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030409096
定价: 20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04页
字数: 10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5人买过
  •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以如何防止物种灭绝为主线,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回顾了保护生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吸收了新问题、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探讨了学科特征与学科结构。探索了物种大灭绝原因和研究方法,介绍了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阐述了中国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有关全球变化的不同观点及全球变化对生物分布格局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生命伦理、动物意识、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足迹、公共物品、野生生物所有权、自然资源法、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动狩猎与战利品狩猎、野生生物国际贸易、保护成本与生态文明等热点问题。介绍了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问题,并介绍了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种群生存力分析、濒危物种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方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及社区、生计、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等问题,并提供了保护生物学名词。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可以作为自然保护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者、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1.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1.1生物多样性专栏1.1物种专栏1.2生物分类系统1.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专栏1.3物种的相对价值1.2人类文明史1.2.1采集狩猎文明1.2.2农耕文明1.2.3工业文明1.2.4信息文明1.3人类面临的危机1.3.1人口增长专栏1.4朝韩非军事区的生物多样性1.3.2资源危机1.3.3生态足迹1.3.4地球生命力1.3.5物种生存危机.1.3.6生物多样性危机.1.4保护生物学1.4.1原始社会的自然保护1.4.2现代自然保护的启蒙1.4.3保护生物学的诞生1.4.4人类的共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专栏1.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原则1.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1.5.1物种多样性1.5.2农业品种多样性1.5.3中国保护生物学问题1.5.4中国保护生物学研究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2章 保护生物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1学科特征与结构2.1.1学科特征2.1.2研究方法论2.2学科结构2.2.1物种多样性专栏2.1物种管理方法2.2.2遗传多样性2.2.3生态系统多样性2.2.4人与自然的关系2.3学科现状2.3.1学科知名度2.3.2谁在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2.3.3传统学科的渗透2.3.4国际国内立法的需求2.4机遇与挑战2.4.1价值和实用2.4.2机理探索2.4.3方法缺陷2.4.4灰色信息2.4.5立法挑战2.4.6全球化和网络化挑战2.5对策2.5.1明确价值取向2.5.2完善理论体系2.5.3重视尺度问题2.5.4收集灰色文献2.5.5开展立法研究2.5.6应对全球化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3章 物种大灭绝3.1概论3.1.1大灭绝现象3.1.2灭绝的原因3.1.3研究大灭绝的方法专栏3.1对以物种-面积公式反推物种灭绝速率的质疑3.1.4灭绝的进化意义专栏3.2盖娅假说与雏菊世界模型3.1.5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3.2更新世物种灭绝3.2.1美洲3.2.2大洋洲3.2.3非洲与欧洲3.3全新世物种大灭绝3.3.1马达加斯加群岛.3.3.2新西兰3.3.3太平洋诸岛3.4我们正面临第6次大灭绝吗?3.4.1从哺乳动物灭绝率外推3.4.2从哺乳动物濒危率外推3.4.3现代的物种灭绝3.4.4全球变化下的灭绝趋势3.4.5人类的作用3.5物种易灭绝机制3.5.1进化濒危种和生态濒危种3.5.2灭绝的非随机模式3.5.3物种的生活史特征3.5.4物种生态特征3.5.5系统发育年龄3.5.6特有性3.5.7外来种3.5.8物种的利用价值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4章 物种濒危评估体系4.1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4.1.1IUCN物种濒危等级4.1.2各国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4.1.3基于生境丧失率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4.1.4物种抗灭绝能力指数4.1.5濒危等级评价体系间的比较4.2中国濒危物种评估进展4.2.1中国濒危植物物种评估进展4.2.2中国濒危动物物种评估进展4.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濒危等级评估4.3.1评估原理4.3.2评估过程4.4展望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网站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高等植物及其濒危状况5.1中国高等植物概况5.1.1种类与分布5.1.2全球意义专栏5.1银杉专栏5.2野生稻5.2中国高等植物面临的威胁5.2.1受威胁现状5.2.2受威胁原因专栏5.3紫茎泽兰5.3《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5.3.1《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5.3.2评估结果5.4红色名录的启示5.4.1优先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依据5.4.2长期监测的基础5.4.3优先研究植物红色名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6章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6.1物种多样性地带性格局6.1.1物种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格局6.1.2物种分布的海拔格局6.1.3海洋物种分布格局6.2物种多样性的假说6.2.1能量假说(energyhypothesis)6.2.2气候因子假说(climatefactorhypothesis)6.2.3环境稳定性假说(environmentalstabilityhypothesis)6.2.4生境异质性假说(habitatheterogeneityhypothesis)6.2.5面积假说(areahypothesis)6.2.6时间假说(timehypothesis)6.2.7竞争假说(competitionhypothesis)6.2.8干扰假说(disturbancehypothesis)6.