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与干旱环境

黄土与干旱环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3
版次: 1
ISBN: 9787533743109
定价: 14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37页
字数: 1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0人买过
  • 上篇是总论,概述了该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环境替代性指标及其与某些古气候参数的转换函数,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演化年代学或年代学框架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序列,中国北方E_W向环境和古环境大断面,若干特征时段中国北方环境演化空间格局,东亚季风区环境演变的动力机制,中国北方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和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下篇可以看成是分论,分为3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内陆极干旱和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华北滨海和边缘海及西北太平洋古环境变化及其代表性事件的研究结果。 刘东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国际著名的专家。在其近65年的科学研究中,他在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他的黄土新风成学说,平息了170多年来黄土成因之争;他以陆相沉积记录证实了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为这一第四纪研究理论上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他将贫瘠、单调的黄土带进了科学殿堂,使中国黄土成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对比的三大基准之一;他开创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领域,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刘东生院士曾荣获2002年泰勒环境成就奖,200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2007年洪堡奖章。 上篇总论
    第一章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特征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植被分布特征
    第四节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环境的独特性

    第二章气候替代性指标、转换函数及古气候参数估算
    第一节气候替代性指标
    第二节现代环境样品的采集和环境替代性指标分析
    第三节古气候参数的估算方法
    第四节若干地区和地点150ka来古气候参数定量估算

    第三章150ka来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记录和事件年表
    第一节年轻地质样品年龄测定适用方法探索
    第二节典型黄土剖面高分辨率记录
    第三节轨道尺度的气候事件
    第四节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与Heinrich事件
    第五节D—O旋回在黄土地层的记录
    第六节102a尺度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
    第七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八节古气候事件年表

    第四章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
    第一节内陆湖泊环境变化记录
    第二节沙漠-黄土边界带环境变化记录
    第三节黄土高原环境变化记录
    第四节北京地区黄土沉积环境变化记录
    第五节莱州湾沉积环境变化记录
    第六节太平洋粉尘沉积记录
    第七节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特征时段环境空间格局
    第一节根据地质记录制作古环境图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中国北方环境演变分区
    第三节特征(典型)时段中国北方环境空间格局

    第六章东亚季风区环境演变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亚洲古季风变化机制研究现状
    第二节东亚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的潜在控制因素
    第四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机制的概念模型
    第五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

    第七章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
    第一节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中国北方环境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主要结论

    第八章对我国干旱环境研究未来的展望
    第一节时间序列
    第二节空间格局
    第三节动力机制
    第四节发展趋势

    下篇分论
    第一部分湖泊和沙漠、绿洲的环境演化
    第九章新疆巴里坤湖150ka来环境变化
    第一节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巴里坤湖沉积旋回
    第三节巴里坤湖沉积剖面时间序列.
    第四节巴里坤湖沉积物粒度组成、磁化率及其古环境意义
    第五节巴里坤湖碳酸盐沉积序列
    第六节巴里坤湖沉积碳酸盐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第七节巴里坤湖湖相沉积物花粉分析
    第八节巴里坤湖150ka来古水文演化序列

    第十章青海湖和达布逊湖环境演化
    第一节青海湖古环境演化
    第二节达布逊湖古环境演化

    第十一章萨拉乌苏古湖和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
    第一节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和年代
    第二节末次间冰期以来萨拉乌苏古湖的环境演变
    第三节毛乌素沙漠消长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十二章居延海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居延海和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历史
    第二节居延海地区沙漠化进程
    第三节居延海地区环境保护及其意义

    第十三章新疆和田绿洲环境演变及沙漠-绿洲系统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和田绿洲近代沉积地层年代
    第二节和田绿洲环境演化
    第三节于田沙漠-绿洲系统演变动态分析

    第十四章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北方干旱环境
    第一节高原隆升与侵蚀一堆积旋回
    第二节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地质环境的演化
    第三节第四纪时期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化的趋势
    第四节对青藏高原隆升与其环境效应的理性思考

    第二部分黄土高原区环境演化
    第十五章粉尘堆积与冬季风
    第一节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意义
    第二节高分辨率粒度记录及其与格陵兰冰芯的对比
    第三节冬季风波动机制

    第十六章黄土剖面的古土壤与夏季风
    第一节黄土一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第二节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化学及黏土矿物特征
    第三节黄土一古土壤序列的古风化强度
    第四节黄土中150ka来的古土壤分类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第五节古土壤反映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夏季风变化
    第六节黄土中记录的非轨道气候事件与季风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
    第七节黄土中非轨道事件与轨道事件叠置关系及其可能原因
    第八节主要结论

