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66828248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9页
分类: 艺术
3人买过
  •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以中外作曲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涉猎古典、浪漫、民族及近现代乐派作曲家作品。论述了李斯特等作曲家作品中的和声技法;探讨了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作品的整体音乐形态;解读了贝尔格作品的自由无调性手法;提出了非规范化曲式结构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金湘作品中的半音音列。同时对高师和声课提出了和声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指出了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部分疏误,并予以纠正,同时对其习题解答进行述评。   唐勇,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及作曲方向研究生导师,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作曲技术理论学会会员。致力于调性和声、近现代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音乐分析研究。尤其对现代自由无调性、潜调性及泛调性音乐作品的半音化技法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发表学术论文及音乐作品50余篇(首)。代表性教材《基础和声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

    第一部分 调性和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Ⅰ 古典和声语言的确立――以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为例
    Ⅱ 透过“和声现象”揭示“和声本质”――以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的和声语言为例
    Ⅲ 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之4)音乐分析
    Ⅳ 肖邦《前奏曲》第17首和声研究
    Ⅴ 柴可夫斯基《四季》(Op.372)《一月――炉边》的调性思维
    Ⅵ 李斯特《裴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和声技法

    第二部分 20世纪调性音乐中的无调性因素
    Ⅰ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中的自由无调性手法
    Ⅱ 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技法研究
    Ⅲ 德彪西《意象集》Ⅰ(No.1)《水中倒影》的和声技法
    Ⅳ 屠刀下的血泪――金湘交响大合唱《金陵祭》悲情的半音音列

    第三部分 音乐分析中的非规范化曲式
    Ⅰ 舒曼《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Ⅱ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Ⅲ 非规范化曲式结构分析

    第四部分 和声学教材建设与学术研究
    Ⅰ 桑桐学术论文研究
    Ⅱ 桑桐学术思想述评
    Ⅲ 大气磅礴的巨著调性和声的盛宴――黄虎威《习题解答》读后
    Ⅳ 《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版)的疏误
    Ⅴ 对高师和声课实施精品教材教学的思考――以杨通八教授《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为例

    后记
  • 内容简介: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以中外作曲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涉猎古典、浪漫、民族及近现代乐派作曲家作品。论述了李斯特等作曲家作品中的和声技法;探讨了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作品的整体音乐形态;解读了贝尔格作品的自由无调性手法;提出了非规范化曲式结构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金湘作品中的半音音列。同时对高师和声课提出了和声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指出了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部分疏误,并予以纠正,同时对其习题解答进行述评。
  • 作者简介:
      唐勇,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及作曲方向研究生导师,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作曲技术理论学会会员。致力于调性和声、近现代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音乐分析研究。尤其对现代自由无调性、潜调性及泛调性音乐作品的半音化技法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发表学术论文及音乐作品50余篇(首)。代表性教材《基础和声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调性和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Ⅰ 古典和声语言的确立――以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为例
    Ⅱ 透过“和声现象”揭示“和声本质”――以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引子的和声语言为例
    Ⅲ 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之4)音乐分析
    Ⅳ 肖邦《前奏曲》第17首和声研究
    Ⅴ 柴可夫斯基《四季》(Op.372)《一月――炉边》的调性思维
    Ⅵ 李斯特《裴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和声技法

    第二部分 20世纪调性音乐中的无调性因素
    Ⅰ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中的自由无调性手法
    Ⅱ 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技法研究
    Ⅲ 德彪西《意象集》Ⅰ(No.1)《水中倒影》的和声技法
    Ⅳ 屠刀下的血泪――金湘交响大合唱《金陵祭》悲情的半音音列

    第三部分 音乐分析中的非规范化曲式
    Ⅰ 舒曼《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Ⅱ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Ⅲ 非规范化曲式结构分析

    第四部分 和声学教材建设与学术研究
    Ⅰ 桑桐学术论文研究
    Ⅱ 桑桐学术思想述评
    Ⅲ 大气磅礴的巨著调性和声的盛宴――黄虎威《习题解答》读后
    Ⅳ 《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版)的疏误
    Ⅴ 对高师和声课实施精品教材教学的思考――以杨通八教授《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为例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和韵禅风日式庭院系列:私家庭院造景设计
日本靓丽社 编;陈墨 译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和韵禅风日式庭院系列:庭院灯光造景设计
日本靓丽社 编;候咏馨 译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和韵禅风日式庭院系列:日式庭院造景设计
日本靓丽社 编;吴德峰 译
和韵扬乐:音乐形态学研究
和韵禅风日式庭院系列:绿意庭院造景设计
日本靓丽社 编;吴德峰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