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010158679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9页
字数: 4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区域发展存在着“低水平均衡→非均衡→协调性均衡”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是区域发展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高水平、高效率、融合共生的区域发展模式,旨在增强区域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实力*强、战略支撑作用大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战略地位。在新常态下,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江经济带应在畅通黄金水道、完善交通网络、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城镇化质量、增创开放优势、建设生态廊道、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区域合作、推进载体建设等的过程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加快形成“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实现长江经济带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而地处中国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结合部的江苏,应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形成与中上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新格局,在推动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长春,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索引30余篇,著有《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苏沿海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研究》等论著20余部,两次荣获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0余篇咨询研究报告得到原国家领导人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库专家、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杨凤华,管理学博士。现任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管理评论》、《上海金融》、《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批示。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序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演变
    (一)1949~1978年区域计划性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实施阶段
    (二)1979~1991年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实施阶段
    (三)1992~1998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
    (四)1999~2005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五)2006~2013年“四大板块”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组合阶段
    (六)2014年以来“四大板块”与“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阶段
    二、以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战略引领新常态
    (一)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非均衡问题
    (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战略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图
    (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背景
    (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一)区域单元划分与数据来源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
    (三)长江经济带空间差异分析
    (四)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的构成分解
    (五)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结论
    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格局的演进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格局演进三大阶段
    (二)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的新走向
    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愿景与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愿景
    (二)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路径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中江苏方略
    一、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土面积小,经济总量大
    (二)水运资源得天独厚,交通运输能力提升
    (三)科教资源丰富,开放优势明显
    (四)区域合作交流广泛,产业梯度转移加速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面临新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强化创新驱动
    (三)放大水运优势
    (四)拓展开放空间
    (五)促进区域协调
    (六)建设生态文明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定位与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的战略定位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的总体路径

    第四章 畅通黄金水道
    第五章 完善交通网络
    第六章 推动产业创新
    第七章 提升城镇化质量
    第八章 增创开放优势
    第九章 建设生态廊道
    第十章 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一章 加强区域协作
    第十二章 推进载体建设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区域发展存在着“低水平均衡→非均衡→协调性均衡”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是区域发展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高水平、高效率、融合共生的区域发展模式,旨在增强区域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实力*强、战略支撑作用大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战略地位。在新常态下,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江经济带应在畅通黄金水道、完善交通网络、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城镇化质量、增创开放优势、建设生态廊道、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区域合作、推进载体建设等的过程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加快形成“协调性均衡”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实现长江经济带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而地处中国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结合部的江苏,应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形成与中上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新格局,在推动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作者简介:
      成长春,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索引30余篇,著有《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江苏沿海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研究》等论著20余部,两次荣获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0余篇咨询研究报告得到原国家领导人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库专家、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杨凤华,管理学博士。现任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管理评论》、《上海金融》、《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批示。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演变
    (一)1949~1978年区域计划性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实施阶段
    (二)1979~1991年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实施阶段
    (三)1992~1998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
    (四)1999~2005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五)2006~2013年“四大板块”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组合阶段
    (六)2014年以来“四大板块”与“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阶段
    二、以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战略引领新常态
    (一)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非均衡问题
    (二)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战略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图
    (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背景
    (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一)区域单元划分与数据来源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
    (三)长江经济带空间差异分析
    (四)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的构成分解
    (五)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结论
    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格局的演进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格局演进三大阶段
    (二)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的新走向
    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愿景与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愿景
    (二)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路径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中江苏方略
    一、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土面积小,经济总量大
    (二)水运资源得天独厚,交通运输能力提升
    (三)科教资源丰富,开放优势明显
    (四)区域合作交流广泛,产业梯度转移加速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面临新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强化创新驱动
    (三)放大水运优势
    (四)拓展开放空间
    (五)促进区域协调
    (六)建设生态文明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定位与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的战略定位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江苏省发展的总体路径

    第四章 畅通黄金水道
    第五章 完善交通网络
    第六章 推动产业创新
    第七章 提升城镇化质量
    第八章 增创开放优势
    第九章 建设生态廊道
    第十章 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一章 加强区域协作
    第十二章 推进载体建设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1-2022)
成长春;徐长乐;叶磊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建设美丽中国
成长春 吴日明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研究
成长春 徐长乐 等 著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0-2021)
成长春;徐长乐;叶磊;孟越男;杨凤华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2017年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报告集
成长春、周威平 编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大学发展战略研究
成长春 著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2016年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报告集
成长春、周威平 编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2014年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报告集
成长春、周威平 编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江苏沿海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研究
成长春、凌申、刘波 著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成长春等 著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情况报告
成长春 主编
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
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成长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