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46313962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牟宗三文集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01人买过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牟宗三先生不但十分准确地分判出中西哲学文化的异同并揭示其理性的根据,且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指出两种文化相会通的哲学基础。其学说绝非是泛泛而论,而是建筑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的。本书中举凡从古希腊到西方近现代哲学都有论及且每有高见,并与中国哲学儒、佛、道诸家相比观,究明分际与会通处。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小序
    第一讲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讲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
    第三讲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一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一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
    第四讲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
    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
    第五讲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
    第六讲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
    第七讲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
    方哲学则反是
    第八讲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
    第九讲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
    第十讲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
    第十一讲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
    第十二讲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
    第十三讲“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
    第十四讲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
  • 内容简介: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牟宗三先生不但十分准确地分判出中西哲学文化的异同并揭示其理性的根据,且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指出两种文化相会通的哲学基础。其学说绝非是泛泛而论,而是建筑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的。本书中举凡从古希腊到西方近现代哲学都有论及且每有高见,并与中国哲学儒、佛、道诸家相比观,究明分际与会通处。
  •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 目录:
    小序
    第一讲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讲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
    第三讲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一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一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
    第四讲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
    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
    第五讲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
    第六讲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
    第七讲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
    方哲学则反是
    第八讲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
    第九讲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
    第十讲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
    第十一讲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
    第十二讲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
    第十三讲“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
    第十四讲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政道与治道
吴兴文 主编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道德的理想主义
牟宗三、吴兴文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人文讲习录
牟宗三、吴兴文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政道与治道
牟宗三、吴兴文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历史哲学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圆善论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名家与荀子
吴兴文 编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才性与玄理
牟宗三 著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国哲学的特质
牟宗三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结合养生案例精讲
陈国源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贾立群 主编;程海波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学门径书七种(全2册)
梁启超 辑,中山大学图书馆 编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比较视野下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演化研究 陈宥成著
陈宥成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诊疗学
李淑玲,王哲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结合守护心健康
刘艳萍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陈达灿 主编;李斌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服发展史
韩江红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海洋文明史
刘春芳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医诊疗与药物应用
王世竹,沈小燕,孟兆云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元史(第2辑)
刘迎胜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中西视觉理论史研究
刘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