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史辨

我与古史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1-01
版次: 1
ISBN: 9787532120369
定价: 1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7页
分类: 历史
49人买过
  •   《我与古史辨》是《古史辨》的自序合集,顾颉刚想通过学术活动来纠正对中国过去的看法,整理那些被他认为有害于现代中国之成长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东西。《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凝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探究神话传说面目的论文总集。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门本科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探来治学方法的心路历程

    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古史辨第二册自序

    古史辨第三册自序

    古史辨第四册自序

    古史辨第五册自序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
  • 内容简介:
      《我与古史辨》是《古史辨》的自序合集,顾颉刚想通过学术活动来纠正对中国过去的看法,整理那些被他认为有害于现代中国之成长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东西。《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凝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探究神话传说面目的论文总集。
  •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门本科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 目录:
    探来治学方法的心路历程

    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古史辨第二册自序

    古史辨第三册自序

    古史辨第四册自序

    古史辨第五册自序

    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我与古史辨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巴蜀史研究丛书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120年纪念版)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大家小书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大家小书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精装本)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大家小书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秦始皇传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史学类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自述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顾颉刚 著
我与古史辨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顾颉刚 著