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说国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书店
2007-04
版次: 1
ISBN: 9787806634233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3页
字数: 240千字
164人买过
  •   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
      吐火罗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地融入,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代前言)
    第一章 国学漫谈
    国学漫谈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国外中国学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精华与糟粕
    饶宗颐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第二章 国学细述
    漫谈伦理道德
    谈孝
    老子在欧洲
    思想家与哲学家
    关于神韵(节选)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建议重写《中国通史》
    历史研究断想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漫谈古书今译
    中国姓氏文化
    漫谈中国散文
    漫谈竹枝词
    成语和典故
    论书院
    从太学到北大
    《文韬武略宝典——与》序
    含英咀华古为今用——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答记者问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第三章 佛教与中国文化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例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后记
  • 内容简介:
      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
      吐火罗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地融入,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言语,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现代语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多篇。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进行东方学研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
  • 目录:
    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代前言)
    第一章 国学漫谈
    国学漫谈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国外中国学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精华与糟粕
    饶宗颐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第二章 国学细述
    漫谈伦理道德
    谈孝
    老子在欧洲
    思想家与哲学家
    关于神韵(节选)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建议重写《中国通史》
    历史研究断想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漫谈古书今译
    中国姓氏文化
    漫谈中国散文
    漫谈竹枝词
    成语和典故
    论书院
    从太学到北大
    《文韬武略宝典——与》序
    含英咀华古为今用——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答记者问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第三章 佛教与中国文化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例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列子》与佛典——对于《列子》成书时代和著者的一个推测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季羡林说国学
人生本来如此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不完满,才自在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人间种种,都是生活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谈人生(新版)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图文版)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中华国学大系·季羡林:风雅师友间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中华国学大系·季羡林:寸心游万里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谈人生(手稿图文珍藏版)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说:北大那些事儿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说:北大那些人
季羡林 著
季羡林说国学
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