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

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7
版次: 1
ISBN: 9787510066535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1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   《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分五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发现,尽管道德动机是无可否认的日常道德现象,但排除一切偏私与偏好即“公”的道德动机却是让人困惑的:一方面,它决定了道德动机不能从主体的欲求、欲望出发来寻求;另一方面,欲求对日常实践的影响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善良意志人手,经由美学的启示,将它的“悖谬性”通过我们所标识的“无所为而为”而清晰地揭示出来。接下来的第二章中,我们关注道德动机在道德理论中的地位,去探讨对于道德动机或实践性的理解如何形塑了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各自面临的挑战。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进一步通过对古典与现代语境下的仁与义的分析,引出了两条路向——自然的和反思的,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及相应的动机概念,两者的区分与关联是这两章的重点。我们希望这些论述能够表明这种区分对于理解道德及其动机是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最后,通过第五章,我们希望,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之根据与可能以及作为《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基本关切的道德力量的来源可以在对“存在”与“生命”的重新阐发中以生命自身而得到最终的说明。   郑明哲,法学硕士(法理学,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中山大学),现任职于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贵州,遵义),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基础理论与生命伦理学,旁及法理学。 引言

    第一章善良意志与道德动机
    第一节来自美学的道德启示
    一、审美心理的分析
    二、审美判断的分析
    三、善与美的平行(parallel)
    第二节善良意志与道德价值
    一、如宝石般自身闪耀的善良意志——康德“善良意志”的启示
    二、善良意志何处寻
    三、道德价值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道德动机的特性与“悖谬”
    一、道德动机的特性
    二、道德动机的“悖谬”

    第二章作为实践必然性的道德
    第一节道德秩序与内在的道德实在论
    第二节道德必然性的两种路向
    一、情感中的秩序
    二、法则中的秩序
    第三节道德理论的两个出发点
    一、从必然性出发的道德理论
    二、从实践性出发的道德理论

    第三章自然的道德与反思的道德
    第一节道德实践中的自身意识
    一、由冯友兰的“有我”二义说起
    二、由道德行,还是行道德
    三、道德行为是否以知其所以然而行之为必要
    四、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
    第二节古典与现代语境下的仁一义
    一、从仁与义的区分谈起
    二、人我之辨与义的现代转释
    第三节伦理学中“平等”的发现
    一、普遍化原则与平等
    二、平等的冷峻性
    三、平等意识的来源

    第四章自然的动机与反思的动机
    第一节出于同情
    一、苦难的本质
    二、对同情现象的分析
    三、同情的自然性
    四、同情的阶段性
    第二节出于义务
    一、义务的否定性本质
    二、义务的反思性结构
    三、康德论出于义务的动机
    四、休谟论义务感
    第三节自然与反思之间
    一、能够与应当
    二、“自然义务”的概念
    三、两种视角的区分
    四、第三类道德的可能性

    第五章同情的形而上学意义
    第一节存在之谜
    一、作为表象的世界与摩耶之幕
    二、真实的存在或实相
    三、生命与时一一间
    第二节作为超越性情感的同情
    一、表象之外的情感
    二、同情的可能
    第三节道德力量的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分五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发现,尽管道德动机是无可否认的日常道德现象,但排除一切偏私与偏好即“公”的道德动机却是让人困惑的:一方面,它决定了道德动机不能从主体的欲求、欲望出发来寻求;另一方面,欲求对日常实践的影响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善良意志人手,经由美学的启示,将它的“悖谬性”通过我们所标识的“无所为而为”而清晰地揭示出来。接下来的第二章中,我们关注道德动机在道德理论中的地位,去探讨对于道德动机或实践性的理解如何形塑了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各自面临的挑战。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进一步通过对古典与现代语境下的仁与义的分析,引出了两条路向——自然的和反思的,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及相应的动机概念,两者的区分与关联是这两章的重点。我们希望这些论述能够表明这种区分对于理解道德及其动机是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最后,通过第五章,我们希望,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之根据与可能以及作为《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基本关切的道德力量的来源可以在对“存在”与“生命”的重新阐发中以生命自身而得到最终的说明。
  • 作者简介:
      郑明哲,法学硕士(法理学,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中山大学),现任职于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贵州,遵义),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基础理论与生命伦理学,旁及法理学。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善良意志与道德动机
    第一节来自美学的道德启示
    一、审美心理的分析
    二、审美判断的分析
    三、善与美的平行(parallel)
    第二节善良意志与道德价值
    一、如宝石般自身闪耀的善良意志——康德“善良意志”的启示
    二、善良意志何处寻
    三、道德价值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道德动机的特性与“悖谬”
    一、道德动机的特性
    二、道德动机的“悖谬”

    第二章作为实践必然性的道德
    第一节道德秩序与内在的道德实在论
    第二节道德必然性的两种路向
    一、情感中的秩序
    二、法则中的秩序
    第三节道德理论的两个出发点
    一、从必然性出发的道德理论
    二、从实践性出发的道德理论

    第三章自然的道德与反思的道德
    第一节道德实践中的自身意识
    一、由冯友兰的“有我”二义说起
    二、由道德行,还是行道德
    三、道德行为是否以知其所以然而行之为必要
    四、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
    第二节古典与现代语境下的仁一义
    一、从仁与义的区分谈起
    二、人我之辨与义的现代转释
    第三节伦理学中“平等”的发现
    一、普遍化原则与平等
    二、平等的冷峻性
    三、平等意识的来源

    第四章自然的动机与反思的动机
    第一节出于同情
    一、苦难的本质
    二、对同情现象的分析
    三、同情的自然性
    四、同情的阶段性
    第二节出于义务
    一、义务的否定性本质
    二、义务的反思性结构
    三、康德论出于义务的动机
    四、休谟论义务感
    第三节自然与反思之间
    一、能够与应当
    二、“自然义务”的概念
    三、两种视角的区分
    四、第三类道德的可能性

    第五章同情的形而上学意义
    第一节存在之谜
    一、作为表象的世界与摩耶之幕
    二、真实的存在或实相
    三、生命与时一一间
    第二节作为超越性情感的同情
    一、表象之外的情感
    二、同情的可能
    第三节道德力量的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