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5
版次: 1
ISBN: 9787301081495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9页
字数: 48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22人买过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由作者在纽约大学的博士专题课和北京大学系列讲座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全书从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着手,从观念史批判的角度分析的困扰当代文化理论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基本矛盾,如自我与他人、个别性与普遍性、文化系统间的比较与可比性、全球化与民间族国家,后现代时代的历史与主体,等等。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不同于一般介绍西方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著作,不是描述形形色色的流行理论话语,而是深入当代西方文化意识、价值主体和权力观念的历史基础和哲学基础,对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政治,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构造及其内在紧张进行系统的叙述和剖析。全书紧扣“市民一基督教世界的文化危机及其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视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主体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识。因此,本收中心章节的内容是⒈对康德一黑格尔的市民阶级自我意识及其哲学立法的再解读;⒉对尼采的哲学转折及其革命性意义的历史阐释;⒊对韦伯一施米特的法律、正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种种当代现象,如冷战后流行的“自由市场”、“普遍的个人”和“历史的终结”等意识形态话语做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富于批判性的分析,并特别着意揭示了这些“普遍主义”立场所力图掩盖的历史社会差异、文化和价值的冲突以及其内在的特殊主体的“自我肯定”意志。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强调观念史批判的历史脉络,但岂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当下的挑战。在处理西方经典理论文本的同时,作者鲜明地把阐发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作为全书的中心旨趣。在宏大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中,作者一再提出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做中国人?如何展开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如何重建自己的价值与生活世界,并由此创造性地介入世界历史性问题?   张旭东,196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及东亚研究系。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兼职)。中文著作包括《幻想的秩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批评的踪迹》(三联书店,200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即出)。 前言

    代序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

    第一讲文化政治的概念:比较与可比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

    文化政治的概念

    可比性、普遍性与作为政治的文化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普遍历史理念及其内在矛盾

    尼采和韦伯——文化政治问题的激化

    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政治问题上的切关性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当代文化界论争的焦点

    课堂问答

    第二讲 “普遍性”的历史语境: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自由和权利观念

    当代中国与文化政治观念的相关性

    康德政治哲学中的个人、理性与国家

    黑格尔法哲学里面的普遍、特殊和同一性

    康德、黑格尔政治哲学观念的当代语境

    课堂问答

    第三讲 尼采:反历史主义的文化批判

    从黑格尔到尼采:市民一基督教价值体系的解体

    尼采的转折及其当代意义:

    尼采的历史批判和文化批判:《不合时宜的观察》

    第四讲 尼采:起源、”永恒的复归“与价值的自我肯定

    再谈《理性的毁灭》

    “神话”与“起源”

    “永恒的复归”

    真理是一个价值事件:走向生活世界

    消解与自我肯定: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里的尼采主义

    第五讲 韦伯与文化政治

    只有价值多元,没有价值中立

    自由的概念

    从存在到政治

    非政治化——美国人的《上海故事》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自我肯定

    民族国家

    历史记忆

    政治成熟的民族

    课堂问答

    第六讲 文化政治的激化:从韦伯到施米特

    韦伯的立场

    理性的边界

    施米特的挑战

    主权、例外情况与“人类最后的战争”

    结束语:谈谈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课堂问答

    第七讲 多元文化时代的历史与主体

    文化多元与历史主体

    压抑的多样性:哈贝马斯、罗尔斯、罗蒂与杰姆逊

    西方独特的元叙事:重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世界上本没有路”

    课堂问答
  • 内容简介: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由作者在纽约大学的博士专题课和北京大学系列讲座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全书从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着手,从观念史批判的角度分析的困扰当代文化理论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基本矛盾,如自我与他人、个别性与普遍性、文化系统间的比较与可比性、全球化与民间族国家,后现代时代的历史与主体,等等。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不同于一般介绍西方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著作,不是描述形形色色的流行理论话语,而是深入当代西方文化意识、价值主体和权力观念的历史基础和哲学基础,对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政治,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构造及其内在紧张进行系统的叙述和剖析。全书紧扣“市民一基督教世界的文化危机及其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视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主体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识。因此,本收中心章节的内容是⒈对康德一黑格尔的市民阶级自我意识及其哲学立法的再解读;⒉对尼采的哲学转折及其革命性意义的历史阐释;⒊对韦伯一施米特的法律、正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种种当代现象,如冷战后流行的“自由市场”、“普遍的个人”和“历史的终结”等意识形态话语做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富于批判性的分析,并特别着意揭示了这些“普遍主义”立场所力图掩盖的历史社会差异、文化和价值的冲突以及其内在的特殊主体的“自我肯定”意志。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强调观念史批判的历史脉络,但岂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当下的挑战。在处理西方经典理论文本的同时,作者鲜明地把阐发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作为全书的中心旨趣。在宏大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中,作者一再提出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做中国人?如何展开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如何重建自己的价值与生活世界,并由此创造性地介入世界历史性问题?
  • 作者简介:
      张旭东,196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及东亚研究系。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兼职)。中文著作包括《幻想的秩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批评的踪迹》(三联书店,200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即出)。
  • 目录:
    前言

    代序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

    第一讲文化政治的概念:比较与可比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

    文化政治的概念

    可比性、普遍性与作为政治的文化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普遍历史理念及其内在矛盾

    尼采和韦伯——文化政治问题的激化

    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政治问题上的切关性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当代文化界论争的焦点

    课堂问答

    第二讲 “普遍性”的历史语境: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自由和权利观念

    当代中国与文化政治观念的相关性

    康德政治哲学中的个人、理性与国家

    黑格尔法哲学里面的普遍、特殊和同一性

    康德、黑格尔政治哲学观念的当代语境

    课堂问答

    第三讲 尼采:反历史主义的文化批判

    从黑格尔到尼采:市民一基督教价值体系的解体

    尼采的转折及其当代意义:

    尼采的历史批判和文化批判:《不合时宜的观察》

    第四讲 尼采:起源、”永恒的复归“与价值的自我肯定

    再谈《理性的毁灭》

    “神话”与“起源”

    “永恒的复归”

    真理是一个价值事件:走向生活世界

    消解与自我肯定: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里的尼采主义

    第五讲 韦伯与文化政治

    只有价值多元,没有价值中立

    自由的概念

    从存在到政治

    非政治化——美国人的《上海故事》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自我肯定

    民族国家

    历史记忆

    政治成熟的民族

    课堂问答

    第六讲 文化政治的激化:从韦伯到施米特

    韦伯的立场

    理性的边界

    施米特的挑战

    主权、例外情况与“人类最后的战争”

    结束语:谈谈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课堂问答

    第七讲 多元文化时代的历史与主体

    文化多元与历史主体

    压抑的多样性:哈贝马斯、罗尔斯、罗蒂与杰姆逊

    西方独特的元叙事:重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世界上本没有路”

    课堂问答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
陈国战 著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语境中的异音:女性主义批判
王丽华 著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火车的文化政治学
张杰 著;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溯源中心: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沙方案
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政策研究和创新办公室 组织编写谢伟 主编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外语规划
沈骑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能源互联网报告202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理论与实践
杜德斌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能源互联网报告2023(英文版):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port 202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油公司动态(2022年)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IPED) 编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价值链、贸易隐含碳与中国的减排潜力研究 财政金融 杨来科著 新华正版
杨来科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书写 理论与方法
吕玮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复苏联盟倡议: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
蔡文伟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TIMG 2023)
陈胤默 著;张明;王喆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与高校英语跨 教学方法及理论 薛金梅著 新华正版
薛金梅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分析研究
杨志萍,陆颖,刘宇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