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四册)

资治通鉴(全四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2009-01
版次: 2
ISBN: 9787807610373
定价: 12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3860千字
分类: 历史
818人买过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必读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第一册目录

     卷第一 周纪一               

     卷第二 周纪二               

     卷第三 周纪三               

     卷第四 周纪四               

     卷第五 周纪五               

     卷第六 秦纪一               

     卷第七 秦纪二               

     卷第八 秦纪三               

     卷第九 汉纪一               

     卷第十 汉纪二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第二册目录

    第三册目录

    第四册目录
  •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必读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目录:
    第一册目录

     卷第一 周纪一               

     卷第二 周纪二               

     卷第三 周纪三               

     卷第四 周纪四               

     卷第五 周纪五               

     卷第六 秦纪一               

     卷第七 秦纪二               

     卷第八 秦纪三               

     卷第九 汉纪一               

     卷第十 汉纪二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第二册目录

    第三册目录

    第四册目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