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地理分布格局6.3.1物种多样性格局6.3.2空间自相关分析6.3.3物种多样性格局假说的检验6.3.4能量假说6.3.5环境稳定性假说6.3.6生境异质性假说专栏6.1种域地理分布格局及相关假说6.4中国陆生哺乳动物种域地理分布格局6.4.1纬度种域大小6.4.2纬度种域地理分布格局6.4.3数据处理方法对Rapoport法则检验结果的影响6.4.4中域效应对种域纬度分布的影响6.4.5环境因子对物种种域分布格局的影响6.4.6假说的检验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7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1全球气候变化7.1.1全球变暖7.1.2中国的气候变化7.1.3海洋温度上升7.1.4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专栏7.1对全球变暖的质疑7.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7.2.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7.2.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7.3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7.3.1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变化7.3.2雪盖减小和冰川消融7.3.3海平面上升7.3.4极端气候7.3.5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3.6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后果7.4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4.1对物种的影响7.4.2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7.4.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7.4.4对生态区系的影响7.4.5对物种多样性及其格局的影响7.4.6对物种多样性的其他影响7.5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7.5.1长期进化适应(geneticevolution)和快速可塑性适应(short-termplasticadaption)7.5.2物种对气候变化反应的三个维度(axes)7.6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格局影响的研究7.6.1研究方法7.6.2研究进展7.6.3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专栏7.2裂腹鱼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7.7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7.7.1全球各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努力7.7.2减缓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应对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8章 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8.1元伦理与伦理规范8.1.1元伦理8.1.2伦理规范8.2生命伦理--伦理学的复活专栏8.1关于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争执8.2.1生命伦理学的原理8.2.2伦理与保护生物学的关系8.3环境伦理--人类的反思8.3.1人类中心主义8.3.2生态伦理8.4生态文明8.4.1生态文明的诞生8.4.2生态文明以人类价值为核心专栏8.2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8.4.3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9章 所有权、价格与保护成本9.1所有权9.1.1公共物品或服务9.1.2传统野生生物的所有权专栏9.1冬虫夏草、松茸和红松子9.1.3现代社会的野生动植物专栏9.2强霾污染与公共物品、公共服务9.1.4公共的悲剧专栏9.3消费行为9.2自然资源法9.2.1立法历史9.2.2我国的自然资源法9.3价格9.3.1资源的价格9.3.2生物多样性定价的方法与可能性9.4野生动物价格与可持续利用9.4.1狩猎9.4.2影响野生动物产品价格的因素9.4.3盘羊案例9.5价格的作用9.5.1边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9.5.2野生生物价格的负面效应9.5.3野生生物价格的正面效应9.6保护成本9.6.1问题的提出9.6.2牡蛎礁的保护9.6.3保护成本的缺口9.6.4管理问题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0章 保护生物学中的立法问题10.1国际环境法概论10.1.1国际环境法产生的必然性10.1.2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和客体10.1.3国际环境法的特点10.1.4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0.2国际野生生物法10.2.1《生物多样性公约》10.2.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0.2.3《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10.2.4《拉姆萨尔公约》10.2.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0.2.6其他野生生物保护条约10.3中国环境法概论10.3.1国家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10.3.2中国环境法体系10.3.3环境管理的原则10.3.4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0.3.5中国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关系10.4中国有关于野生生物及其环境保护的法律10.4.1环境保护基本法10.4.2野生生物海洋环境保护法10.4.3野生生物陆地栖息环境保护法10.4.4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0.4.5野生生物物种保护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1章 遗传多样性11.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11.1.1遗传多样性的定义11.1.2遗传多样性的描述11.1.3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11.1.4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和丧失11.2遗传标记与遗传多样性检测11.2.1同工酶和等位酶11.2.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1.2.3DNA指纹图谱11.2.4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分子标记11.2.5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11.3遗传多样性与进化潜力11.3.1进化的必要性11.3.2影响种群进化的因素11.3.3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11.3.4遗传多样性如何决定物种的进化潜力11.3.5进化潜力与遗传力11.3.6分子变异与数量性状遗传变异间的相互关系11.3.7通过临界种群大小来保持物种的进化潜力11.4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11.4.1遗传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专栏11.1中心区和边缘区大仓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专栏11.2用种群统计学来解释林蛙的种群遗传结构11.4.2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变化专栏11.3大仓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11.4.3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