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105119820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0页
字数: 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7人买过
  • 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尽管彝文的产生年代久远,但彝文的起源问题并没有准确定论,一直受到文字学界和彝学界的高度关注。19世纪以来,研究探求彝文起源与发展的论述不断增多,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彝文起源的学说。特别是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彝汉文字渊源关系等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就有产生于明代、汉代,甚至是先秦以及与甲金文同时的夏、商、周时代之说,等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彝文的起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彝文古文献调查,彝文起源,彝文的性质和结构,彝文的发展和规范。本文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为基础,对彝文的起源、发展、特征等作出客观描写,对彝文的产生时代、文字性质、结构规律等进行深入考察及理论阐释,并对彝文使用和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写作本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探究彝文的起源、性质、结构,厘清彝文的发展脉络,以便为民族学、彝学、普通文字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并为彝文的使用、规范、改革、发展及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由马锦卫主编的《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彝文起源及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初步推断彝文的起源、发展、渊源等问题,得出彝文起源于古彝人时代、可将彝文的规范年代推至汉代、四川彝文是现存最古老的彝文等结论。依托各历史阶段翔实的彝文材料,对彝文字形进行共时结构分析和历时演变描写,对彝文各发展阶段的文字状况进行剖析,并对不同阶段的文字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特征、分析差异、阐释原因。提出以四川彝文为基础,对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进行统一规范,并初步提出规范的建议和措施。     马锦卫,男,生于1961年10月10日,博士研究生,三级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四川大学兼职教授,西昌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会常务理士、副秘书长。曾主持和承担“西部彝藏地区民汉双语实效与应用研究”等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四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彝语修辞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彝汉英交际语》等8部著作,发表研究论文23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校级奖励5项。 提要
    第一章绪论
    ——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
    第一节彝族历史文化
    一、彝族的来源及迁徙
    二、支系情况
    三、人口分布
    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五、彝族文献和文学艺术
    第二节彝族语言文字
    一、语言及方言划分
    二、语言使用情况
    三、彝文及彝文的使用

    第二章彝文古代文献调查
    第一节古彝文材料
    一、四川古彝文材料
    二、云南古彝文材料
    三、贵州古彝文材料
    四、广西古彝文材料
    五、与彝学专家访谈古彝文情况
    六、新材料的发现
    第二节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及认识
    一、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
    二、彝文文献的分类情况
    三、对古彝文材料的认识

    第三章彝文的起源(上)
    ——彝文起源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对前人论述的认识
    一、前人研究综述
    二、对前人研究学说的认识
    第二节对彝文起源文献记载的认识
    一、口传材料关于彝文起源的传说
    二、书面文献对彝文起源的记载
    三、对口传文献中彝文起源传说的认识
    四、对书面文献中彝文起源记载的认识

    第四章彝文的起源(下)
    ——彝文起源的推论
    第一节从谱牒材料、夷人历史、毕摩文化看彝文的产生
    一、谱牒材料
    二、夷人历史
    三、毕摩文化
    第二节从出土材料看彝文的产生
    一、从陶器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二、从三星堆刻划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第五章彝文的性质和结构
    第一节彝文性质的有关学说
    一、彝文是象形文字说
    二、彝文是表意文字说
    三、彝文是音节文字说
    四、彝文是意音文字说
    五、彝文是表词文字说
    第二节彝文结构的有关学说
    一、三书说
    二、四书说
    三、五书说
    四、六书说
    五、七书说
    六、十书说
    第三节彝文字符形体分析
    一、彝文字的笔画系统
    二、彝文部首系统
    三、彝文的笔顺
    四、彝文的书写结构
    第四节彝文字符演变分析
    第五节彝文造字法
    一、象形造字法
    二、会意造字法
    三、指事造字法
    四、变形造字法
    五、假借造字法
    第六节彝文造字结构分析举例
    一、象形字
    二、指事字
    三、会意字

