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

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108020857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16页
字数: 500千字
分类: 艺术
256人买过
  • 《礼仪中的美术(上下)》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牌性》等等。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创作的高峰。春秋末期是传统礼仪艺术和建筑变革时期。很多新的艺术形式、类型和流派都随之出现。作者交代了战国社会和政治的转型的背景,认为新兴精英阶层的出现,使得旧有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形式都将有所改变。作者认为本章综合和分析了这些视觉现象。为了再现视觉的情景,作者将从两种形式来介绍战国艺术:属于国家的考古发现和现存文物以及属于个人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绘画。本章将分两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艺术和建筑”“死者的艺术和建筑”。作者强调视觉材料要放在具体相关联的类别中讨论,例如建筑和可携的物品。作者希望在这种形式下,能够将战国的艺术与社会、政治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强调总体发展,基本的特性和区域性的艺术和建筑传统,以及一些艺术品中体现的外来文化因素。 上卷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壹史前至先秦美术考古
    1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
    2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
    3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纪念碑性”
    4眼睛就是一切
    ——三星堆艺术与芝加哥石人像
    5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贰汉代美术
    6礼仪中的美术
    ——马王堆再思
    7“玉衣”或“玉人”?
    ——满城汉墓与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质料象征意义
    8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
    9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
    10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
    ——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
    11超越“大限”
    ——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12“私爱”与“公义”
    ——汉代画像中的儿童图像
    13汉代艺术中的“天堂”图像和“天堂”观念
    14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汉代丧葬艺术中的“枢车”与“魂车”
    15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下卷
    叁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
    16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
    17何为变相?
    ——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18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19敦煌323窟与道宣
    20再论刘萨河
    ——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
    21汉代道教美术试探
    22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
    23无形之神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
    肆古代美术沿革
    24“大始”
    ——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25从“庙”至“墓”
    ——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6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27说“俑”
    ——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
    28五岳的冲突
    ——历史与政治的纪念碑
    29“图”“画”天地
    3O“华化”与“复古”
    ——房形椁的启示
    31互透明之石
    ——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
    附录1:巫鸿教授访谈录
    附录2;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 内容简介:
    《礼仪中的美术(上下)》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牌性》等等。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创作的高峰。春秋末期是传统礼仪艺术和建筑变革时期。很多新的艺术形式、类型和流派都随之出现。作者交代了战国社会和政治的转型的背景,认为新兴精英阶层的出现,使得旧有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形式都将有所改变。作者认为本章综合和分析了这些视觉现象。为了再现视觉的情景,作者将从两种形式来介绍战国艺术:属于国家的考古发现和现存文物以及属于个人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绘画。本章将分两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艺术和建筑”“死者的艺术和建筑”。作者强调视觉材料要放在具体相关联的类别中讨论,例如建筑和可携的物品。作者希望在这种形式下,能够将战国的艺术与社会、政治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强调总体发展,基本的特性和区域性的艺术和建筑传统,以及一些艺术品中体现的外来文化因素。
  • 目录:
    上卷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壹史前至先秦美术考古
    1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
    2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
    3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纪念碑性”
    4眼睛就是一切
    ——三星堆艺术与芝加哥石人像
    5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贰汉代美术
    6礼仪中的美术
    ——马王堆再思
    7“玉衣”或“玉人”?
    ——满城汉墓与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质料象征意义
    8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
    9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
    10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
    ——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
    11超越“大限”
    ——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12“私爱”与“公义”
    ——汉代画像中的儿童图像
    13汉代艺术中的“天堂”图像和“天堂”观念
    14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汉代丧葬艺术中的“枢车”与“魂车”
    15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下卷
    叁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
    16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
    17何为变相?
    ——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18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19敦煌323窟与道宣
    20再论刘萨河
    ——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
    21汉代道教美术试探
    22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
    23无形之神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
    肆古代美术沿革
    24“大始”
    ——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25从“庙”至“墓”
    ——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6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27说“俑”
    ——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
    28五岳的冲突
    ——历史与政治的纪念碑
    29“图”“画”天地
    3O“华化”与“复古”
    ——房形椁的启示
    31互透明之石
    ——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
    附录1:巫鸿教授访谈录
    附录2;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