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307074613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0页
字数: 37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6人买过
  • 本卷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华政策,其重点在揭示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制定过程、实施过程,及其对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本卷内容丰富多彩,较为生动地反映了英国如何从牺牲中国,执行对日绥靖政策,到援华抗日,最后与中国结成盟国的对华政策的曲折变化。本卷的研究表明,战时英国与中国是盟国,同中国在抗日问题上具有一致性,因此,英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支持中国的,同中国的合作是有一定成效的。本卷特别肯定了英国对中英科学文化合作的政策。
    但是,中英双方的合作却充满着矛盾与斗争。英国坚持消极抗日的政策,以及在抗战中仍然坚持执行殖民主义的不合时宜的对华政策,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并且激化了与中国的矛盾。本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论述了英国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英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英国对国共斗争的“不干涉”政策。本卷在肯定英国对中国抗日战争贡献的同时,揭示了战时英国对华机会主义政策、实用主义政策以及殖民主义政策。
    本卷引用的档案资料,主要是英国政府的官方档案资料,包括英国外交部资料、国防部资料、内阁会议资料、英国议会记录,丘吉尔个人档案、艾登档案以及战时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个人档案等档案资料,还包括国内外最新解密档案资料和其他史料,成为本卷的一个重要特色。 李世安,1948年1月13日生。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获英国前首相张伯伦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1992年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博士后,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美国杂志《AmericanAbstracts》的特约撰稿人。199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史研究中心主任等,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欧美史、国际关系史、人权史。社会兼职有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执行副会长等。 引言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英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英国对华政策
    一、20世纪20年代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二、“九一八”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节英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一、英国政府对“七七”事变的态度
    二、英国舆论对“七七”事变的看法
    第三节“七七”事变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一、“七七”事变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二、英国舆论对“七七”事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至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援华抗日政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英国的政策
    二、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节珍珠港事变前英国援华抗日政策产生的原因
    一、美国对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二、英国公众和民间组织对英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
    三、日本扩大侵略迫使英国改变了其对华政策

    第三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珍珠港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战略
    一、“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
    二、英国政府利用舆论宣传英国的对华政策
    三、英国对华宣传计划
    四、重庆国民政府反对英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斗争
    第二节英国对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的否定
    一、英国对中国世界“四强”地位的否定
    二、丘吉尔贬低中国抗日的贡献
    第三节英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策略
    一、拖延缅甸战役
    二、在援华问题上制造障碍

    第四章战时英国的对华殖民主义政策及其失败
    第一节英国对我国西藏、新疆和东三省的殖民主义政策
    一、英国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
    二、英国对我国新疆的反动政策
    三、英国对我国东三省的殖民主义政策
    第二节英国关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的政策
    一、1942年10月9目前英国关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的政策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和九龙问题
    三、1943年条约签订后的英国对香港政策

    第五章战时英国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政策
    第一节英国与重庆国民政府
    一、充满矛盾的英国政策
    二、蒋介石访问印度与英国的对策
    三、英国与暗杀蒋介石的阴谋
    第二节英国政府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的政策
    一、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确立
    二、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反复
    三、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结束

    第六章战时英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第一节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变化
    一、从传统到现实
    二、从敌视立场到中立的转变
    第二节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起源
    一、英国错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的时机
    二、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起源

    第七章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的政策
    第一节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的基本政策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对国共斗争的基本政策
    二、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前景的分析
    第二节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的政策
    一、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的分析
    二、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不干涉”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战后英国“不干涉”政策的实施
    一、战后初期英国“不干涉”政策的实施
    二、从不干涉到承认新中国

