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6
版次: 1
ISBN: 9787547820834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0页
字数: 330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9人买过
  •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主要是系统地、综合地阐述太阳系的行星等成员的起源,其中包括作者有关小行星起源、彗星起源、冥王星起源、行星系和卫星系波得定则等多项研究成果及评述。 第1章 绪论§1.1 太阳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1.1.1 太阳1.1.2 三类行星体1 1.3 行星的卫星和环系§1.2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和主要问题1.2.1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1.2.2 太阳系起源研究的主要问题§1.3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简史§1.4 太阳系演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2.1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2.1 1 观测事例2.1.2 理论研究§2.2 原恒星2.2.1 原恒星的形成演化时标2.2.2 原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2.3 金牛T型星§2.4 原行星盘2.4.1 原行星盘的演化过程和现象2.4.2 原行星盘的气体和尘埃2.4.3 原行星盘的结构

    第3章 太阳系原始星云§3 1 太阳系原始星云的由来3.1.1 陨石分析得到的线索3.1.2 原始星云的性质§3.2 原太阳及其星云盘3.2.1 原太阳3.2.2 星云盘§3.3 角动量转移机制3。3.1 湍流黏滞机制 3.3.2 超声湍动对流机制3.3.3 磁耦合机制3.3.4 沙兹曼机制3.3.5 磁流波机制和双极扩散3.3.6 太阳系角动量问题的简要评论§3.4 星云盘的环和螺旋结构与引力不稳定性§3.5 从固态颗粒到星子§3.6 坡印亭一罗伯逊效应

    第4章 行星的形成§4.1 行星形成的基本物理过程4.1.1 希尔球4.1.2 碰撞率4.1.3 速度的演变4.1.4 质量和速度的演变:总结与推广§4.2 行星的增长4.2.1 约束条件4.2.2 演变方程的两群近似解4.2.3 行星增长的三大阶段4.2.4 原行星的轨道迁移§4.3 类地行星的形成4.3.1 原行星的吸积增长4.3.2 从原行星到类地行星4.3.3 地球和金星的形成4.3.4 水星和火星的形成§4.4 巨行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4.1 木星和土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4.2 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5 星云盘不稳定模型

    第5章 行星之性质和特征的成因§5.1 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5.1.1 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5.1.2 尼斯模型5.1.3 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成因§5.2 行星自转的起源与演化5.2.1 行星自转的现状与演化问题5.2.2 行星自转起源理论5.2.3 行星自转及其起源研究展望§5.3 行星磁场的起源5.3.1 行星的磁场5.3.2 行星磁场的起源§5.4 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5.4.1 行星大气的主要现状5.4.2 类木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5.4.3 类地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

    第6章 矮行星和小天体的起源§6.1 小行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6.1.1 三类假说6.1.2 我们的小行星起源研究§6.2 小行星起源的计算机模拟§6.3 彗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6.4 近年的彗星起源模拟研究6.4.1 柯伊伯带和弥散盘的形成6.4.2 奥尔特云的形成6.4.3 类地行星形成的晚期严重陨击(LHB)起因与研究展望 6.4.4 彗星样品与彗星起源§6.5 冥王星及其卫星的起源

    第7章 行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1 月球的起源7.1.1 模型的约束7.1.2 地球吸积晚期的巨撞击7.1.3 巨撞击模拟7.1.4 撞击模拟示例7.1.5 盘演化与月球吸积7.1.6 月球轨道倾角问题7.1.7 最新的巨撞击模拟7.1.8 结论§7.2 火星卫星的起源§7.3 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3.1 木星的卫星和环系7.3.2 土星的环系和卫星§7.4 巨行星的卫星系起源研究简要回顾7.4.1 我们对巨行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7 4.2 普伦蒂斯对巨行星的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7.5 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模拟7.5.1 规则卫星的起源7.5.2 不规则卫星的起源7.5.3 木星和土星之环系的起源§7.6 天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6.1 天王星的卫星和环系7.6.2 天王星卫星的起源7.6.3 天王星环系的起源§7.7 海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7.1 海王星的卫星和环系7.7.2 海卫一的起源7.7.3 其他不规则卫星的起源7.7.4 规则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第8章 恒星之行星的起源§8.1 环绕恒星的行星§8.2 行星形成的基本理论模型§8.3 行星轨道偏心率的起源理论8.3.1 行星一行星弥散8.3.2 行星一盘相互作用8.3.3 Kozai回旋8.3.4 平均运动共振8.3.5 恒星的相遇8.3.6 类恒星的~体弛豫8.3.7 恒星喷流导致的激发8.3.8 结语§8.4 行星轨道偏心率分布的起源8.4.1 数值模拟的积分技术要求8.4.2 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8.4.3 行星的平均数8.4.4 行星轨道偏心率的分布8.4.5 活动系综的行星轨道倾角8.4.6 动力学活动的量度8.4.7 总结与讨论
  • 内容简介: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主要是系统地、综合地阐述太阳系的行星等成员的起源,其中包括作者有关小行星起源、彗星起源、冥王星起源、行星系和卫星系波得定则等多项研究成果及评述。
  •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太阳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1.1.1 太阳1.1.2 三类行星体1 1.3 行星的卫星和环系§1.2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和主要问题1.2.1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1.2.2 太阳系起源研究的主要问题§1.3 太阳系起源的研究简史§1.4 太阳系演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2.1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2.1 1 观测事例2.1.2 理论研究§2.2 原恒星2.2.1 原恒星的形成演化时标2.2.2 原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2.3 金牛T型星§2.4 原行星盘2.4.1 原行星盘的演化过程和现象2.4.2 原行星盘的气体和尘埃2.4.3 原行星盘的结构