专栏11.4螳螂虾蛄(Haptosquillapulchella)和雕尾定虾蛄(Hglyptocercus)的种群重建和遗传多样性11.5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与维持11.5.1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1.5.2遗传多样性的维持11.6遗传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11.6.1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11.6.2通过遗传学方法保护濒危物种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2章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1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1农作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2林木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3畜禽动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4水产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5花卉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6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现状12.1.7能源植物多样性1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12.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12.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管理12.2.3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12.3遗传资源受威胁因素及保护与管理的问题12.3.1遗传资源野生生境遭到威胁和破坏12.3.2品种单一化造成大量地方传统优良品种的丧失12.3.3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不善导致大量资源流失12.3.4生物遗传资源编目、收集与保存力度不够12.3.5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开发水平偏低12.3.6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12.4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12.4.1"生物海盗"与《生物多样性公约》12.4.2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12.4.3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其内容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3章 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13.1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13.1.1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与保护行为学13.1.2动物行为研究与物种保护13.2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与生境需求13.2.1动物行为的弹性、多样性与空间需求13.2.2动物行为与栖息地利用13.2.3栖息环境的异质性与行为多样性13.3繁殖行为与物种保护13.3.1繁殖抑制13.3.2配偶系统和配偶选择13.3.3杀婴行为13.4领域行为、迁移与物种保护13.4.1领域行为、边缘效应与保护13.4.2迁移与种群生存力13.5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人类干扰13.5.1野生环境中动物的警戒反应和生理紧张13.5.2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迁地保护13.6行为学方法及其在保护中的应用13.6.1行为学研究方案设计13.6.2保护行为学研究方法13.6.3保护行为学应用途径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4章 种群生存力分析14.1灭绝因素的划分和种群保护的目标14.1.1灭绝因素的划分14.1.2系统压力14.1.3随机干扰14.1.4种群保护中的基本问题14.2种群生存力分析14.2.1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概念和发展历史14.2.2物种灭绝的特征--涡漩模型14.2.3种群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2.4灾害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2.5遗传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3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模型和软件14.3.1模型的类型14.3.2软件类型14.4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应用和种群保护的一般原则14.4.1种群生存力分析争论的焦点:准确性和适用范围14.4.2种群生存力分析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14.4.3下降种群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和保护原则14.4.4小种群保护的步骤和方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5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15.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15.1.1生态多样性指数15.1.2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15.2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5.2.1生态系统的类型专栏15.1生态系统的主要分类途径15.2.2生态系统分布15.2.3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15.2.4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5.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15.3.1多样性的测度方法15.3.2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15.4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动态及其监测15.4.1生态系统的变化15.4.2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15.4.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监测专栏15.2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的意义15.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15.5.1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15.5.2关键种的概念与类型15.5.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15.5.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专栏15.3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MA)15.6濒危生态系统评估15.6.1评估的必要性15.6.2评估的标准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6章 自然保护区16.