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2-10
版次: 1
ISBN: 9787030354723
定价: 10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53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6人买过
  •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利用在中国西北地区完成的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拜城大柴旦剖面、格尔木花海子剖面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完成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沿剖面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二维速度结构、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磁性结构、二维电性结构、壳幔过渡带详细结构,结合卡拉库姆费尔干纳天然地震剖面和可可托海阿克塞剖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和昆仑造山带的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问题,建立了青藏高原北缘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可供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各领域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赵俊猛,1957年6月生,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西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枟东北地震研究枠、枟地震研究枠、枟Geoscience Frontiers枠编委。

      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物探系地震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工程地震勘探研究院工作,先后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研究员以及研究院总工程师。1995在俄罗斯远东大地构造研究所就郯庐断裂北段进行合作研究。1998年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同年入选辽宁省跨世纪人才“百千万工程”。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并提升为中国地震局大地电磁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和2011年分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留学访问;自2003起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任创新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近年来主要从事:

      1)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深部三维结构——中国西部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昆仑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综合研究;

      2)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格架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3)横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包纳加尔沙雅贝加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研究;

      4)青藏高原北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

      5)全球深部地球物理场及其非对称的动力作用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研究等。提出并领导实施了青藏高原“羚羊”(ANTILOPE)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号称“世界屋脊”之“屋脊”的阿里地区完成了数条剖面的宽频带地震观测,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出版中英文专著七部,其中,独著两部,第一著者三部,合编(非第一作者)两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余篇。

      获得的奖励:

      1)“中国海城地震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的研究”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

      2)“辽南地区介质速度横向非均匀性研究”获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和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

      3)“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获博士学位论文特别优秀奖(1998);

      4)“中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和昆仑造山带(北缘)地球物理学综合研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傅承义奖)(2001);

      5)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

      6)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 序

    前言

    第1章 青藏高原北缘盆山构造系统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球动力学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部分地球物理方法原理概述

    2.1 差异时距曲线法(τpτ0法)

    2.2 时间项方法反演

    2.3 三维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2.4 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

    2.5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法

    2.6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处理小波分析

    2.7 重磁资料处理方法原理

    2.8 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法(MT)

    参考文献



    第3章 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结构

    3.1 准噶尔盆地的研究现状

    3.2 额敏奇台剖面

    3.3 克拉玛依卡姆斯特剖面

    3.4 125团大1井剖面

    3.5 清1井乌巴拉剖面

    3.6 天池扎拉特剖面

    3.7 准噶尔盆地的地壳结构

    3.8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与属性问题探讨

    3.9 准噶尔盆地深浅部构造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4.1 研究概况

    4.2 富蕴库尔勒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4.3 断面走廊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和演化

    4.4 与断面有关的大陆动力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结构

    5.1 塔里木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概况

    5.2 拜城大柴旦剖面岩石圈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

    5.3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的S波速度和Q值

    5.4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与磁性结构

    5.5 塔里木盆地的岩石圈结构

    参考文献



    第6章 阿尔金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分析

    6.1 阿尔金造山带及邻区构造背景

    6.2 阿尔金造山带及周边岩石圈的结构特点

    6.3 拜城大柴旦断面走廊域及周边地球动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柴达木盆地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问题

    7.1 研究现状与构造背景

    7.2 柴达木盆地岩石圈的速度结构与构造

    7.3 柴达木盆地的岩石圈结构

    7.4 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的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

    8.1 区域构造演化概述

    8.2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利用在中国西北地区完成的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拜城大柴旦剖面、格尔木花海子剖面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完成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沿剖面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二维速度结构、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磁性结构、二维电性结构、壳幔过渡带详细结构,结合卡拉库姆费尔干纳天然地震剖面和可可托海阿克塞剖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和昆仑造山带的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问题,建立了青藏高原北缘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模型。《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可供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各领域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 作者简介:
      赵俊猛,1957年6月生,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西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枟东北地震研究枠、枟地震研究枠、枟Geoscience Frontiers枠编委。