    第十七章黄土剖面元素演化的古气候记录
    第一节渭南黄土剖面主要元素分布特征与迁移序列
    第二节渭南黄土中的稀土元素
    第三节环境示踪指标选择及其古气候意义
    第四节古气候演化讨论
    第五节主要结论

    第十八章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黄土中的碳酸盐
    第二节样品与方法
    第三节黄土碳酸盐同位素组分的特征
    第四节碳酸盐同位素组分与环境变化

    第十九章黄土剖面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第一节样品采集和有机质碳同位素测试
    第二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三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植被
    第四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季风

    第二十章黄土和古土壤磁化率的气候意义
    第一节黄土和古土壤中磁性矿物与磁化率的气候意义
    第二节磁化率沉积分量和成壤分量的分解及磁化率通量的气候意义
    第三节150ka来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的时空演化

    第二十一章现代粉尘与黄土所记录的大气化学特征
    第一节样品采集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北方沙漠和黄土区现代大气粉尘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大气矿物粉尘与风成黄土的组分
    第四节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源区分布
    第五节中国沙漠粉尘的区域和全球尺度搬运模式
    第六节大气矿物粉尘向黄土的输入过程
    第七节末次间冰期以来风成黄土的沉积后再改造程度
    第八节风成大气粉尘沉积与东亚季风气候变迁
    第九节主要结论

    第二十二章沙漠-黄土边界带移动与气候变化
    第一节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
    第二节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反映的环境变迁
    第三节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及磁化率曲线对比
    第四节特征时段的古沙漠范围
    第五节主要结论

    第二十三章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变迁及其与全球古气候旋回的关联
    第一节研究内容
    第二节实验与方法
    第三节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三部分干旱化的海洋因素和海洋记录
    第二十四章干旱化的海洋因素
    第一节现代我国干旱气候的海洋因素
    第二节浅海区的海流变迁
    第三节深海区的流场与温度场

    第二十五章干旱化的海洋记录
    第一节风尘沉积
    第二节深海沉积
    附录西太平洋末次冰期最盛期古地理实际材料站位表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上篇是总论,概述了该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环境替代性指标及其与某些古气候参数的转换函数,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演化年代学或年代学框架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序列,中国北方E_W向环境和古环境大断面,若干特征时段中国北方环境演化空间格局,东亚季风区环境演变的动力机制,中国北方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和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下篇可以看成是分论,分为3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内陆极干旱和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华北滨海和边缘海及西北太平洋古环境变化及其代表性事件的研究结果。
  • 作者简介:
    刘东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国际著名的专家。在其近65年的科学研究中,他在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他的黄土新风成学说,平息了170多年来黄土成因之争;他以陆相沉积记录证实了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为这一第四纪研究理论上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他将贫瘠、单调的黄土带进了科学殿堂,使中国黄土成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对比的三大基准之一;他开创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领域,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刘东生院士曾荣获2002年泰勒环境成就奖,200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2007年洪堡奖章。
  •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特征
    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植被分布特征
    第四节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环境的独特性

    第二章气候替代性指标、转换函数及古气候参数估算
    第一节气候替代性指标
    第二节现代环境样品的采集和环境替代性指标分析
    第三节古气候参数的估算方法
    第四节若干地区和地点150ka来古气候参数定量估算

    第三章150ka来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记录和事件年表
    第一节年轻地质样品年龄测定适用方法探索
    第二节典型黄土剖面高分辨率记录
    第三节轨道尺度的气候事件
    第四节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与Heinrich事件
    第五节D—O旋回在黄土地层的记录
    第六节102a尺度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
    第七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八节古气候事件年表

    第四章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
    第一节内陆湖泊环境变化记录
    第二节沙漠-黄土边界带环境变化记录
    第三节黄土高原环境变化记录
    第四节北京地区黄土沉积环境变化记录
    第五节莱州湾沉积环境变化记录
    第六节太平洋粉尘沉积记录
    第七节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特征时段环境空间格局
    第一节根据地质记录制作古环境图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中国北方环境演变分区
    第三节特征(典型)时段中国北方环境空间格局

    第六章东亚季风区环境演变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亚洲古季风变化机制研究现状
    第二节东亚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的潜在控制因素
    第四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机制的概念模型
    第五节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

    第七章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
    第一节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中国北方环境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主要结论

    第八章对我国干旱环境研究未来的展望
    第一节时间序列
    第二节空间格局
    第三节动力机制
    第四节发展趋势

    下篇分论
    第一部分湖泊和沙漠、绿洲的环境演化
    第九章新疆巴里坤湖150ka来环境变化
    第一节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巴里坤湖沉积旋回
    第三节巴里坤湖沉积剖面时间序列.
    第四节巴里坤湖沉积物粒度组成、磁化率及其古环境意义
    第五节巴里坤湖碳酸盐沉积序列
    第六节巴里坤湖沉积碳酸盐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第七节巴里坤湖湖相沉积物花粉分析
    第八节巴里坤湖150ka来古水文演化序列

