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白描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09
版次: 1
ISBN: 9787533434922
定价: 16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99人买过
  • 《丁绍光白描集》收集的是丁先生在80年代赴美后,在海外创作的新作品,主要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了他近年来白描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丁绍光的画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的概念里,中国传统文化古老而精深。
    “二十一世纪的倾向,将是西方文化追求东方文化,像中国的《易经》,西方哲学思想早已尊为深奥的书,和谐地阐释了世界上任何变动互相牵连的关系。在科学已发达到造福或摧毁世界都在刹那间的今天,天地人必须和谐生存,生态破坏的危机更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人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必须顺其运行”,他举出唐山大地震的例子,“唐山产煤,地下都已挖空,上面城市人口继续增加,一个强烈地震下,一夜之间四十万人丧生,这比任何战争的摧毁性都剧烈,如果在事发前将人移到别的地方居住,这个悲剧便不会发生。”丁绍光在他的艺术中努力地追求着和谐。
    在丁绍光的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东西方艺术结合的影子,“东方艺术讲求‘神似’,东晋顾恺之时,就追求‘以形寓神’,到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六法论’的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中国以线造型并以它来表露艺术家的情绪、思想和信仰。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异于西画的‘固定透视’,可以将天与地、山林与河川、远景与近景、实景与虚景透过艺术家心中的思怀,在画面上造成天地与我同在,山河与我同行的自由境界,像‘长江千里’一画可以把千里河流、山村居民、房屋全部画在一张画里,这是西方写实做不到的。”
    “而西方艺术源自希腊,注重写实与科学的解剖、透视与色彩。古典主义用的是定点透视来把握三度空间,艺术家成了光学仪器,只准确地表现了眼睛所看到的,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西方艺术的精彩在它对颜色的处理,古典主义注重墨、白、灰的对比,印象派前期注重冷与暖的对比,野兽派及现代艺术注重纯色与灰色的对比。”丁绍光认为东西方艺术都既具有它的优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将绘画艺术更上一层楼,而在丁绍光自己的画里,我们无时不看到这种东西方结合的影子。
    丁绍光正在用他的努力把中国的艺术带向世界,同时,也正将世界的精华引进中国。 丁绍光,祖籍山西运城,1939年生于陕西,11岁时,他开始习画。1955年进入中央美院附中,学习素描和水彩,195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装饰绘画。1961年底,丁绍光来到西双版纳,搞毕业创作。西双版纳神奇的风光和迷人的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地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促使他毅然作出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去。
    1962年丁绍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被分配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
    1975年,他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丁绍光先生定居美国后,始终以一位艺术家对艺术顽强、执着追求的精神,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创造出了融合各艺术流派为一体,以线描和重彩为特色的具有中国情愫的现代艺术。
    丁绍光先生的作品,追求万物永恒和天地人合一的艺术主题,以清新的笔调歌颂人世间的真情友爱,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宣传和平之光。他的画超越了民族和国界,已为世界所瞩目。
    从1985年至1996年,他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画展400次以上,世界各地都出版了丁绍光画集。作品收藏遍及50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报刊、电视、广播、画刊、杂志专题介绍上千余次。1993年以来,丁绍光连续四年被联合国聘请为代表画家,联合国向全世界介绍并发行丁绍光艺术作品,高度评价丁绍光是“联合国宪章理想的真正象征,现代东方艺术卓越的传播者”。丁绍光受邀先后为联合国重大世界性活动创作大量主题作品,联合国邮政总局和世界联合会通过发行丁绍光作品,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并将其发行收入用于支持联合国妇女儿童项目。许多国家的艺术评论家都对丁绍光先生的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风与海的对话
    寺院的钟声
    旋律
    月光
    非洲的热风
    美人鱼

    玫瑰女
    人与自然
    花想容
    阿诗玛
    艺术女神
  • 内容简介:
    《丁绍光白描集》收集的是丁先生在80年代赴美后,在海外创作的新作品,主要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了他近年来白描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丁绍光的画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的概念里,中国传统文化古老而精深。