    第六章彝文的发展和规范
    第一节彝文的初创阶段
    第二节彝文的规范阶段
    一、文献中关于彝文规范的记载
    二、对文献记载的分析
    三、出土的秦汉时期古彝文材料
    第三节彝文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彝文集大成于明清
    一、明清彝文文献举例
    二、明清彝文文献繁荣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五节彝文发展的特点
    一、彝文发展具有稳定性
    二、彝文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彝文异体字多
    第六节现代彝文的整理和规范
    一、四川彝文规范方案
    二、云南规范彝文方案
    三、川滇黔桂彝文的统一
    结语
    一、对彝文产生年代的认识
    二、对彝文性质与结构的认识
    三、对彝文发展与规范的认识
    附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尽管彝文的产生年代久远,但彝文的起源问题并没有准确定论,一直受到文字学界和彝学界的高度关注。19世纪以来,研究探求彝文起源与发展的论述不断增多,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彝文起源的学说。特别是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彝汉文字渊源关系等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就有产生于明代、汉代,甚至是先秦以及与甲金文同时的夏、商、周时代之说,等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彝文的起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彝文古文献调查,彝文起源,彝文的性质和结构,彝文的发展和规范。本文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为基础,对彝文的起源、发展、特征等作出客观描写,对彝文的产生时代、文字性质、结构规律等进行深入考察及理论阐释,并对彝文使用和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写作本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探究彝文的起源、性质、结构,厘清彝文的发展脉络,以便为民族学、彝学、普通文字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并为彝文的使用、规范、改革、发展及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由马锦卫主编的《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彝文起源及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初步推断彝文的起源、发展、渊源等问题,得出彝文起源于古彝人时代、可将彝文的规范年代推至汉代、四川彝文是现存最古老的彝文等结论。依托各历史阶段翔实的彝文材料,对彝文字形进行共时结构分析和历时演变描写,对彝文各发展阶段的文字状况进行剖析,并对不同阶段的文字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特征、分析差异、阐释原因。提出以四川彝文为基础,对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进行统一规范,并初步提出规范的建议和措施。
  • 作者简介:
        马锦卫,男,生于1961年10月10日,博士研究生,三级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四川大学兼职教授,西昌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会常务理士、副秘书长。曾主持和承担“西部彝藏地区民汉双语实效与应用研究”等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四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彝语修辞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彝汉英交际语》等8部著作,发表研究论文23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校级奖励5项。
  • 目录:
    提要
    第一章绪论
    ——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
    第一节彝族历史文化
    一、彝族的来源及迁徙
    二、支系情况
    三、人口分布
    四、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五、彝族文献和文学艺术
    第二节彝族语言文字
    一、语言及方言划分
    二、语言使用情况
    三、彝文及彝文的使用

    第二章彝文古代文献调查
    第一节古彝文材料
    一、四川古彝文材料
    二、云南古彝文材料
    三、贵州古彝文材料
    四、广西古彝文材料
    五、与彝学专家访谈古彝文情况
    六、新材料的发现
    第二节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及认识
    一、对古彝文材料的分析
    二、彝文文献的分类情况
    三、对古彝文材料的认识

    第三章彝文的起源(上)
    ——彝文起源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对前人论述的认识
    一、前人研究综述
    二、对前人研究学说的认识
    第二节对彝文起源文献记载的认识
    一、口传材料关于彝文起源的传说
    二、书面文献对彝文起源的记载
    三、对口传文献中彝文起源传说的认识
    四、对书面文献中彝文起源记载的认识

    第四章彝文的起源(下)
    ——彝文起源的推论
    第一节从谱牒材料、夷人历史、毕摩文化看彝文的产生
    一、谱牒材料
    二、夷人历史
    三、毕摩文化
    第二节从出土材料看彝文的产生
    一、从陶器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二、从三星堆刻划符号看彝文的产生

    第五章彝文的性质和结构
    第一节彝文性质的有关学说
    一、彝文是象形文字说
    二、彝文是表意文字说
    三、彝文是音节文字说
    四、彝文是意音文字说
    五、彝文是表词文字说
    第二节彝文结构的有关学说
    一、三书说
    二、四书说
    三、五书说
    四、六书说
    五、七书说
    六、十书说
    第三节彝文字符形体分析
    一、彝文字的笔画系统
    二、彝文部首系统
    三、彝文的笔顺
    四、彝文的书写结构
    第四节彝文字符演变分析
    第五节彝文造字法
    一、象形造字法
    二、会意造字法
    三、指事造字法
    四、变形造字法
    五、假借造字法
    第六节彝文造字结构分析举例
    一、象形字
    二、指事字
    三、会意字

    第六章彝文的发展和规范
    第一节彝文的初创阶段
    第二节彝文的规范阶段
    一、文献中关于彝文规范的记载
    二、对文献记载的分析
    三、出土的秦汉时期古彝文材料
    第三节彝文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彝文集大成于明清
    一、明清彝文文献举例
    二、明清彝文文献繁荣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五节彝文发展的特点
    一、彝文发展具有稳定性
    二、彝文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彝文异体字多
    第六节现代彝文的整理和规范
    一、四川彝文规范方案
    二、云南规范彝文方案
    三、川滇黔桂彝文的统一
    结语
    一、对彝文产生年代的认识
    二、对彝文性质与结构的认识
    三、对彝文发展与规范的认识
    附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
李明 著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钢琴艺术在中国
韩利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格律诗新探(新泽西花园)
王明贵 著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文字学
黄建明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化和楚文化的关联:彝族文化研究丛书
普珍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经籍《指路经》研究(国家珍贵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录整理研究丛书)
黄建明 著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的源流
孔祥卿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古籍经典选译1(汉彝对照)
沙马拉毅、李文华 编;贾海霞、王子尧、王成平 译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古籍经典选译2(汉彝对照)
沙马拉毅、李文华 编;贾海霞、王子尧、金骋 译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典籍图录
王继超、陈光明 主编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古籍经典选译3(汉彝对照)
沙马拉毅、李文华 编;王子国、王秀旺、贾海霞 译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文献研究
戴佩丽 辑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古籍释名集
王运权 著;贵州省毕节地区彝学研究会 编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文文献选读
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编译室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汉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锦卫、秦晓莉 著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族漆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
马锦卫、吉武依作 著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彝藏地区民汉双语应用研究
马锦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