    第十章青海湖和达布逊湖环境演化
    第一节青海湖古环境演化
    第二节达布逊湖古环境演化

    第十一章萨拉乌苏古湖和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
    第一节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和年代
    第二节末次间冰期以来萨拉乌苏古湖的环境演变
    第三节毛乌素沙漠消长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十二章居延海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居延海和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历史
    第二节居延海地区沙漠化进程
    第三节居延海地区环境保护及其意义

    第十三章新疆和田绿洲环境演变及沙漠-绿洲系统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和田绿洲近代沉积地层年代
    第二节和田绿洲环境演化
    第三节于田沙漠-绿洲系统演变动态分析

    第十四章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北方干旱环境
    第一节高原隆升与侵蚀一堆积旋回
    第二节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地质环境的演化
    第三节第四纪时期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化的趋势
    第四节对青藏高原隆升与其环境效应的理性思考

    第二部分黄土高原区环境演化
    第十五章粉尘堆积与冬季风
    第一节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意义
    第二节高分辨率粒度记录及其与格陵兰冰芯的对比
    第三节冬季风波动机制

    第十六章黄土剖面的古土壤与夏季风
    第一节黄土一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第二节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化学及黏土矿物特征
    第三节黄土一古土壤序列的古风化强度
    第四节黄土中150ka来的古土壤分类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第五节古土壤反映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夏季风变化
    第六节黄土中记录的非轨道气候事件与季风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
    第七节黄土中非轨道事件与轨道事件叠置关系及其可能原因
    第八节主要结论

    第十七章黄土剖面元素演化的古气候记录
    第一节渭南黄土剖面主要元素分布特征与迁移序列
    第二节渭南黄土中的稀土元素
    第三节环境示踪指标选择及其古气候意义
    第四节古气候演化讨论
    第五节主要结论

    第十八章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黄土中的碳酸盐
    第二节样品与方法
    第三节黄土碳酸盐同位素组分的特征
    第四节碳酸盐同位素组分与环境变化

    第十九章黄土剖面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第一节样品采集和有机质碳同位素测试
    第二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三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植被
    第四节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季风

    第二十章黄土和古土壤磁化率的气候意义
    第一节黄土和古土壤中磁性矿物与磁化率的气候意义
    第二节磁化率沉积分量和成壤分量的分解及磁化率通量的气候意义
    第三节150ka来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的时空演化

    第二十一章现代粉尘与黄土所记录的大气化学特征
    第一节样品采集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北方沙漠和黄土区现代大气粉尘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大气矿物粉尘与风成黄土的组分
    第四节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源区分布
    第五节中国沙漠粉尘的区域和全球尺度搬运模式
    第六节大气矿物粉尘向黄土的输入过程
    第七节末次间冰期以来风成黄土的沉积后再改造程度
    第八节风成大气粉尘沉积与东亚季风气候变迁
    第九节主要结论

    第二十二章沙漠-黄土边界带移动与气候变化
    第一节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
    第二节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反映的环境变迁
    第三节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及磁化率曲线对比
    第四节特征时段的古沙漠范围
    第五节主要结论

    第二十三章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变迁及其与全球古气候旋回的关联
    第一节研究内容
    第二节实验与方法
    第三节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三部分干旱化的海洋因素和海洋记录
    第二十四章干旱化的海洋因素
    第一节现代我国干旱气候的海洋因素
    第二节浅海区的海流变迁
    第三节深海区的流场与温度场

    第二十五章干旱化的海洋记录
    第一节风尘沉积
    第二节深海沉积
    附录西太平洋末次冰期最盛期古地理实际材料站位表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黄土与干旱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导读(修订版)
刘东生 主编;刘振伟;张桃林
黄土与干旱环境
工会财务工作实用全书
刘东生
黄土与干旱环境
黄土情缘:刘东生口述自传/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刘东生 著;刘东生 口述;张佳静 整理
黄土与干旱环境
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
刘东生 著
黄土与干旱环境
长江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及变化趋势分析
刘东生、张明波、李响 编
黄土与干旱环境
医学生就业指导
刘东生 主编
黄土与干旱环境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东生、高岚 著
黄土与干旱环境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刘东生 著;宋维明 编
黄土与干旱环境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知识问答
刘东生 著;江太利 编
黄土与干旱环境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刘东生 著
黄土与干旱环境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刘东生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