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6.1.1什么是保护区(protectedarea)16.1.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16.1.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专栏16.1保护区的类型16.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16.2.1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专栏16.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立标准及类型与级别划分16.2.2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原则16.2.3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原则16.3自然保护区网络规划16.3.1自然保护区网络16.3.2自然保护区系统规划原则专栏16.3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16.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评价16.4.1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内容16.4.2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16.4.3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16.4.4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专栏16.4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七部委保护区评估16.5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16.5.1起步阶段(1956~1966年)16.5.2停滞与恢复阶段(1967~1984年)16.5.3建设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7章 迁地保护17.1迁地保护的意义和原则17.1.1迁地保护的意义专栏17.1普氏野马专栏17.2黑足鼬17.1.2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17.2迁地保护与小种群问题17.2.1确定迁地保护的最小种群专栏17.3麋鹿17.2.2奠基者及遗传贡献17.3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17.3.1迁地保护环境17.3.2印痕17.3.3亲代哺育17.3.4生存技能17.4迁地种群的管理专栏17.4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nternationalSpeciesInformationSystem,ISIS)17.4.1繁育方案17.4.2放归自然专栏17.5野化华南虎再引入项目候选地点考察17.4.3重建动物区系专栏17.6重建北美的野生动物区系17.5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17.5.1动物园和水族馆专栏17.7中国动物园动物种类17.5.2植物园17.6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17.6.1种子库17.6.2基因资源库17.7保护繁育专家组(IUCN/SSC/CBSG)及其全球性迁地保护计划17.7.1保护繁育专家组17.7.2物种存活计划17.7.3保护评估和管理计划17.7.4全球人工繁育行动计划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8章 野生动植物贸易与管制18.1野生动植物的开发18.1.1生存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18.1.2野生动物"经济灭绝"与生存危机18.2野生动植物贸易18.2.1野生动植物的利用18.2.2贸易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及其原因18.3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现状18.3.1药用野生动植物18.3.2观赏野生动植物18.3.3食用野生动植物18.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专栏18.1CITES概要18.4.1CITES基本原则18.4.2CITES附录专栏18.2藏羚与"沙图什"18.5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18.5.1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化18.5.2CITES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关系18.6中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管制18.6.1中国履行CITES的措施18.6.2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18.7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与对策18.7.1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18.7.2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对策本章小结思考题有关网站参考文献
    第19章 社区、生计、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19.1社区、家庭能耗与自然保护19.1.1人口和家庭结构19.1.2家庭能耗19.2生计与自然保护专栏19.1中药材与野生动物19.2.1生计问题19.2.2资源竞争19.2.3天然林保护工程19.3人兽冲突19.3.1冲突的形式与后果19.3.2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9.3.3中国的现状19.4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19.4.1文化多样性19.4.2传统知识19.5社区共管19.5.1社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19.5.2基于社区的保护本章小结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名词解释索引
  • 内容简介: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以如何防止物种灭绝为主线,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回顾了保护生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吸收了新问题、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探讨了学科特征与学科结构。探索了物种大灭绝原因和研究方法,介绍了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阐述了中国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有关全球变化的不同观点及全球变化对生物分布格局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生命伦理、动物意识、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足迹、公共物品、野生生物所有权、自然资源法、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动狩猎与战利品狩猎、野生生物国际贸易、保护成本与生态文明等热点问题。介绍了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问题,并介绍了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种群生存力分析、濒危物种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方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及社区、生计、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等问题,并提供了保护生物学名词。