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040401905
定价: 3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1页
字数: 3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27人买过
  •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通过讲述材料发展史,剖析材料科学领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创新案例,解读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的成功历程,激发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的专业兴趣,分享科学研究的快乐,感悟科学的真谛。全书一共5章,内容包括材料发展与人类进步、金相学史话、荀式扭摆与晶界内耗、准晶体的发现,以及材料疲劳研究中的经典事例和代表人物。   师昌绪,1918年12月17日生。河北省徐水县人,材料科学家,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2—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曾获*奖10项,以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 郭可信,男,1923.8.23—2006.12.13,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和晶体学家。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第二年公费留学去瑞典,1947—1956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ogskolan,KTH)及Uppsala大学任助教、研究员。1956—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室主任、副所长,1981—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院长,1985—1993年任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主任,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曾在北欧游学九年,研究合金钢中的碳化物及合金相。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准晶的合金学和晶体学研究。主要贡献有:在四面体密堆晶体(Frank-Kasper相)的电子衍射图中观察到五次对称的强电子衍射斑点,并给予正确的诠释;独立在Ti—Ni合金中发现具有五次旋转对称的三维准晶;首先发现八次旋转对称二维准晶;首先发现稳定的十次旋转对称的二维准晶;首先发现一维准晶;首先发现具有立方对称的三维准晶,阐明准晶的必要条件是准周期性,而不是所谓非晶体学旋转对称(如五次、八次、十次、十二次旋转对称),将当时中国的准晶实验观察和理论诠释的研究引领至世界前沿。主要论著有《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晶体学中的对称群》、《准晶研究》等,并主持编辑了准晶学、高温超导体及电子显微学等国际会议论文集12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颁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入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0年被选为日本金属学会荣誉会员,1991年被选为印度材料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孔庆平,安徽安庆人,1930年12月出生。195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葛庭燧先生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内耗实验室(在清华大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合作)工作。1952年冬到1982年,在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其间1979—1981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亚琛大学进行内耗合作研究。1982年以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固体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孔庆平研究员长期从事材料内耗和力学性质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1世纪以来,与合作者用双晶试样(其中只含单一晶界)研究晶界内耗,取得了一些新进展。2011年7月应邀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16届国际内耗和力学谱会议上做了晶界内耗的主题邀请报告。 马秀良,男,1964年3月生,满族。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1989--1994年间师从郭可信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及大连理工大学从事Al基合金中十次对称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先后在德国Dortmund大学、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名古屋)、东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德国Jvlich研究中心的Ruska电镜中心等地从事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曾发现可形成高温稳定十次对称准晶的唯一的二元合金体系及成分;制备出毫米量级十次对称准晶单晶体并测得其有别于传统晶体的独特的物理性能数据;在A1-Co和A1-Cu-(Cr)合金中发现并确定出20种大单胞的新物相,并将之归纳为单斜和正交两大点阵群族,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合金系已有的平衡相图,提出准晶相是上述两大晶体群族中共有的极限成员(单胞无穷大)这一重要观点。近来,发现导致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形核的微小“肿瘤”,提出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有效治愈纳米“肿瘤”的新方法,并有望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发现复杂合金相中位错滑移导致局域结构与成分的变化,提出工程合金形变过程中第二相分解的新机制,同时也为位错理论增添了新的知识。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德国洪堡基金(1995年)、美国ISI“经典引文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主任。 叶恒强,男,1940年7月生,广东省番禺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在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地从事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四、五届成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2000—2004年)。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固体原子像的研究者之一,对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在对高温合金材料的故障分析中,发现了冲击韧性随硅含量出现马鞍形变化的规律,为冶金产品的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80年代初,对层状晶体的长周期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了两种新的相畴,用高分辨点阵像确定了碳化硅中六种多型体的结构。80年代中,与合作者同国外同时独立地发现晶体块体中传统晶体学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进而与合作者发现并研究了二十面体对称、八次对称等准晶相,为我国在准晶实验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前列做出了贡献。在高温合金长时间时效析出的拓扑密堆相中发现了四种新相及大量的平移畴、旋转畴结构,总结出这类相结构的晶体学构造规律。此成果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用高分辨像直观揭示合金非公度结构的原子模型,在固体表面与界面中观察到新的重构与界面及相应产物。以上部分成果获院部级二等奖五项。已发表250余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等六部著作。曾四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年三等奖,1987年一等奖,1989年四等奖,1997年四等奖)。1994年获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钱临照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第一章材料发展与人类进步
    1.1以钢铁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2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3材料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
    1.4能源材料处于十字路口,是一个开阔的领域
