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

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十一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9
版次: 1
ISBN: 9787522803265
定价: 1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72页
字数: 272.000千字
分类: 文学
3人买过
  • 《唐代文学研究》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本刊主要刊发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唐代文学创作与作家研究(除总体综合研究外,包括对诗、词、赋、散文、骈文、小说、俗文学等各体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学文献与史料研究、唐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唐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唐代文学的接受史与传播史研究、域外唐代文学及文献研究等。 李 浩 博士生导师,教.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师从安旗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师从霍松林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王水照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至2001年被聘在韩国庆尚大学任外国人教授一年。2001年10月被聘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2004年被聘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同年被遴选为教.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特稿

    睹物增怀——唐代别诗的展义与骋情 廖美玉/003

    作家与作品研究

    李杜重逢饭颗山——关于李白“三入长安”的再讨论 薛天纬/037

    柳宗元自桂赴柳路线献疑及新说 钟乃元/049

    论李贺诗风与其疏离心态 钟婷婷/062

    试论杜牧诗的“艳”表现 [日]下定雅弘/076

    杜牧撰《注孙子》的“仁义” [日]高桥未来/091

    李商隐骈文对徐陵、庾信骈文的追摹与延展 况晓慢/114

    学术评论

    齐文榜《唐别集考》序 陈尚君/133

    唐代文学研究接榫数字人文的若干可能 孙羽津/139

    专题研究

    初盛唐帝王师式诗人与唐诗风骨 郭丽/149

    元明诗声理论的朝鲜回响

    ——以朝鲜时代中期宗唐思潮为中心 张景昆/169

    唐传奇中的弃妇复仇

    ——以《窦凝妾》与《霍小玉传》为个案 [新加坡]戴倩倩 曲景毅/190

    学术新秀

    《襄阳耆旧记》与皮陆唱和 徐贺安/207

    中唐梁肃形象变迁考 韩中慧/223

    论李白诗歌对咏物传统的继承与创变 隋雪纯/243

    编后记/258

    约稿启事/261
  • 内容简介:
    《唐代文学研究》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本刊主要刊发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唐代文学创作与作家研究(除总体综合研究外,包括对诗、词、赋、散文、骈文、小说、俗文学等各体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学文献与史料研究、唐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唐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唐代文学的接受史与传播史研究、域外唐代文学及文献研究等。
  • 作者简介:
    李 浩 博士生导师,教.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师从安旗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师从霍松林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王水照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至2001年被聘在韩国庆尚大学任外国人教授一年。2001年10月被聘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2004年被聘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同年被遴选为教.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 目录:
    特稿

    睹物增怀——唐代别诗的展义与骋情 廖美玉/003

    作家与作品研究

    李杜重逢饭颗山——关于李白“三入长安”的再讨论 薛天纬/037

    柳宗元自桂赴柳路线献疑及新说 钟乃元/049

    论李贺诗风与其疏离心态 钟婷婷/062

    试论杜牧诗的“艳”表现 [日]下定雅弘/076

    杜牧撰《注孙子》的“仁义” [日]高桥未来/091

    李商隐骈文对徐陵、庾信骈文的追摹与延展 况晓慢/114

    学术评论

    齐文榜《唐别集考》序 陈尚君/133

    唐代文学研究接榫数字人文的若干可能 孙羽津/139

    专题研究

    初盛唐帝王师式诗人与唐诗风骨 郭丽/149

    元明诗声理论的朝鲜回响

    ——以朝鲜时代中期宗唐思潮为中心 张景昆/169

    唐传奇中的弃妇复仇

    ——以《窦凝妾》与《霍小玉传》为个案 [新加坡]戴倩倩 曲景毅/190

    学术新秀

    《襄阳耆旧记》与皮陆唱和 徐贺安/207

    中唐梁肃形象变迁考 韩中慧/223

    论李白诗歌对咏物传统的继承与创变 隋雪纯/243

    编后记/258

    约稿启事/26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