长平之战 13(六)商鞅变法 13(七)都江堰 14(一)比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同 14(二)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影响 14(三)从背景、内容等方面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4五百家争鸣局面(一)百家争鸣 16(二)老子 16(三)孔子 16(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6(二)法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赏识的原因 16单元3 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统一中国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灭六国 18(二)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8(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8(四)秦朝疆域 18(五)陈胜吴广起义 18(六)秦朝的灭亡 18(七)楚汉之争 19(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9(二)正确评价秦始皇 19(三)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 19(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19二 西汉的建立和鼎盛(一)西汉的建立与灭亡 20(二)休养生息政策 20(三)“文景之治” 20(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一)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1(二)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21(三)对汉武帝的评述 21三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西域 22(二)张骞通西域 22(三)丝绸之路 22(四)西域都护的设置 2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历史作用 23四 东汉的兴亡(一)新朝 24(二)东汉的建立 24(三)光武中兴 24(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4(五)黄巾起义 24(一)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的异同点及中国封建社会盛世景象出现的规律 25(二)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25五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 26(二)医圣张仲景 26(三)华佗 26(四)司马迁著《史记》 26(五)道教 26(六)佛教 26佛教和道教的异同点 26单元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 27(二)三国鼎立 28(三)赤壁之战 28(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28(二)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28(三)正确评价曹操 28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 29(二)八王之乱 29(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9(四)十六国 29(一)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9(二)西晋速亡的原因 29(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方向和结果 30三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 30(二)北魏建立与统一 31(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31(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31(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31(二)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31(三)比较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31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 32(二)南朝的政治 32(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2(一)六朝古都——南京 33(二)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33五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4(二)科学家祖冲之 34(三)圆周率 34(四)书法 34(五)绘画 34(六)雕塑——石窟艺术 34(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34(二)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 35单元5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兴亡 36(二)隋初的繁荣 36(三)隋朝大运河 36(一)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 36(二)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与历史作用 36(三)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36(四)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36二 走向全盛的唐朝及唐朝衰亡(一)唐朝的兴亡 37(二)“贞观之治” 37(三)武则天 38(四)开元盛世 38(五)安史之乱 38(一)唐朝前期繁盛局面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带来的历史启示 38(二)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39三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科举制的沿革 40(一)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的影响 40(二)正确评价科举制 40四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41(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41(三)“唐人” 41(四)遣唐使 41(五)鉴真东渡 42(六)玄奘西游 42(七)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 42(一)唐朝的民族关系概况 42(二)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43五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44(二)唐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44(三)隋唐艺术成就 45(一)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45(二)隋唐文化的特点 45单元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 46(二)五代十国 46(三)北宋的建立 46(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46(五)辽与北宋的和战 47(六)西夏和宋的和战 47(七)女真族的兴起和金的建立 47(八)辽和北宋的灭亡 47(九)岳飞抗金和南宋与金对峙 47(一)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简表 47(二)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48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社会风貌(一)经济重心南移 48(二)瓷都景德镇 48(三)市舶司 49(四)交子 49(五)瓦子与勾栏 49(六)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49(七)宋代社会风貌 49(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50(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50(三)宋朝对外贸易转向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50(四)唐朝、宋朝的商业情况比较 50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 51(二)文天祥抗元 51(三)《马可·波罗行纪》 51(四)行省制度 52(五)宣政院 52(六)元朝的社会经济 52(七)元朝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52(八)民族融合的发展 52(一)认识元朝统一中国和文天祥抗元 52(二)元朝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52(三)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53(四)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53(五)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及民族融合的特点 53(六)比较隋元两朝运河的异同点 53单元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四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活字印刷术 54(二)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 54(三)火药的应用与传播 54(四)《梦溪笔谈》 55(五)《授时历》 55(六)《资治通鉴》 55(七)苏轼 55(八)李清照 55(九)辛弃疾 55(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55(二)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56(三)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56单元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明清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 57(二)明朝加强君权 57(三)“八股取士” 57(四)靖难之役 58(五)明成祖迁都 58(六)清朝的建立 58(七)清朝君权的强化 58(一)列表识记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58(二)文字狱和八股取士的异同点 58二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 60(二)倭寇 60(三)戚继光抗倭 60(四)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及澳门回归 60(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60(六)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60(七)雅克萨之战 60(八)《尼布楚条约》 60(九)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61(一)明清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和趋势 61(二)文天祥抗元与戚继光抗倭的不同 61(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61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清朝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63(二)清朝对西北地区加强管辖 63(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63(四)清朝的疆域 63(一)历史上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63(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63(三)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64四 明清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 65(二)手工业的发展 65(三)商业的发展 65(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65(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 65(二)从明朝前期对外友好交往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认识我国今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65五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北京城 66(二)明长城 66(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67(四)京剧 67(五)扬州八怪 67(六)明清书画成就 67(七)明朝的科学成就 67(一)秦长城与明长城的不同 68(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世界的原因 68第二编 中国近代史单元8 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70(二)鸦片战争 70(一)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71(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71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72(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73(三)金田起义 73(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73(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73(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74(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74三 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75(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75(一)左宗棠胜利收复新疆的原因 75(二)评价左宗棠 75四 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 76(二)《马关条约》 76(一)《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原因 77(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77(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 77(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 77单元8 侵略与反抗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 78(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78......