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可以作为自然保护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者、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1.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1.1生物多样性专栏1.1物种专栏1.2生物分类系统1.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专栏1.3物种的相对价值1.2人类文明史1.2.1采集狩猎文明1.2.2农耕文明1.2.3工业文明1.2.4信息文明1.3人类面临的危机1.3.1人口增长专栏1.4朝韩非军事区的生物多样性1.3.2资源危机1.3.3生态足迹1.3.4地球生命力1.3.5物种生存危机.1.3.6生物多样性危机.1.4保护生物学1.4.1原始社会的自然保护1.4.2现代自然保护的启蒙1.4.3保护生物学的诞生1.4.4人类的共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专栏1.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原则1.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1.5.1物种多样性1.5.2农业品种多样性1.5.3中国保护生物学问题1.5.4中国保护生物学研究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2章 保护生物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1学科特征与结构2.1.1学科特征2.1.2研究方法论2.2学科结构2.2.1物种多样性专栏2.1物种管理方法2.2.2遗传多样性2.2.3生态系统多样性2.2.4人与自然的关系2.3学科现状2.3.1学科知名度2.3.2谁在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2.3.3传统学科的渗透2.3.4国际国内立法的需求2.4机遇与挑战2.4.1价值和实用2.4.2机理探索2.4.3方法缺陷2.4.4灰色信息2.4.5立法挑战2.4.6全球化和网络化挑战2.5对策2.5.1明确价值取向2.5.2完善理论体系2.5.3重视尺度问题2.5.4收集灰色文献2.5.5开展立法研究2.5.6应对全球化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3章 物种大灭绝3.1概论3.1.1大灭绝现象3.1.2灭绝的原因3.1.3研究大灭绝的方法专栏3.1对以物种-面积公式反推物种灭绝速率的质疑3.1.4灭绝的进化意义专栏3.2盖娅假说与雏菊世界模型3.1.5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3.2更新世物种灭绝3.2.1美洲3.2.2大洋洲3.2.3非洲与欧洲3.3全新世物种大灭绝3.3.1马达加斯加群岛.3.3.2新西兰3.3.3太平洋诸岛3.4我们正面临第6次大灭绝吗?3.4.1从哺乳动物灭绝率外推3.4.2从哺乳动物濒危率外推3.4.3现代的物种灭绝3.4.4全球变化下的灭绝趋势3.4.5人类的作用3.5物种易灭绝机制3.5.1进化濒危种和生态濒危种3.5.2灭绝的非随机模式3.5.3物种的生活史特征3.5.4物种生态特征3.5.5系统发育年龄3.5.6特有性3.5.7外来种3.5.8物种的利用价值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4章 物种濒危评估体系4.1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4.1.1IUCN物种濒危等级4.1.2各国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4.1.3基于生境丧失率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4.1.4物种抗灭绝能力指数4.1.5濒危等级评价体系间的比较4.2中国濒危物种评估进展4.2.1中国濒危植物物种评估进展4.2.2中国濒危动物物种评估进展4.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濒危等级评估4.3.1评估原理4.3.2评估过程4.4展望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网站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高等植物及其濒危状况5.1中国高等植物概况5.1.1种类与分布5.1.2全球意义专栏5.1银杉专栏5.2野生稻5.2中国高等植物面临的威胁5.2.1受威胁现状5.2.2受威胁原因专栏5.3紫茎泽兰5.3《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5.3.1《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5.3.2评估结果5.4红色名录的启示5.4.1优先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依据5.4.2长期监测的基础5.4.3优先研究植物红色名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6章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6.1物种多样性地带性格局6.1.1物种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格局6.1.2物种分布的海拔格局6.1.3海洋物种分布格局6.2物种多样性的假说6.2.1能量假说(energyhypothesis)6.2.2气候因子假说(climatefactorhypothesis)6.2.3环境稳定性假说(environmentalstabilityhypothesis)6.2.4生境异质性假说(habitatheterogeneityhypothesis)6.2.5面积假说(areahypothesis)6.2.6时间假说(timehypothesis)6.2.7竞争假说(competitionhypothesis)6.2.8干扰假说(disturbancehypothesis)6.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地理分布格局6.3.1物种多样性格局6.3.2空间自相关分析6.3.3物种多样性格局假说的检验6.3.4能量假说6.3.5环境稳定性假说6.3.6生境异质性假说专栏6.1种域地理分布格局及相关假说6.4中国陆生哺乳动物种域地理分布格局6.4.1纬度种域大小6.4.2纬度种域地理分布格局6.4.3数据处理方法对Rapoport法则检验结果的影响6.4.4中域效应对种域纬度分布的影响6.4.5环境因子对物种种域分布格局的影响6.4.6假说的检验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7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1全球气候变化7.1.1全球变暖7.1.2中国的气候变化7.1.3海洋温度上升7.1.4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专栏7.1对全球变暖的质疑7.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7.2.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7.2.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7.3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7.3.1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变化7.3.2雪盖减小和冰川消融7.3.3海平面上升7.3.4极端气候7.3.5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3.6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后果7.4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4.1对物种的影响7.4.2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7.4.