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564427849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4页
字数: 1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体育
1人买过
  •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管理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不断显露。问题的产生源自多方面原因,但根本的是管理体制问题,只有通过分类改革才能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困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分类指标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结论如下:④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6.3%、28.2%和25.5%;86%的场馆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场馆经费主要由财政划拨,其中,全额拨款场馆占比46%,差额拨款占39.6%,自收自支占]4.4%;场馆主要采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经营模式。②不同地区、不同财政来源的场馆呈现出不同的经营效果,东部地区自收自支场馆经营效率高,西部地区全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中部地区差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③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指标,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服务类场馆和生产经营类场馆,其中,公益服务类场馆又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场馆和公益二类场馆。④公益一类场馆的改革方向是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公益二类馆也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可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经费;生产经营类场馆注销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⑤公益服务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要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包括探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监管等;生产经营类场馆在转企改制时,要注重国有资产的处置及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转变,此外,为保证转企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过渡期措施。   陈文倩,女,1983年生,辽宁辽阳人,博士,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相关研究,主持北京市社科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北京市教委面上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供给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环境研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市局级课题;合著《商业性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参编教材《体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产业概论》,参编《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发表了《日本职业足球地域化研究》《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等多篇期刊与会议论文。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重要概念界定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事业单位的界定
    2.2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2.3 公共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4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5 公共服务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概述
    4.2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论依据
    4.4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指标的构建
    4.5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内容简介: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此管理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不断显露。问题的产生源自多方面原因,但根本的是管理体制问题,只有通过分类改革才能解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困境,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分类指标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结论如下:④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6.3%、28.2%和25.5%;86%的场馆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场馆经费主要由财政划拨,其中,全额拨款场馆占比46%,差额拨款占39.6%,自收自支占]4.4%;场馆主要采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经营模式。②不同地区、不同财政来源的场馆呈现出不同的经营效果,东部地区自收自支场馆经营效率高,西部地区全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中部地区差额拨款场馆经营效率高。③依据国家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指标,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公益服务类场馆和生产经营类场馆,其中,公益服务类场馆又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场馆和公益二类场馆。④公益一类场馆的改革方向是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由政府保障;公益二类馆也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可进行市场开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经费;生产经营类场馆注销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⑤公益服务类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要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包括探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监管等;生产经营类场馆在转企改制时,要注重国有资产的处置及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转变,此外,为保证转企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过渡期措施。
  • 作者简介:
      陈文倩,女,1983年生,辽宁辽阳人,博士,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相关研究,主持北京市社科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北京市教委面上课题《北京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供给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环境研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市局级课题;合著《商业性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参编教材《体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产业概论》,参编《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发表了《日本职业足球地域化研究》《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等多篇期刊与会议论文。
  • 目录: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重要概念界定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事业单位的界定
    2.2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2.3 公共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4 国外大型体育场馆相关研究
    2.5 公共服务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概述
    4.2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论依据
    4.4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指标的构建
    4.5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