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2-06
版次: 2
ISBN: 9787300158006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8页
字数: 4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5人买过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一些法学院系和实务部门的重视,被选用为教学和培训教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需要更新或补充,一些主要的纠纷解决制度(如劳动争议裁决、交通事故处理、人民调解等)已发生了变动,因此,笔者此次对其进行了整体性修订,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占全书的90%以上,并部分吸收了笔者近年来的一些学术成果。 范愉,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199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等校访问学者(2005年至2006年)。
    曾在西藏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等单位工作,目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以及比较司法制度和比较民事诉讼法等。
    第一章纠纷解决与非诉讼程序(ADR)基本原理
    第一节纠纷解决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纠纷及其构成
    二、纠纷解决及其过程
    三、社会控制与纠纷解决机制
    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类型
    一、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特征
    二、非诉讼程序(ADR)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非诉讼程序的功能与价值
    一、诉讼的功能及固有局限性
    二、非诉讼程序的功能
    三、非诉讼程序的正当性
    四、非诉讼程序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五、当代ADR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
    六、非诉讼程序与法治
    第四节纠纷解决研究与非诉讼程序(ADR)课程
    一、纠纷解决研究
    二、纠纷解决理论及其与法学的关系
    三、纠纷解决实务研究与非诉讼程序课程

    第二章非诉讼程序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非诉讼程序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型非诉讼程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非诉讼程序
    三、当代新型ADR-以美国为典型
    第二节ADR运动与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一、影响非诉讼程序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当代司法改革与ADR运动
    三、当代世界各国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第三节部分国家非诉讼程序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一、美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二、英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三、德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四、日本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五、澳大利亚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第三章非诉讼程序与纠纷解决实务
    第一节非诉讼程序的多元模式
    一、非诉讼程序的功能及类型
    二、调解的四种模式
    三、ADR的基本方式及混合方式
    第二节谈判(协商)
    一、谈判(协商)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二、谈判(协商)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程序
    三、谈判(协商)的策略和方法
    四、谈判(协商)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第三节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特征与原则
    二、调解的主要分类
    三、调解人行为规范与调解技巧
    四、调解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二、仲裁的形式和应用范围
    三、仲裁的程序
    四、仲裁的基本原则与局限性
    ……
    第四章非诉讼程序法·非诉讼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第五章我国主要非诉讼程序
    第六章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一些法学院系和实务部门的重视,被选用为教学和培训教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需要更新或补充,一些主要的纠纷解决制度(如劳动争议裁决、交通事故处理、人民调解等)已发生了变动,因此,笔者此次对其进行了整体性修订,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占全书的90%以上,并部分吸收了笔者近年来的一些学术成果。
  • 作者简介:
    范愉,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199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等校访问学者(2005年至2006年)。
    曾在西藏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等单位工作,目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以及比较司法制度和比较民事诉讼法等。
  • 目录:
    第一章纠纷解决与非诉讼程序(ADR)基本原理
    第一节纠纷解决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纠纷及其构成
    二、纠纷解决及其过程
    三、社会控制与纠纷解决机制
    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类型
    一、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特征
    二、非诉讼程序(ADR)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非诉讼程序的功能与价值
    一、诉讼的功能及固有局限性
    二、非诉讼程序的功能
    三、非诉讼程序的正当性
    四、非诉讼程序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五、当代ADR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
    六、非诉讼程序与法治
    第四节纠纷解决研究与非诉讼程序(ADR)课程
    一、纠纷解决研究
    二、纠纷解决理论及其与法学的关系
    三、纠纷解决实务研究与非诉讼程序课程

    第二章非诉讼程序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非诉讼程序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型非诉讼程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非诉讼程序
    三、当代新型ADR-以美国为典型
    第二节ADR运动与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一、影响非诉讼程序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当代司法改革与ADR运动
    三、当代世界各国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第三节部分国家非诉讼程序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一、美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二、英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三、德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四、日本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五、澳大利亚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第三章非诉讼程序与纠纷解决实务
    第一节非诉讼程序的多元模式
    一、非诉讼程序的功能及类型
    二、调解的四种模式
    三、ADR的基本方式及混合方式
    第二节谈判(协商)
    一、谈判(协商)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二、谈判(协商)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程序
    三、谈判(协商)的策略和方法
    四、谈判(协商)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第三节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特征与原则
    二、调解的主要分类
    三、调解人行为规范与调解技巧
    四、调解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二、仲裁的形式和应用范围
    三、仲裁的程序
    四、仲裁的基本原则与局限性
    ……
    第四章非诉讼程序法·非诉讼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第五章我国主要非诉讼程序
    第六章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合同法(第4版)
王利明、房绍坤、王轶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金融法概论(第5版)
吴志攀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经济法(第4版)
王利明 编;刘文华;曾宪义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行政法学(第四版)
罗豪才、湛中乐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犯罪心理学(第三版)
梅传强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法(第五版)
王利明、曾宪义 总主编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宪法行政法系列:行政法学(第3版)
湛中乐 编;罗豪才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商标法(第三版)
杜颖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吴宏伟 编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民事诉讼法(第6版)
江伟、肖建国 编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环境法学概要
吕忠梅 著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四版)
赵秀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