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7.4.4对生态区系的影响7.4.5对物种多样性及其格局的影响7.4.6对物种多样性的其他影响7.5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7.5.1长期进化适应(geneticevolution)和快速可塑性适应(short-termplasticadaption)7.5.2物种对气候变化反应的三个维度(axes)7.6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格局影响的研究7.6.1研究方法7.6.2研究进展7.6.3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专栏7.2裂腹鱼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7.7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7.7.1全球各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努力7.7.2减缓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应对措施本章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8章 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8.1元伦理与伦理规范8.1.1元伦理8.1.2伦理规范8.2生命伦理--伦理学的复活专栏8.1关于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争执8.2.1生命伦理学的原理8.2.2伦理与保护生物学的关系8.3环境伦理--人类的反思8.3.1人类中心主义8.3.2生态伦理8.4生态文明8.4.1生态文明的诞生8.4.2生态文明以人类价值为核心专栏8.2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8.4.3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9章 所有权、价格与保护成本9.1所有权9.1.1公共物品或服务9.1.2传统野生生物的所有权专栏9.1冬虫夏草、松茸和红松子9.1.3现代社会的野生动植物专栏9.2强霾污染与公共物品、公共服务9.1.4公共的悲剧专栏9.3消费行为9.2自然资源法9.2.1立法历史9.2.2我国的自然资源法9.3价格9.3.1资源的价格9.3.2生物多样性定价的方法与可能性9.4野生动物价格与可持续利用9.4.1狩猎9.4.2影响野生动物产品价格的因素9.4.3盘羊案例9.5价格的作用9.5.1边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9.5.2野生生物价格的负面效应9.5.3野生生物价格的正面效应9.6保护成本9.6.1问题的提出9.6.2牡蛎礁的保护9.6.3保护成本的缺口9.6.4管理问题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0章 保护生物学中的立法问题10.1国际环境法概论10.1.1国际环境法产生的必然性10.1.2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和客体10.1.3国际环境法的特点10.1.4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0.2国际野生生物法10.2.1《生物多样性公约》10.2.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0.2.3《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10.2.4《拉姆萨尔公约》10.2.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0.2.6其他野生生物保护条约10.3中国环境法概论10.3.1国家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10.3.2中国环境法体系10.3.3环境管理的原则10.3.4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0.3.5中国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关系10.4中国有关于野生生物及其环境保护的法律10.4.1环境保护基本法10.4.2野生生物海洋环境保护法10.4.3野生生物陆地栖息环境保护法10.4.4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0.4.5野生生物物种保护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1章 遗传多样性11.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11.1.1遗传多样性的定义11.1.2遗传多样性的描述11.1.3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11.1.4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和丧失11.2遗传标记与遗传多样性检测11.2.1同工酶和等位酶11.2.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1.2.3DNA指纹图谱11.2.4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分子标记11.2.5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11.3遗传多样性与进化潜力11.3.1进化的必要性11.3.2影响种群进化的因素11.3.3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11.3.4遗传多样性如何决定物种的进化潜力11.3.5进化潜力与遗传力11.3.6分子变异与数量性状遗传变异间的相互关系11.3.7通过临界种群大小来保持物种的进化潜力11.4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11.4.1遗传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专栏11.1中心区和边缘区大仓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专栏11.2用种群统计学来解释林蛙的种群遗传结构11.4.2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变化专栏11.3大仓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11.4.3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专栏11.4螳螂虾蛄(Haptosquillapulchella)和雕尾定虾蛄(Hglyptocercus)的种群重建和遗传多样性11.5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与维持11.5.1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1.5.2遗传多样性的维持11.6遗传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11.6.1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11.6.2通过遗传学方法保护濒危物种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2章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1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1农作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2林木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3畜禽动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4水产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5花卉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12.1.6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现状12.1.7能源植物多样性1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12.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12.