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履薄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履薄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569908152
定价: 7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4页
字数: 3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6人买过
  •   履薄者,如履薄冰也。对笔者来说,做研究工作真有如履薄冰之感。本集子中有的文章已发表,有的文章没发表。原因是要么是怕材料不全,要么是怕对材料理解有误,要么是怕结论不可靠,要么是怕文字没写好。反正不是怕这,就是怕那。现在把这些文字拿出来结集出版,可以接受读者的批评,应是好的结果。
      人过花甲之后,多少明白了一点道理:任何研究,目的在求真;任何成果,都是阶段性成果。任何研究都是在求真的过程中需要再求知,在求知的结果中再求真,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求真在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中,成果也在没有完结的结论中。因为在新材料、新思考或新认识中,原来的成果可能被超出,原来的结论也可能被推翻。否则,认识就不会再进步,研究工作也不会有新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集所包含的文字,就是笔者过去在求知和求真过程中所做工作的记录。成与否,对与错,都由读者去评判了。
      本集中所收文章,大致分为乐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评论和古琴艺术等几个方面,也是笔者工作与研究曾经涉及的几项内容。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履薄集》一文,是在拙文《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律学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是对律学理论的进一步认识。这些认识,是在不断学习杨荫浏、缪天瑞、黄翔鹏先生等前辈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几位前辈在律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方法上是一   崔宪,1954年9月生于广西南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专著有《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其律学研究》(2008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三等奖);参与编写《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音乐学术论文集《探律集》;《中国音乐词典》(增订版)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论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等。2003年度获文化部科技司区永熙音乐教育奖。 律学理论的实践意义
    曾侯乙钟铭“稣”字探微
    正声与变声
    ——我国传统七声的理论基础
    曾侯乙编钟的乐律学成就
    长角苗人的音乐
    “文化空壳化”现象能够避免吗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一
    “修旧如旧”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二
    发挥庙会综合作用保护音乐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三
    文化遗产的“产权”能否放弃
    纤夫的新生
    ——现代旅游中的“非遗”保护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一古琴及其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成语中的音乐(九篇)
    为创作而思考的音乐理论研究
    ——童忠良学术成果的研究特色
    音乐理论研究的创新意义
    ——童忠良学术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金湘:建设“中华乐派”的践行者
    金湘歌剧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听中央歌剧院的原创歌剧《热瓦普恋歌》
    咀嚼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金湘的小交响曲((巫》
    中芭的又一个脚印
    ——写在《小美人鱼》首演之后
    中芭《牡丹亭》惊艳爱丁堡艺术节
    一篇缺少学术含量的“音乐评论”
    宋建栋《陕北民间音乐音调初探》序
    孔培培《晴川集》序
    汪静渊《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奥秘(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序
    高雅与通俗,各走各的路
    北京的音乐符号
    雅乐的重建与定位
    重复就是力量
    ——优秀少儿歌曲创作简介
    后记
  • 内容简介:
      履薄者,如履薄冰也。对笔者来说,做研究工作真有如履薄冰之感。本集子中有的文章已发表,有的文章没发表。原因是要么是怕材料不全,要么是怕对材料理解有误,要么是怕结论不可靠,要么是怕文字没写好。反正不是怕这,就是怕那。现在把这些文字拿出来结集出版,可以接受读者的批评,应是好的结果。
      人过花甲之后,多少明白了一点道理:任何研究,目的在求真;任何成果,都是阶段性成果。任何研究都是在求真的过程中需要再求知,在求知的结果中再求真,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求真在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中,成果也在没有完结的结论中。因为在新材料、新思考或新认识中,原来的成果可能被超出,原来的结论也可能被推翻。否则,认识就不会再进步,研究工作也不会有新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集所包含的文字,就是笔者过去在求知和求真过程中所做工作的记录。成与否,对与错,都由读者去评判了。
      本集中所收文章,大致分为乐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评论和古琴艺术等几个方面,也是笔者工作与研究曾经涉及的几项内容。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履薄集》一文,是在拙文《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律学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是对律学理论的进一步认识。这些认识,是在不断学习杨荫浏、缪天瑞、黄翔鹏先生等前辈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几位前辈在律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方法上是一
  • 作者简介:
      崔宪,1954年9月生于广西南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专著有《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其律学研究》(2008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三等奖);参与编写《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音乐学术论文集《探律集》;《中国音乐词典》(增订版)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论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等。2003年度获文化部科技司区永熙音乐教育奖。
  • 目录:
    律学理论的实践意义
    曾侯乙钟铭“稣”字探微
    正声与变声
    ——我国传统七声的理论基础
    曾侯乙编钟的乐律学成就
    长角苗人的音乐
    “文化空壳化”现象能够避免吗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一
    “修旧如旧”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二
    发挥庙会综合作用保护音乐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三
    文化遗产的“产权”能否放弃
    纤夫的新生
    ——现代旅游中的“非遗”保护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一古琴及其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成语中的音乐(九篇)
    为创作而思考的音乐理论研究
    ——童忠良学术成果的研究特色
    音乐理论研究的创新意义
    ——童忠良学术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金湘:建设“中华乐派”的践行者
    金湘歌剧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听中央歌剧院的原创歌剧《热瓦普恋歌》
    咀嚼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听金湘的小交响曲((巫》
    中芭的又一个脚印
    ——写在《小美人鱼》首演之后
    中芭《牡丹亭》惊艳爱丁堡艺术节
    一篇缺少学术含量的“音乐评论”
    宋建栋《陕北民间音乐音调初探》序
    孔培培《晴川集》序
    汪静渊《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奥秘(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序
    高雅与通俗,各走各的路
    北京的音乐符号
    雅乐的重建与定位
    重复就是力量
    ——优秀少儿歌曲创作简介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