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

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50048655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9人买过
  • “生”是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生”之伦理思想。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而又健全的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互动的“生”之伦理的义理模式和思想体系。《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即是对儒家这一“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体系特征的尝试性探索与研究。《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认为,“天人关系”是儒家“生”之伦理思想藉以展开的思想主题。儒家以“天人关系”为基本的运思方式和理论依据,发展出一套集天道观、本体论和伦理观为一体的“生”之伦理思想体系。《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亦是紧扣“天人关系”,以“天人关系”为线索展开的研究。在此线索导引下,力图从宏观或总体层面呈现出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特性。《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宏观或总体上把握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理论特性,因而注重追本溯源以及对不同儒家“生”之思想特色的分析,并尝试着架构起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体系。 第一章导论:“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一“生”的哲学与“生”的伦理
    二“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生”的内涵及伦理性质
    四儒家言“生”的角度与方式
    五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意义

    第二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理论溯源
    一原始崇“生”观念对儒家“生”之伦理的引导
    二上古天命观对儒家“生”之伦理主题的确立
    三上古气论对儒家“生”之实体形态的构造
    四《易》古经中“生”的思想对儒家的启示

    第三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表现形态
    一“易道生生”——《易传》的“生”之模式
    (一)天人一体
    (二)易道“生生”
    (三)继天为善
    (四)各正性命
    二“从知天命到制天命”——原始儒家的“生”之路径
    (一)与命与仁
    (二)知天尽性
    (三)制天命而用之
    三“天人感应”——汉儒的“生”之神教色彩.
    (一)天生人成
    (二)天人感应
    四“万物一体”——宋明儒的“生”之气象
    (一)性与天道
    (二)天地之心
    (三)万物一体

    第四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与机制
    一儒家伦理的结构特性
    二天、命、性、道:“生”的伦理结构的形上维度
    (一)天:“生”之本源
    (二)命:“生”之对待性向度
    (三)性:“生”之非对待性向度
    (四)道:“生”之伦理的统筹性观念
    三仁、礼、和、时:“生”之伦理结构的实践机制
    (一)仁生
    (二)礼生
    (三)和生
    (四)时生

    第五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工夫论
    一“生”的工夫论的内涵与特色
    (一)“生”的工夫论的内涵
    (二)“生”的工夫的模式与总纲
    二身心一如
    (一)“身心一如”之义蕴
    (二)“身心一如”的伦理性
    三尽性践形
    (一)践形
    (二)尽性与当代养生
    四知行合一
    (一)知与行
    (二)知行关系与“合一”之质

    第六章结语:儒家“生”之伦理:一种思想资源的意义
    一“生”之伦理与当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诉求
    二“生”之伦理与当代发展观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生”是儒家伦理的根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生”之伦理思想。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而又健全的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天人互动的“生”之伦理的义理模式和思想体系。《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即是对儒家这一“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体系特征的尝试性探索与研究。《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认为,“天人关系”是儒家“生”之伦理思想藉以展开的思想主题。儒家以“天人关系”为基本的运思方式和理论依据,发展出一套集天道观、本体论和伦理观为一体的“生”之伦理思想体系。《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亦是紧扣“天人关系”,以“天人关系”为线索展开的研究。在此线索导引下,力图从宏观或总体层面呈现出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特性。《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宏观或总体上把握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理论特性,因而注重追本溯源以及对不同儒家“生”之思想特色的分析,并尝试着架构起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体系。
  • 目录:
    第一章导论:“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一“生”的哲学与“生”的伦理
    二“生”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生”的内涵及伦理性质
    四儒家言“生”的角度与方式
    五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意义

    第二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理论溯源
    一原始崇“生”观念对儒家“生”之伦理的引导
    二上古天命观对儒家“生”之伦理主题的确立
    三上古气论对儒家“生”之实体形态的构造
    四《易》古经中“生”的思想对儒家的启示

    第三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义理模式及其表现形态
    一“易道生生”——《易传》的“生”之模式
    (一)天人一体
    (二)易道“生生”
    (三)继天为善
    (四)各正性命
    二“从知天命到制天命”——原始儒家的“生”之路径
    (一)与命与仁
    (二)知天尽性
    (三)制天命而用之
    三“天人感应”——汉儒的“生”之神教色彩.
    (一)天生人成
    (二)天人感应
    四“万物一体”——宋明儒的“生”之气象
    (一)性与天道
    (二)天地之心
    (三)万物一体

    第四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结构与机制
    一儒家伦理的结构特性
    二天、命、性、道:“生”的伦理结构的形上维度
    (一)天:“生”之本源
    (二)命:“生”之对待性向度
    (三)性:“生”之非对待性向度
    (四)道:“生”之伦理的统筹性观念
    三仁、礼、和、时:“生”之伦理结构的实践机制
    (一)仁生
    (二)礼生
    (三)和生
    (四)时生

    第五章儒家“生”之伦理思想的工夫论
    一“生”的工夫论的内涵与特色
    (一)“生”的工夫论的内涵
    (二)“生”的工夫的模式与总纲
    二身心一如
    (一)“身心一如”之义蕴
    (二)“身心一如”的伦理性
    三尽性践形
    (一)践形
    (二)尽性与当代养生
    四知行合一
    (一)知与行
    (二)知行关系与“合一”之质

    第六章结语:儒家“生”之伦理:一种思想资源的意义
    一“生”之伦理与当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诉求
    二“生”之伦理与当代发展观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