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术(卷14):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

清华美术(卷14):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30230544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2页
字数: 34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6人买过
  •   2011年是中国版画年,也是新兴木刻诞生8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庆祝活动。80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中国出现。作为引领者,鲁迅倡导艺术家“捏刀向木,直刻下去”,以求创作出纯正的艺术。而“纯正”二字其实很难深表,也会因时而变。在鲁迅言中,“纯正”的意思是要脱离复制版画的藩篱,做自由创作的木刻,这是肇始之功;如今的版画界也有“纯正”的问题,只是目标变成了更为模糊难解的“当代性”,如何介入当代,与装置、观念、新媒体等并驾齐名,是萦绕在版画人心头的一个症结。纪念,总是为了展望。版画能否介入当代,似乎不是问题。但当代的开放语境还未成熟,版画要繁荣,仍需开启更为多元的局面,说到底,版画的自身特征不应该成为限制自己的框框。周爱民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以画种技术、媒材来定位或限制画家身份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对当代艺术问题的考察,版画只是艺术家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介与技术。”换个角度,版画自身的复数性、大众性、传播性都可以落到观念层面,大做文章。尤其是在如今的“后印刷时代”(孔国桥语),版画理应从自身出发,重塑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这个时候,就“不应该把旧概念的‘版画艺术’太当回事”(徐冰语)。
      推动中国版画的发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三届以来,展现了极为多元的版画创作局面,也丰富了当代艺术的格局,让我们觉得没必要去过多担心版画的困境。在《清华美术(卷14):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的个案栏目中,各位精锐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实践,也让我们觉得版画在当代的生存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实践,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
      在西方,当代艺术所指的范围要大得多,甚至完全没了边界。其中,古典的、现代的、表现的、观念的艺术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这一层面看,赵延年、广军、谭权书、徐匡、吴长江等版画大家的作品仍是当代的,仍代表了当代版画的一个高峰。 焦点:纪念彦涵
    父子情深
    抒时代豪情揽世纪风采——纪念人民艺术家彦涵先生

    专题: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
    1.理论
    以版画的名义
    新现实与新媒材的拓展:21世纪中国版画扫描
    版画的“当代性”可能
    “后印刷”时代的版画问题
    版画与影像
    版画有可能不出现在版画教学中
    半岛,一个民间版画工作室即将走过十年
    2.人物
    走过“噩梦”——赵延年口述
    刀在收放间赵延年
    为人、为师、为艺——素描谭权书先生
    做过版画就这么想
    刀与木的碰撞情与神的震撼——论徐匡的现实主义版画艺术
    3.观澜计划
    苏新平谈“2011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中国版画发展论坛”纪要

    个案
    坐景观天论想法
    我的艺术试验
    王的词典:木刻篇
    新技艺和新理念——杨宏伟的木口木刻
    视觉认知的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对话版画
    乔尔·菲尔德曼的寓言
    艺苑撷英

    学苑
    我们的教学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工作室学生作品选
    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
  • 内容简介:
      2011年是中国版画年,也是新兴木刻诞生8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庆祝活动。80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中国出现。作为引领者,鲁迅倡导艺术家“捏刀向木,直刻下去”,以求创作出纯正的艺术。而“纯正”二字其实很难深表,也会因时而变。在鲁迅言中,“纯正”的意思是要脱离复制版画的藩篱,做自由创作的木刻,这是肇始之功;如今的版画界也有“纯正”的问题,只是目标变成了更为模糊难解的“当代性”,如何介入当代,与装置、观念、新媒体等并驾齐名,是萦绕在版画人心头的一个症结。纪念,总是为了展望。版画能否介入当代,似乎不是问题。但当代的开放语境还未成熟,版画要繁荣,仍需开启更为多元的局面,说到底,版画的自身特征不应该成为限制自己的框框。周爱民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以画种技术、媒材来定位或限制画家身份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对当代艺术问题的考察,版画只是艺术家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介与技术。”换个角度,版画自身的复数性、大众性、传播性都可以落到观念层面,大做文章。尤其是在如今的“后印刷时代”(孔国桥语),版画理应从自身出发,重塑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这个时候,就“不应该把旧概念的‘版画艺术’太当回事”(徐冰语)。
      推动中国版画的发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三届以来,展现了极为多元的版画创作局面,也丰富了当代艺术的格局,让我们觉得没必要去过多担心版画的困境。在《清华美术(卷14):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的个案栏目中,各位精锐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实践,也让我们觉得版画在当代的生存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实践,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
      在西方,当代艺术所指的范围要大得多,甚至完全没了边界。其中,古典的、现代的、表现的、观念的艺术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这一层面看,赵延年、广军、谭权书、徐匡、吴长江等版画大家的作品仍是当代的,仍代表了当代版画的一个高峰。
  • 目录:
    焦点:纪念彦涵
    父子情深
    抒时代豪情揽世纪风采——纪念人民艺术家彦涵先生

    专题: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
    1.理论
    以版画的名义
    新现实与新媒材的拓展:21世纪中国版画扫描
    版画的“当代性”可能
    “后印刷”时代的版画问题
    版画与影像
    版画有可能不出现在版画教学中
    半岛,一个民间版画工作室即将走过十年
    2.人物
    走过“噩梦”——赵延年口述
    刀在收放间赵延年
    为人、为师、为艺——素描谭权书先生
    做过版画就这么想
    刀与木的碰撞情与神的震撼——论徐匡的现实主义版画艺术
    3.观澜计划
    苏新平谈“2011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中国版画发展论坛”纪要

    个案
    坐景观天论想法
    我的艺术试验
    王的词典:木刻篇
    新技艺和新理念——杨宏伟的木口木刻
    视觉认知的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对话版画
    乔尔·菲尔德曼的寓言
    艺苑撷英

    学苑
    我们的教学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工作室学生作品选
    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