      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物探系地震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工程地震勘探研究院工作,先后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研究员以及研究院总工程师。1995在俄罗斯远东大地构造研究所就郯庐断裂北段进行合作研究。1998年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同年入选辽宁省跨世纪人才“百千万工程”。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并提升为中国地震局大地电磁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和2011年分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留学访问;自2003起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任创新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近年来主要从事:

      1)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深部三维结构——中国西部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昆仑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综合研究;

      2)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格架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3)横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包纳加尔沙雅贝加尔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研究;

      4)青藏高原北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

      5)全球深部地球物理场及其非对称的动力作用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研究等。提出并领导实施了青藏高原“羚羊”(ANTILOPE)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号称“世界屋脊”之“屋脊”的阿里地区完成了数条剖面的宽频带地震观测,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出版中英文专著七部,其中,独著两部,第一著者三部,合编(非第一作者)两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余篇。

      获得的奖励:

      1)“中国海城地震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的研究”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

      2)“辽南地区介质速度横向非均匀性研究”获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和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

      3)“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获博士学位论文特别优秀奖(1998);

      4)“中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和昆仑造山带(北缘)地球物理学综合研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傅承义奖)(2001);

      5)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

      6)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
  • 目录:


    前言

    第1章 青藏高原北缘盆山构造系统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球动力学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部分地球物理方法原理概述

    2.1 差异时距曲线法(τpτ0法)

    2.2 时间项方法反演

    2.3 三维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2.4 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

    2.5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法

    2.6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处理小波分析

    2.7 重磁资料处理方法原理

    2.8 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法(MT)

    参考文献



    第3章 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结构

    3.1 准噶尔盆地的研究现状

    3.2 额敏奇台剖面

    3.3 克拉玛依卡姆斯特剖面

    3.4 125团大1井剖面

    3.5 清1井乌巴拉剖面

    3.6 天池扎拉特剖面

    3.7 准噶尔盆地的地壳结构

    3.8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与属性问题探讨

    3.9 准噶尔盆地深浅部构造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4.1 研究概况

    4.2 富蕴库尔勒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4.3 断面走廊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和演化

    4.4 与断面有关的大陆动力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结构

    5.1 塔里木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概况

    5.2 拜城大柴旦剖面岩石圈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

    5.3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的S波速度和Q值

    5.4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与磁性结构

    5.5 塔里木盆地的岩石圈结构

    参考文献



    第6章 阿尔金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分析

    6.1 阿尔金造山带及邻区构造背景

    6.2 阿尔金造山带及周边岩石圈的结构特点

    6.3 拜城大柴旦断面走廊域及周边地球动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柴达木盆地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问题

    7.1 研究现状与构造背景

    7.2 柴达木盆地岩石圈的速度结构与构造

    7.3 柴达木盆地的岩石圈结构

    7.4 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的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

    8.1 区域构造演化概述

    8.2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专辑Ⅰ: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复杂耦合过程
卞建春 著;周秀骥;赵平;马耀明;阳坤;范广洲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专辑Ⅱ:青藏高原对季风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杨海军 著;吴国雄;刘屹岷;黄建平;段安民;李跃清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简明实用技术手册(藏文版)
泽 柏 主编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产业发展中的适应与转换研究
李雪萍 著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专辑Ⅲ:青藏高原气候系统模式与数据同化及再分析
何编 著;徐祥德;师春香;包庆;王斌;杨宗良;李建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系列温泉兵站幅/中华人民共和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李勇 著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兹格塘错幅(附地质图1张)
郑有业 著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问题研究
孙崇凯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森林和灌丛调查规范
郭柯//宋创业//刘长成|责编:于界芬//于晓文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城镇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方创琳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高原岷江上游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精)
郭长宝、张永双、杨志华、吴瑞安 著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青藏铁路
徐剑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中国新疆富蕴:库尔勒地学断面(中英对照)
赵俊猛 著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中国西北部拜城:大柴旦地学断面(中英对照)
赵俊猛 著;赵俊猛 编
青藏高原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
中国新疆额敏:哈密地学断面(中英对照)
赵俊猛 著;赵俊猛、陈新发、刘训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