    第八章战时英国与中国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政策
    第一节战时英国对华科学技术合作政策的产生
    一、英国文化协会驻华办事处的设立
    二、英国对华文化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李约瑟与中英科学合作馆
    一、李约瑟科学代表团访华
    二、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成立
    三、英国工商业界与技术援华问题
    四、李约瑟对中华文明的宣传
    本卷综论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卷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华政策,其重点在揭示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制定过程、实施过程,及其对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本卷内容丰富多彩,较为生动地反映了英国如何从牺牲中国,执行对日绥靖政策,到援华抗日,最后与中国结成盟国的对华政策的曲折变化。本卷的研究表明,战时英国与中国是盟国,同中国在抗日问题上具有一致性,因此,英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支持中国的,同中国的合作是有一定成效的。本卷特别肯定了英国对中英科学文化合作的政策。
    但是,中英双方的合作却充满着矛盾与斗争。英国坚持消极抗日的政策,以及在抗战中仍然坚持执行殖民主义的不合时宜的对华政策,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并且激化了与中国的矛盾。本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论述了英国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英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英国对国共斗争的“不干涉”政策。本卷在肯定英国对中国抗日战争贡献的同时,揭示了战时英国对华机会主义政策、实用主义政策以及殖民主义政策。
    本卷引用的档案资料,主要是英国政府的官方档案资料,包括英国外交部资料、国防部资料、内阁会议资料、英国议会记录,丘吉尔个人档案、艾登档案以及战时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个人档案等档案资料,还包括国内外最新解密档案资料和其他史料,成为本卷的一个重要特色。
  • 作者简介:
    李世安,1948年1月13日生。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获英国前首相张伯伦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1992年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博士后,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美国杂志《AmericanAbstracts》的特约撰稿人。199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史研究中心主任等,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欧美史、国际关系史、人权史。社会兼职有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执行副会长等。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英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英国对华政策
    一、20世纪20年代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二、“九一八”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节英国对“七七”事变的反应
    一、英国政府对“七七”事变的态度
    二、英国舆论对“七七”事变的看法
    第三节“七七”事变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一、“七七”事变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二、英国舆论对“七七”事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至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援华抗日政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英国的政策
    二、珍珠港事变前英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节珍珠港事变前英国援华抗日政策产生的原因
    一、美国对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二、英国公众和民间组织对英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
    三、日本扩大侵略迫使英国改变了其对华政策

    第三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英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珍珠港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战略
    一、“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
    二、英国政府利用舆论宣传英国的对华政策
    三、英国对华宣传计划
    四、重庆国民政府反对英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斗争
    第二节英国对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的否定
    一、英国对中国世界“四强”地位的否定
    二、丘吉尔贬低中国抗日的贡献
    第三节英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策略
    一、拖延缅甸战役
    二、在援华问题上制造障碍

    第四章战时英国的对华殖民主义政策及其失败
    第一节英国对我国西藏、新疆和东三省的殖民主义政策
    一、英国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
    二、英国对我国新疆的反动政策
    三、英国对我国东三省的殖民主义政策
    第二节英国关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的政策
    一、1942年10月9目前英国关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的政策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和九龙问题
    三、1943年条约签订后的英国对香港政策

    第五章战时英国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政策
    第一节英国与重庆国民政府
    一、充满矛盾的英国政策
    二、蒋介石访问印度与英国的对策
    三、英国与暗杀蒋介石的阴谋
    第二节英国政府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的政策
    一、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确立
    二、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反复
    三、英国援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政策的结束

    第六章战时英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第一节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变化
    一、从传统到现实
    二、从敌视立场到中立的转变
    第二节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起源
    一、英国错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的时机
    二、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起源

    第七章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的政策
    第一节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的基本政策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对国共斗争的基本政策
    二、战时英国对国共斗争前景的分析
    第二节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的政策
    一、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的分析
    二、英国对战后国共斗争“不干涉”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战后英国“不干涉”政策的实施
    一、战后初期英国“不干涉”政策的实施
    二、从不干涉到承认新中国

    第八章战时英国与中国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政策
    第一节战时英国对华科学技术合作政策的产生
    一、英国文化协会驻华办事处的设立
    二、英国对华文化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李约瑟与中英科学合作馆
    一、李约瑟科学代表团访华
    二、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成立
    三、英国工商业界与技术援华问题
    四、李约瑟对中华文明的宣传
    本卷综论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现代史新论(第4编)
李世安、车效梅、芮信 编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当代史(第2版)/21世纪史学系列教材
李世安 著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美国州宪法改革与州和地方政治体制发展
李世安 编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李世安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欧洲一体化史
李世安、刘丽云 著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文明史/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文化素质课系列
李世安 著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文明史
李世安 编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现代史
李世安 主编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第7卷)
世界当代史
李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