    1.5材料与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
    1.6材料科学的形式与未来的材料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二章金相学史话
    2.1金相学的兴起
    2.1.1启蒙阶段
    2.1.2创建阶段
    2.1.3发展阶段
    2.1.4展望
    2.2β-Fe的论战
    2.3Fe-C平衡图
    2.3.1tlepHOB与钢的临界点
    2.3.2Sauveur的Fe-C临界图
    2.3.3Roberts-Austen的Fe-C平衡图
    2.3.4Bakhuis-Roozeboom修订的Fe-C平衡图
    2.3.5Fe-C平衡图的进一步完善
    2.4合金钢的早期发展史
    2.4.1法拉第是发展合金钢的先驱
    2.4.2从R.Mushet的特殊钢到高速钢
    2.4.3Hadfield是现代合金钢的奠基人
    2.4.420世纪初的合金结构钢
    2.4.5不锈耐热钢
    2.5X射线金相学
    2.5.1铁的同素异构
    2.5.2马氏体的四方度
    2.5.3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取向关系
    2.5.4间隙化合物
    2.5.5电子化合物
    2.5.6有序固溶体
    2.5.7固溶体的预沉淀
    2.5.8单晶体的塑性形变
    2.5.9金属的冷加工
    2.5.10多晶体的织构
    2.6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6.1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2.6.2选区衍射
    2.6.3衍衬像
    2.6.4微分析
    2.6.5高分辨电子显微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三章葛式扭摆与晶界内耗
    3.1内耗和晶界简介
    3.1.1内耗简介
    3.1.2晶界简介
    3.2葛式扭摆的发明及其后来的发展
    3.2.1葛式扭摆的发明
    3.2.2葛式扭摆后来的发展
    3.3晶界内耗的早期研究
    3.3.1晶界内耗峰和相关的滞弹性效应
    3.3.2四种滞弹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3.3.3晶界内耗的微观过程
    3.4晶界内耗的一些后续研究
    3.4.1一些金属和合金中的晶界内耗峰
    3.4.2晶界内耗峰起源的进一步确认
    3.4.3竹节晶试样中的晶界内耗峰
    3.4.4杂质偏析和沉淀对晶界内耗峰的影响
    3.4.5晶界内耗峰在形变过程中的变化
    3.5晶界内耗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3.5.1双晶试样中的晶界内耗峰
    ……
    第四章准晶体的发现
    第五章材料疲劳研究中的经典事例和代表人物
  •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通过讲述材料发展史,剖析材料科学领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创新案例,解读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的成功历程,激发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的专业兴趣,分享科学研究的快乐,感悟科学的真谛。全书一共5章,内容包括材料发展与人类进步、金相学史话、荀式扭摆与晶界内耗、准晶体的发现,以及材料疲劳研究中的经典事例和代表人物。
  • 作者简介:
      师昌绪,1918年12月17日生。河北省徐水县人,材料科学家,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2—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曾获*奖10项,以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 郭可信,男,1923.8.23—2006.12.13,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和晶体学家。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第二年公费留学去瑞典,1947—1956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ogskolan,KTH)及Uppsala大学任助教、研究员。1956—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室主任、副所长,1981—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院长,1985—1993年任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主任,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曾在北欧游学九年,研究合金钢中的碳化物及合金相。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准晶的合金学和晶体学研究。主要贡献有:在四面体密堆晶体(Frank-Kasper相)的电子衍射图中观察到五次对称的强电子衍射斑点,并给予正确的诠释;独立在Ti—Ni合金中发现具有五次旋转对称的三维准晶;首先发现八次旋转对称二维准晶;首先发现稳定的十次旋转对称的二维准晶;首先发现一维准晶;首先发现具有立方对称的三维准晶,阐明准晶的必要条件是准周期性,而不是所谓非晶体学旋转对称(如五次、八次、十次、十二次旋转对称),将当时中国的准晶实验观察和理论诠释的研究引领至世界前沿。主要论著有《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晶体学中的对称群》、《准晶研究》等,并主持编辑了准晶学、高温超导体及电子显微学等国际会议论文集12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颁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入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0年被选为日本金属学会荣誉会员,1991年被选为印度材料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孔庆平,安徽安庆人,1930年12月出生。195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葛庭燧先生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内耗实验室(在清华大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合作)工作。1952年冬到1982年,在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其间1979—1981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亚琛大学进行内耗合作研究。1982年以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固体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孔庆平研究员长期从事材料内耗和力学性质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1世纪以来,与合作者用双晶试样(其中只含单一晶界)研究晶界内耗,取得了一些新进展。2011年7月应邀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16届国际内耗和力学谱会议上做了晶界内耗的主题邀请报告。 马秀良,男,1964年3月生,满族。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1989--1994年间师从郭可信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及大连理工大学从事Al基合金中十次对称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先后在德国Dortmund大学、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名古屋)、东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德国Jvlich研究中心的Ruska电镜中心等地从事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曾发现可形成高温稳定十次对称准晶的唯一的二元合金体系及成分;制备出毫米量级十次对称准晶单晶体并测得其有别于传统晶体的独特的物理性能数据;在A1-Co和A1-Cu-(Cr)合金中发现并确定出20种大单胞的新物相,并将之归纳为单斜和正交两大点阵群族,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合金系已有的平衡相图,提出准晶相是上述两大晶体群族中共有的极限成员(单胞无穷大)这一重要观点。近来,发现导致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形核的微小“肿瘤”,提出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有效治愈纳米“肿瘤”的新方法,并有望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发现复杂合金相中位错滑移导致局域结构与成分的变化,提出工程合金形变过程中第二相分解的新机制,同时也为位错理论增添了新的知识。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德国洪堡基金(1995年)、美国ISI“经典引文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主任。 