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管理12.2.3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12.3遗传资源受威胁因素及保护与管理的问题12.3.1遗传资源野生生境遭到威胁和破坏12.3.2品种单一化造成大量地方传统优良品种的丧失12.3.3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不善导致大量资源流失12.3.4生物遗传资源编目、收集与保存力度不够12.3.5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开发水平偏低12.3.6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12.4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12.4.1"生物海盗"与《生物多样性公约》12.4.2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12.4.3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其内容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3章 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13.1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13.1.1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与保护行为学13.1.2动物行为研究与物种保护13.2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与生境需求13.2.1动物行为的弹性、多样性与空间需求13.2.2动物行为与栖息地利用13.2.3栖息环境的异质性与行为多样性13.3繁殖行为与物种保护13.3.1繁殖抑制13.3.2配偶系统和配偶选择13.3.3杀婴行为13.4领域行为、迁移与物种保护13.4.1领域行为、边缘效应与保护13.4.2迁移与种群生存力13.5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人类干扰13.5.1野生环境中动物的警戒反应和生理紧张13.5.2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迁地保护13.6行为学方法及其在保护中的应用13.6.1行为学研究方案设计13.6.2保护行为学研究方法13.6.3保护行为学应用途径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4章 种群生存力分析14.1灭绝因素的划分和种群保护的目标14.1.1灭绝因素的划分14.1.2系统压力14.1.3随机干扰14.1.4种群保护中的基本问题14.2种群生存力分析14.2.1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概念和发展历史14.2.2物种灭绝的特征--涡漩模型14.2.3种群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2.4灾害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2.5遗传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14.3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模型和软件14.3.1模型的类型14.3.2软件类型14.4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应用和种群保护的一般原则14.4.1种群生存力分析争论的焦点:准确性和适用范围14.4.2种群生存力分析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14.4.3下降种群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和保护原则14.4.4小种群保护的步骤和方法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
    第15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15.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15.1.1生态多样性指数15.1.2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15.2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15.2.1生态系统的类型专栏15.1生态系统的主要分类途径15.2.2生态系统分布15.2.3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15.2.4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5.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15.3.1多样性的测度方法15.3.2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15.4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动态及其监测15.4.1生态系统的变化15.4.2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15.4.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监测专栏15.2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的意义15.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15.5.1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15.5.2关键种的概念与类型15.5.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15.5.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专栏15.3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MA)15.6濒危生态系统评估15.6.1评估的必要性15.6.2评估的标准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6章 自然保护区16.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6.1.1什么是保护区(protectedarea)16.1.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16.1.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专栏16.1保护区的类型16.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16.2.1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专栏16.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立标准及类型与级别划分16.2.2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原则16.2.3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原则16.3自然保护区网络规划16.3.1自然保护区网络16.3.2自然保护区系统规划原则专栏16.3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16.