    第3章 太阳系原始星云§3 1 太阳系原始星云的由来3.1.1 陨石分析得到的线索3.1.2 原始星云的性质§3.2 原太阳及其星云盘3.2.1 原太阳3.2.2 星云盘§3.3 角动量转移机制3。3.1 湍流黏滞机制 3.3.2 超声湍动对流机制3.3.3 磁耦合机制3.3.4 沙兹曼机制3.3.5 磁流波机制和双极扩散3.3.6 太阳系角动量问题的简要评论§3.4 星云盘的环和螺旋结构与引力不稳定性§3.5 从固态颗粒到星子§3.6 坡印亭一罗伯逊效应

    第4章 行星的形成§4.1 行星形成的基本物理过程4.1.1 希尔球4.1.2 碰撞率4.1.3 速度的演变4.1.4 质量和速度的演变:总结与推广§4.2 行星的增长4.2.1 约束条件4.2.2 演变方程的两群近似解4.2.3 行星增长的三大阶段4.2.4 原行星的轨道迁移§4.3 类地行星的形成4.3.1 原行星的吸积增长4.3.2 从原行星到类地行星4.3.3 地球和金星的形成4.3.4 水星和火星的形成§4.4 巨行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4.1 木星和土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4.2 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4.5 星云盘不稳定模型

    第5章 行星之性质和特征的成因§5.1 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5.1.1 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5.1.2 尼斯模型5.1.3 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成因§5.2 行星自转的起源与演化5.2.1 行星自转的现状与演化问题5.2.2 行星自转起源理论5.2.3 行星自转及其起源研究展望§5.3 行星磁场的起源5.3.1 行星的磁场5.3.2 行星磁场的起源§5.4 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5.4.1 行星大气的主要现状5.4.2 类木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5.4.3 类地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

    第6章 矮行星和小天体的起源§6.1 小行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6.1.1 三类假说6.1.2 我们的小行星起源研究§6.2 小行星起源的计算机模拟§6.3 彗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6.4 近年的彗星起源模拟研究6.4.1 柯伊伯带和弥散盘的形成6.4.2 奥尔特云的形成6.4.3 类地行星形成的晚期严重陨击(LHB)起因与研究展望 6.4.4 彗星样品与彗星起源§6.5 冥王星及其卫星的起源

    第7章 行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1 月球的起源7.1.1 模型的约束7.1.2 地球吸积晚期的巨撞击7.1.3 巨撞击模拟7.1.4 撞击模拟示例7.1.5 盘演化与月球吸积7.1.6 月球轨道倾角问题7.1.7 最新的巨撞击模拟7.1.8 结论§7.2 火星卫星的起源§7.3 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3.1 木星的卫星和环系7.3.2 土星的环系和卫星§7.4 巨行星的卫星系起源研究简要回顾7.4.1 我们对巨行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7 4.2 普伦蒂斯对巨行星的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7.5 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模拟7.5.1 规则卫星的起源7.5.2 不规则卫星的起源7.5.3 木星和土星之环系的起源§7.6 天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6.1 天王星的卫星和环系7.6.2 天王星卫星的起源7.6.3 天王星环系的起源§7.7 海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7.7.1 海王星的卫星和环系7.7.2 海卫一的起源7.7.3 其他不规则卫星的起源7.7.4 规则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第8章 恒星之行星的起源§8.1 环绕恒星的行星§8.2 行星形成的基本理论模型§8.3 行星轨道偏心率的起源理论8.3.1 行星一行星弥散8.3.2 行星一盘相互作用8.3.3 Kozai回旋8.3.4 平均运动共振8.3.5 恒星的相遇8.3.6 类恒星的~体弛豫8.3.7 恒星喷流导致的激发8.3.8 结语§8.4 行星轨道偏心率分布的起源8.4.1 数值模拟的积分技术要求8.4.2 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8.4.3 行星的平均数8.4.4 行星轨道偏心率的分布8.4.5 活动系综的行星轨道倾角8.4.6 动力学活动的量度8.4.7 总结与讨论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天文学教程(上)
胡中为、孙扬 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奇妙的宇宙二——恒星和太阳系(走进科学大门丛书)
胡中为 编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奇妙的宇宙三——星系和宇宙演化(走进科学大门丛书)
胡中为 编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奇妙的宇宙一——天文学的兴盛(走进科学大门丛书)
胡中为 编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太阳系考古遗存:小行星
胡中为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星空的流浪者:彗星
胡中为 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婵娟之谜——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胡中为 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行星科学
胡中为、徐伟彪 著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美妙天象:日全食
胡中为 编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天文学教程.上册
胡中为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普通天文学
胡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