叶恒强,男,1940年7月生,广东省番禺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在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地从事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四、五届成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2000—2004年)。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固体原子像的研究者之一,对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在对高温合金材料的故障分析中,发现了冲击韧性随硅含量出现马鞍形变化的规律,为冶金产品的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80年代初,对层状晶体的长周期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了两种新的相畴,用高分辨点阵像确定了碳化硅中六种多型体的结构。80年代中,与合作者同国外同时独立地发现晶体块体中传统晶体学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进而与合作者发现并研究了二十面体对称、八次对称等准晶相,为我国在准晶实验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前列做出了贡献。在高温合金长时间时效析出的拓扑密堆相中发现了四种新相及大量的平移畴、旋转畴结构,总结出这类相结构的晶体学构造规律。此成果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用高分辨像直观揭示合金非公度结构的原子模型,在固体表面与界面中观察到新的重构与界面及相应产物。以上部分成果获院部级二等奖五项。已发表250余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等六部著作。曾四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年三等奖,1987年一等奖,1989年四等奖,1997年四等奖)。1994年获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钱临照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 目录:
    第一章材料发展与人类进步
    1.1以钢铁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2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3材料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
    1.4能源材料处于十字路口,是一个开阔的领域
    1.5材料与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
    1.6材料科学的形式与未来的材料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二章金相学史话
    2.1金相学的兴起
    2.1.1启蒙阶段
    2.1.2创建阶段
    2.1.3发展阶段
    2.1.4展望
    2.2β-Fe的论战
    2.3Fe-C平衡图
    2.3.1tlepHOB与钢的临界点
    2.3.2Sauveur的Fe-C临界图
    2.3.3Roberts-Austen的Fe-C平衡图
    2.3.4Bakhuis-Roozeboom修订的Fe-C平衡图
    2.3.5Fe-C平衡图的进一步完善
    2.4合金钢的早期发展史
    2.4.1法拉第是发展合金钢的先驱
    2.4.2从R.Mushet的特殊钢到高速钢
    2.4.3Hadfield是现代合金钢的奠基人
    2.4.420世纪初的合金结构钢
    2.4.5不锈耐热钢
    2.5X射线金相学
    2.5.1铁的同素异构
    2.5.2马氏体的四方度
    2.5.3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取向关系
    2.5.4间隙化合物
    2.5.5电子化合物
    2.5.6有序固溶体
    2.5.7固溶体的预沉淀
    2.5.8单晶体的塑性形变
    2.5.9金属的冷加工
    2.5.10多晶体的织构
    2.6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6.1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2.6.2选区衍射
    2.6.3衍衬像
    2.6.4微分析
    2.6.5高分辨电子显微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三章葛式扭摆与晶界内耗
    3.1内耗和晶界简介
    3.1.1内耗简介
    3.1.2晶界简介
    3.2葛式扭摆的发明及其后来的发展
    3.2.1葛式扭摆的发明
    3.2.2葛式扭摆后来的发展
    3.3晶界内耗的早期研究
    3.3.1晶界内耗峰和相关的滞弹性效应
    3.3.2四种滞弹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3.3.3晶界内耗的微观过程
    3.4晶界内耗的一些后续研究
    3.4.1一些金属和合金中的晶界内耗峰
    3.4.2晶界内耗峰起源的进一步确认
    3.4.3竹节晶试样中的晶界内耗峰
    3.4.4杂质偏析和沉淀对晶界内耗峰的影响
    3.4.5晶界内耗峰在形变过程中的变化
    3.5晶界内耗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3.5.1双晶试样中的晶界内耗峰
    ……
    第四章准晶体的发现
    第五章材料疲劳研究中的经典事例和代表人物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与人类社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门
毛卫民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工程材料学
堵永国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相变
卢柯、梅青松、金学军 著;徐祖耀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水泥材料研究进展
沈晓冬、姚燕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下)
刘国权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
周忠祥、田浩、孟庆鑫、宫德维、李均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分析电子显微学导论
戎咏华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
董建新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电工钢的材料学原理
毛卫民、杨平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相图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
王崇琳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上册)
刘国权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工程材料结构原理
杨平、毛卫民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实验技术(王振林)
杨显 主编;王振林;刘文君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X射线分析技术
朱和国;曾海波;兰司;尤泽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类专业第一课 高考选专业 学科解码 大学专业选择指南
顾佳俊,杭弢,李琦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
李冬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力学实验教程
作者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展晓元)
展晓元,丁建旭主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X射线衍射基础与实践
王利民、吴立明、张宴会 等 编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牛文娟 著;杨蕾、杨蕾、牛文娟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物理化学(第二版)(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新形态教材)
仝玉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力学
李文霞 著;李文霞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第3版)
杨玉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计算设计基础
朱景川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师昌绪自传:在人生道路上
师昌绪 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工程基础要览
师昌绪、钟群鹏、李成功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
师昌绪 主编;李恒德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中国院士书系·材料科学探索: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代表作
师昌绪 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第1卷)
材料大辞典
师昌绪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