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评价16.4.1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内容16.4.2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16.4.3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16.4.4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专栏16.4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七部委保护区评估16.5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16.5.1起步阶段(1956~1966年)16.5.2停滞与恢复阶段(1967~1984年)16.5.3建设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7章 迁地保护17.1迁地保护的意义和原则17.1.1迁地保护的意义专栏17.1普氏野马专栏17.2黑足鼬17.1.2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17.2迁地保护与小种群问题17.2.1确定迁地保护的最小种群专栏17.3麋鹿17.2.2奠基者及遗传贡献17.3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17.3.1迁地保护环境17.3.2印痕17.3.3亲代哺育17.3.4生存技能17.4迁地种群的管理专栏17.4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nternationalSpeciesInformationSystem,ISIS)17.4.1繁育方案17.4.2放归自然专栏17.5野化华南虎再引入项目候选地点考察17.4.3重建动物区系专栏17.6重建北美的野生动物区系17.5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17.5.1动物园和水族馆专栏17.7中国动物园动物种类17.5.2植物园17.6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17.6.1种子库17.6.2基因资源库17.7保护繁育专家组(IUCN/SSC/CBSG)及其全球性迁地保护计划17.7.1保护繁育专家组17.7.2物种存活计划17.7.3保护评估和管理计划17.7.4全球人工繁育行动计划本章小结思考题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
    第18章 野生动植物贸易与管制18.1野生动植物的开发18.1.1生存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18.1.2野生动物"经济灭绝"与生存危机18.2野生动植物贸易18.2.1野生动植物的利用18.2.2贸易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及其原因18.3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现状18.3.1药用野生动植物18.3.2观赏野生动植物18.3.3食用野生动植物18.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专栏18.1CITES概要18.4.1CITES基本原则18.4.2CITES附录专栏18.2藏羚与"沙图什"18.5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18.5.1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化18.5.2CITES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关系18.6中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管制18.6.1中国履行CITES的措施18.6.2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18.7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与对策18.7.1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18.7.2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对策本章小结思考题有关网站参考文献
    第19章 社区、生计、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19.1社区、家庭能耗与自然保护19.1.1人口和家庭结构19.1.2家庭能耗19.2生计与自然保护专栏19.1中药材与野生动物19.2.1生计问题19.2.2资源竞争19.2.3天然林保护工程19.3人兽冲突19.3.1冲突的形式与后果19.3.2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9.3.3中国的现状19.4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19.4.1文化多样性19.4.2传统知识19.5社区共管19.5.1社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19.5.2基于社区的保护本章小结阅读书目和网站参考文献名词解释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近代连续介质力学
赵亚溥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空间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下册)
赵忠明、周天颖、严泰来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寒区水文导论
丁永建、张世强、陈仁升 编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资源环境与过程工程
李建强、徐哲、向军辉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电磁兼容物理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陈志雨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植被定量遥感原理与应用
刘良云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级红外光电工程导论
周世椿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半导体光子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余金中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遥感图像处理
赵忠明、孟瑜、汪承义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分子光化学
樊美公、佟振合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野生动物疫病学概论
何宏轩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复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崔贵珍、程涛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环境 我们一起努力(抓好娃娃的成长教育)
耿雨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传承与利用:闽南漳州历史文化名村研究
李艺玲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
滕磊;王时伟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地生态资产评估和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桑卫国;刘某承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眼睛大作战
陶勇 著;博集天卷 出品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企业点燃的创新之火——知识产权的案例
孙玉涛;洪勇;汪·h琦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瓦萨号
(瑞典)艾玛·霍克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建筑遗产留住历史辉煌:古建筑保护精品项目集
强万明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岩溶水资源
邹胜章 著;朱丹尼;周长松;阳静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与发展: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亓迪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河北篇)
肖潇、安娜 著
保护生物学原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保护地转型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
吴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