  • 内容简介:
      本书融入历史学科思维,以“表格”“网络”等灵活形式,梳理知识要点,突出各要点间的纵横联系,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本书整体上分为主体内容和附录两大部分。在科学划分单元的前提下,有机融合多个板块。各板块既具有综合性,又可独立使用。  1. 107个网络体系,以图解方式直观地呈现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  2. 448个基本概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等基础知识,助您夯实基础。  3. 86个方法技巧、注意、警示帮助您记忆、辨析历史事件。  4. 59个图示及图表,助您理解、归纳相近知识。  5.对247条各类考试尤其是中考中常考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6.对61幅重点历史图片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目录:
    单元 课名称 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拓展升华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单元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 2(二)北京人 2(三)山顶洞人 2(一)中国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3(二)人与动物的区别 3二 文明的曙光(一)半坡居民 4(二)河姆渡人 4(三)氏族 4(一)我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差异的原因 5(二)列表比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 5三 先民的传说(一)部落 6(二)炎黄联盟 6(三)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7(四)禅让制 7(五)大禹治水 7(六)夏朝建立 7(一)远古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7(二)全面认识尧、舜、禹的“禅让” 7单元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世袭制 8(二)平民 8(三)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8(四)商朝 8(五)西周 9(一)夏、商、西周更替对照表 9(二)说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的原因 9(三)分封的含义 9二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 10(二)甲骨文 10(一)正确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器、青铜制造业 10(二)文字的演变 10三 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战国的分期 11(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1(三)周王室衰微 12(四)齐桓公称霸 12(一)劳动工具的革新 12(二)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12四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一)三家分晋 13(二)战国七雄 13(三)桂陵之战 13(四)马陵之战 13(五)长平之战 13(六)商鞅变法 13(七)都江堰 14(一)比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同 14(二)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影响 14(三)从背景、内容等方面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4五百家争鸣局面(一)百家争鸣 16(二)老子 16(三)孔子 16(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6(二)法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赏识的原因 16单元3 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统一中国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灭六国 18(二)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8(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8(四)秦朝疆域 18(五)陈胜吴广起义 18(六)秦朝的灭亡 18(七)楚汉之争 19(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9(二)正确评价秦始皇 19(三)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 19(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19二 西汉的建立和鼎盛(一)西汉的建立与灭亡 20(二)休养生息政策 20(三)“文景之治” 20(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一)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1(二)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21(三)对汉武帝的评述 21三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西域 22(二)张骞通西域 22(三)丝绸之路 22(四)西域都护的设置 2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历史作用 23四 东汉的兴亡(一)新朝 24(二)东汉的建立 24(三)光武中兴 24(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4(五)黄巾起义 24(一)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的异同点及中国封建社会盛世景象出现的规律 25(二)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25五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 26(二)医圣张仲景 26(三)华佗 26(四)司马迁著《史记》 26(五)道教 26(六)佛教 26佛教和道教的异同点 26单元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 27(二)三国鼎立 28(三)赤壁之战 28(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28(二)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28(三)正确评价曹操 28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 29(二)八王之乱 29(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9(四)十六国 29(一)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9(二)西晋速亡的原因 29(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方向和结果 30三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 30(二)北魏建立与统一 31(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31(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31(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31(二)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31(三)比较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31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 32(二)南朝的政治 32(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2(一)六朝古都——南京 33(二)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33五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4(二)科学家祖冲之 34(三)圆周率 34(四)书法 34(五)绘画 34(六)雕塑——石窟艺术 34(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34(二)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 35单元5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兴亡 36(二)隋初的繁荣 36(三)隋朝大运河 36(一)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 36(二)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与历史作用 36(三)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36(四)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36二 走向全盛的唐朝及唐朝衰亡(一)唐朝的兴亡 37(二)“贞观之治” 37(三)武则天 38(四)开元盛世 38(五)安史之乱 38(一)唐朝前期繁盛局面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带来的历史启示 38(二)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39三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科举制的沿革 40(一)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的影响 40(二)正确评价科举制 40四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41(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41(三)“唐人” 41(四)遣唐使 41(五)鉴真东渡 42(六)玄奘西游 42(七)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 42(一)唐朝的民族关系概况 