    “二十一世纪的倾向,将是西方文化追求东方文化,像中国的《易经》,西方哲学思想早已尊为深奥的书,和谐地阐释了世界上任何变动互相牵连的关系。在科学已发达到造福或摧毁世界都在刹那间的今天,天地人必须和谐生存,生态破坏的危机更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人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必须顺其运行”,他举出唐山大地震的例子,“唐山产煤,地下都已挖空,上面城市人口继续增加,一个强烈地震下,一夜之间四十万人丧生,这比任何战争的摧毁性都剧烈,如果在事发前将人移到别的地方居住,这个悲剧便不会发生。”丁绍光在他的艺术中努力地追求着和谐。
    在丁绍光的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东西方艺术结合的影子,“东方艺术讲求‘神似’,东晋顾恺之时,就追求‘以形寓神’,到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六法论’的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中国以线造型并以它来表露艺术家的情绪、思想和信仰。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异于西画的‘固定透视’,可以将天与地、山林与河川、远景与近景、实景与虚景透过艺术家心中的思怀,在画面上造成天地与我同在,山河与我同行的自由境界,像‘长江千里’一画可以把千里河流、山村居民、房屋全部画在一张画里,这是西方写实做不到的。”
    “而西方艺术源自希腊,注重写实与科学的解剖、透视与色彩。古典主义用的是定点透视来把握三度空间,艺术家成了光学仪器,只准确地表现了眼睛所看到的,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西方艺术的精彩在它对颜色的处理,古典主义注重墨、白、灰的对比,印象派前期注重冷与暖的对比,野兽派及现代艺术注重纯色与灰色的对比。”丁绍光认为东西方艺术都既具有它的优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将绘画艺术更上一层楼,而在丁绍光自己的画里,我们无时不看到这种东西方结合的影子。
    丁绍光正在用他的努力把中国的艺术带向世界,同时,也正将世界的精华引进中国。
  • 作者简介:
    丁绍光,祖籍山西运城,1939年生于陕西,11岁时,他开始习画。1955年进入中央美院附中,学习素描和水彩,195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装饰绘画。1961年底,丁绍光来到西双版纳,搞毕业创作。西双版纳神奇的风光和迷人的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地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促使他毅然作出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去。
    1962年丁绍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被分配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
    1975年,他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丁绍光先生定居美国后,始终以一位艺术家对艺术顽强、执着追求的精神,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创造出了融合各艺术流派为一体,以线描和重彩为特色的具有中国情愫的现代艺术。
    丁绍光先生的作品,追求万物永恒和天地人合一的艺术主题,以清新的笔调歌颂人世间的真情友爱,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宣传和平之光。他的画超越了民族和国界,已为世界所瞩目。
    从1985年至1996年,他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画展400次以上,世界各地都出版了丁绍光画集。作品收藏遍及50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报刊、电视、广播、画刊、杂志专题介绍上千余次。1993年以来,丁绍光连续四年被联合国聘请为代表画家,联合国向全世界介绍并发行丁绍光艺术作品,高度评价丁绍光是“联合国宪章理想的真正象征,现代东方艺术卓越的传播者”。丁绍光受邀先后为联合国重大世界性活动创作大量主题作品,联合国邮政总局和世界联合会通过发行丁绍光作品,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并将其发行收入用于支持联合国妇女儿童项目。许多国家的艺术评论家都对丁绍光先生的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目录:
    风与海的对话
    寺院的钟声
    旋律
    月光
    非洲的热风
    美人鱼

    玫瑰女
    人与自然
    花想容
    阿诗玛
    艺术女神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作品集
谢从荣 主编;俞璟璐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艺术作品珍藏本
丁绍光 编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现代重彩画集
丁绍光 著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
杨永善 撰文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画册
杨永善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现代重彩画集
丁绍光 著
丁绍光白描集
丁绍光艺术作品珍藏本
丁绍光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