42(二)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43五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44(二)唐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44(三)隋唐艺术成就 45(一)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45(二)隋唐文化的特点 45单元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 46(二)五代十国 46(三)北宋的建立 46(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46(五)辽与北宋的和战 47(六)西夏和宋的和战 47(七)女真族的兴起和金的建立 47(八)辽和北宋的灭亡 47(九)岳飞抗金和南宋与金对峙 47(一)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简表 47(二)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48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社会风貌(一)经济重心南移 48(二)瓷都景德镇 48(三)市舶司 49(四)交子 49(五)瓦子与勾栏 49(六)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49(七)宋代社会风貌 49(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50(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50(三)宋朝对外贸易转向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50(四)唐朝、宋朝的商业情况比较 50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 51(二)文天祥抗元 51(三)《马可·波罗行纪》 51(四)行省制度 52(五)宣政院 52(六)元朝的社会经济 52(七)元朝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52(八)民族融合的发展 52(一)认识元朝统一中国和文天祥抗元 52(二)元朝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52(三)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53(四)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53(五)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及民族融合的特点 53(六)比较隋元两朝运河的异同点 53单元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四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活字印刷术 54(二)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 54(三)火药的应用与传播 54(四)《梦溪笔谈》 55(五)《授时历》 55(六)《资治通鉴》 55(七)苏轼 55(八)李清照 55(九)辛弃疾 55(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55(二)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56(三)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56单元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明清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 57(二)明朝加强君权 57(三)“八股取士” 57(四)靖难之役 58(五)明成祖迁都 58(六)清朝的建立 58(七)清朝君权的强化 58(一)列表识记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58(二)文字狱和八股取士的异同点 58二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 60(二)倭寇 60(三)戚继光抗倭 60(四)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及澳门回归 60(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60(六)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60(七)雅克萨之战 60(八)《尼布楚条约》 60(九)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61(一)明清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和趋势 61(二)文天祥抗元与戚继光抗倭的不同 61(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61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清朝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63(二)清朝对西北地区加强管辖 63(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63(四)清朝的疆域 63(一)历史上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63(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63(三)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64四 明清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 65(二)手工业的发展 65(三)商业的发展 65(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65(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 65(二)从明朝前期对外友好交往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认识我国今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65五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北京城 66(二)明长城 66(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67(四)京剧 67(五)扬州八怪 67(六)明清书画成就 67(七)明朝的科学成就 67(一)秦长城与明长城的不同 68(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世界的原因 68第二编 中国近代史单元8 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70(二)鸦片战争 70(一)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71(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71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72(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73(三)金田起义 73(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73(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73(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74(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74三 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75(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75(一)左宗棠胜利收复新疆的原因 75(二)评价左宗棠 75四 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 76(二)《马关条约》 76(一)《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原因 77(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77(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 77(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 77单元8 侵略与反抗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 78(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7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护理学习指导
王冬梅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会计学(第3版)
许延明、李雄飞、王颖驰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会计学专项实训与习题集(第四版)
李占国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教育舞蹈赏析教程
陈蒨蒨 侯博宇 主编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会计项目化实训手册
作者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会计
张春霞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化学(第4版)
胡琴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教育教师实践性技能生成路径研究(教育叙事)
郑宽明,荣丹,袁书卷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化学进阶
作者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护理学(第3版)
作者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护理技术与专科实践
宋任游主编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历史 2016版
基础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程(高等医学教育实验实训系列教程)
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